为孩子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
朝阳小学附属幼儿园
陈世香
阅读活动一直是我园的传统。过去我们都是以提高阅读技能,发展幼儿的语言为主要目的。随着对《纲要》的深入学习,于是我们开始重新定位幼儿园的阅读活动,将阅读技能培训转向文学教育活动。从2007年3月开始引入《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在两年多的实践过程中,老师们有最初的茫然和困惑,有初见成效的兴奋,有时间积累的感触和体会。下面我把我园开展《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活动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陶冶了幼儿的性情,培养了情商
《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欢乐。孩子是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文本的。教材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的魅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阅读诗歌、散文。同时,新诗朗诵和美文诵读还是想像和创造的结果,阅读诗歌和散文可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像驰骋飞奔,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构造出一个个有趣的童话世界。孩子是用耳朵来“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是优美、规范的书面语言,通过欣赏和朗读,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这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新诗朗诵和美文诵读教材提供的CD可以在晨间(每天10分钟)、餐前(幼儿安静吃饭,轻放光盘)、阅读活动过程中、区角活动、午睡前(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等一日生活的诸多环节中使用,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如诗歌“晚风藏在花丛里”每当孩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温馨、委婉动人,充满浓浓的爱意与亲情时,我们作为老师的都会觉得无限欣慰与自豪,在学习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爱,还体会到了关爱、友善、助人的人间真情。
二、划指、跟读培养幼儿的阅读欣赏能力
通过用手指划指字句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也就实现了正确认读的目的。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跟着成人念儿歌,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
连读:成人完整读一句话、孩子也完整地跟读一句话。
顿读:成人读一个字、词,孩子跟读一个字、词。这样既轻松又准确,“音”、“形”容易对上,还可以起到纠正读音的作用。
跳读:当孩子熟练了以后,就可以由成人读上句、孩子读下句或教师读前几个字幼儿补充完整。比如我上《我喜欢你,狐狸》时,
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孩子开始从被动听老师朗诵,一步一步地参与到自己阅读中,并最终逐步过度到自己主动读作品,形成了自主欣赏阅读习惯。比如每天早晨孩子们走进教室自己就拿出书读或者几个小伙伴一起读。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体验作品情感(自制课件和手偶)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因此我们采用各种形式(创设情景、桌面教具、纸偶、自制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欣赏文本内容,搭设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幼儿体会到阅读文本不仅仅是视觉的活动,也是听觉的、口语的活动,甚至还是触觉的活动和愉快的游戏,从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当孩子已经熟悉了诗歌散文中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文本情感,进行情景表演。提高了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和专注力。在这里我重点与大家交流自制课件和手偶教学:1、自制课件:我们结合文本内容和插图,用相机根据文本情节将插图照下来,然后制作成幻灯,最后配上相应的音乐。2、自制手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比如上<黄昏的小鸟>我先根据文本情节画三幅图进行讲述让孩子初次感受作品,第二次请幼儿自选手偶师幼分角色表演。(活动一开始,师幼分角色游戏似乎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孩子们顿时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然后启发回答:“小鸟的家是谁弄掉的?爸妈到哪里去了?你怎样帮助小鸟?”(在这一环节中手偶的出现增强了视觉形象和动感,直观的教具演示充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很快理解了作品的情感,也记住了作品的内容)
孩子们对那些图文并茂的童话书特感兴趣,我就让他们把喜欢的故事自己排演成“手偶剧”,互相交流。我在活动室后面创设了手偶剧场。,把胶水、纸和笔放在活动室后面。孩子们纷纷动手,自己动手做起手偶来(现在每欣赏一篇作品都是孩子自己制作手偶)。这一过程既促进了读书、思考,又锻炼了手的灵活性,让孩子对探究学习更自信了。
采用手偶的表演形式,大大调动了孩子欣赏文学作品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它不断地刺激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想象,既能使孩子多向思维,又能把阅读欣赏过的作品形象地再现。文学活动中借用手偶表演。既给每个孩子营造了展示的机会,也促进了知识转化的能力,提高了孩子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促进了家园共育,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幼儿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童,它是培养幼儿语言讲述能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欣赏、学习童话、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想象文学作品创设的丰富的情景,感受理解作品里各种人物的个性和情感特征,并且能够运用叙事性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展了一个“我给爸妈讲故事”的主题活动,幼儿在学校阅读故事、童话、儿歌后,回到家里把当天阅读的内容讲给爸妈听,由爸妈执笔写出故事情节,幼儿再用蜡笔根据内容画简单的画装饰版面。第二天交给老师,老师再把幼儿的作品一个一个讲给大家听。由幼儿评出好的作品贴于主题墙。这个活动,增多了亲子共读的机会,让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园内的学习效果,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更活跃了,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了解了教学内容和进度,让家长感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改变了阅读就是识字的片面认识使阅读走进了家庭,很多家长激动地写下了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体现了家园共育的办园目标。比如:家长把孩子讲述和绘画的过程制作成光盘
拿到班上播放。
五、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了园内的教研氛围
幼儿文学启蒙教育课程的引进带给传统教育方式强大的震撼,教师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来,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教学,启发老师们积极探索去开拓新的天地。园内教研氛围更加浓厚:园经常开展形式多样文学启蒙教育课程教学教研活动,通过说课、上课、评课等形式,进行共同的集体反思,寻找教育活动中有价值的东西,并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概括,同时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大家相互学习和研讨,园内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自从开展此课程教学以后,老师们在理论上有了很多的学习机会,比如每次参加市教委、市教科院、重师大学前学院的研讨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并能学以致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理论素养有很大的提升。
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是一片广阔而肥沃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作为幼儿园,我们收获了孩子的希望、孩子的发展,还收获了老师的进步,更加收获到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相信幼儿园、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一定能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寻找到智慧的金钥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