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文学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2009-10-21 17:21:55)
标签:

幼儿文学

音乐性

诗歌

别林斯基

育儿

    幼儿对于文学的欣赏,始终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他们不像成年人那样,在欣赏之后能较快地升华到科学地理性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于感兴趣的形象、色彩和声音上,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愉悦。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领悟和感受使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领悟是属于理性的辨识和思考,而感受是属于感性的知觉。人们欣赏文学艺术主要是靠感受,即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形式激起欣赏者相同的思想感情。
    幼儿对于文学的感受过程,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也应循序渐进。
    首先,幼儿最易于敏锐地感受到的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谈到音乐性,人们自然会首先想到诗歌。其实对于幼儿文学来说,其他文学样式也应当有音乐性。
    优秀的诗歌从来是重视艺术形式的,给幼儿的诗更需如此。如果一首幼儿诗歌,不仅内容好,而且讲究格律,有音乐性,就会格外有吸引力。别林斯基讲过“让诗歌像音乐一样不经过头脑,而直接通过他们的心灵来打动他们”。这里谈的“不经过头脑”,说明幼儿诗歌是诉诸听觉的,它比视觉的文字能更直接、更迅速、更强烈地感染小听众,立刻被他感受到,而不必去进行思考。
    语言的音乐美是使幼儿感受文学的开始,童谣最早担负起了这一任务。其次,即使是写给幼儿的故事、童话和散文,也应注意语言的和谐和音乐性,把音乐性和内容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就会格外有感染力。

    其次,是引导幼儿对于作品情调的感受。幼儿文学应到努力发挥情调的感染作用,加强艺术效果。所以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要让他们感受到作品的或欢快、或悲伤、或幽默等多种情绪的色调。
    优美是幼儿文学重要的审美属性。这一属性对于幼儿来说是主要的审美对象。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还不发达,审美经验也不丰富,因此,具有优美的审美属性的幼儿文学就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优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小巧、柔和、绚丽以及流动变化等方面。这些特征与幼儿的心理极易协调。对于幼儿来说,惊惧、紧张、急迫等情绪对他们的心理是有害的。轻松、亲切、愉快的情绪是有益的,而这正是优美容易给幼儿造成的一种心境。我们称幼儿文学是美的文学,快乐的文学,就包含有优美的审美特征。那些表现自然美的小诗、散文,那些像抒情诗一样的通话故事,都容易培养幼儿对于优美的感受。这种感受越敏锐,对于培养幼儿丰富的感情、静谧的心态、怡人的性格越有益。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当我们谈到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时,实际上应当指的是幼儿对于美的感受能力。这种美的感受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越强烈、越深刻,他们的情操就越容易受到熏陶。如果我们沿着这样一条思路去探讨幼儿文学的教育性,我们就会在幼儿文学的创作中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幼儿文学是使人愉悦的美的文学,它以鲜明、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不是说教),通过幼儿静观的欣赏(这种欣赏要靠成年人的启发引导),对形象产生一种直觉的感受(而不是理性的思考)。正是这种形象的直觉性使幼儿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一种心理沉淀,这种心理沉淀在他们以后长期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影响着他们对于理智、良知、道德的思考,并指导着他们的社会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