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赐成:回首我的十年教育生活

(2014-01-03 12:30:03)
标签:

教育

回首十年教育生活

徐赐成

西安中学

 

 

十年前,我离开母校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开始了我的游教生活。回首十年,恍然一梦,除却自然的人生变化,自我追求的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离开商南先是到了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江苏省邗江中学。之所以去这所学校,首先是对“骑鹤下扬州”的憧憬,其次是在《中小学校长》上读到了该校徐金才校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文章。从文章上看,徐校长致力于建设文化校园和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在文化名城办有文化品味的学校,该是多么令人神往和有意义的一件事。这与我的内心深处的需要有着某种契合。在不清楚该校是否招聘教师的情况下,我投递了一封求职信给徐校长,一周后确定,一个月后我乘火车到达南京站。乘坐徐校长派来的“红旗”轿车约一个小时后,驶进了一所规模宏大、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我住进了学校学术公寓。工作开始了,学校也很快解决了在中国社会很难解决的人事关系问题,足见徐校长的重视和能力。

 

这里本可作为事业的新平台,可当我沉浸在现实的美好时,我忘记了“下扬州”的基本前提是“腰缠十万贯”,当时捉襟见肘的我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继续南下。

 

在珠海作了大半年的停留后,我加入了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这是一所慈善学校,我全力投入其中。很快,我开始主管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开始给这所新学校创建制度和建立规范。三年之后,我告别“乡愿”,回到了西安。

 

十年的探寻,消耗了太多的激情和梦想。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比做学问难!在生活和工作的跌宕起伏沉淀中发现,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是自己去给生活着色。社会生活本来是灰色的,有了不同的人才有了不同的色。每个人的生活色彩和着色的方式是不同的,适合我的生活方式也许只能是在闹市中选择一席“躬耕陇亩”。即便如此,在为自己的生活着色之前,必须先得坚守一些理念:

 

 

定位于“做教育”而不是做“教育的教育”。

 

置身于教育的最底层,主要的工作是教育实践,尽管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和哲学的支撑和指导,但毕竟只是理论的“应用”。一方面,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实践是本分,做好理论的教育应用,也是理论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或许这才是“理论”的最大价值。

 

 

定位于做人师、经师和学师。

 

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不管想成为什么样的好教师,也不论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事实上不外乎三类教师:一类是学师,即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一类是经师,即在专业上有造诣和见解,能发展学生思维;一类是人师,即在知识和思维之外,能引导学生修德和成人,让学生受用终生。自己是什么样的老师,不是自己想或做了什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感受,一个简单的指标是自己在学生的记忆中能保持多久,学生记忆时间越长的教师,越能证明教师的教育影响力。

 

 

定位于“在课堂中拼搏”。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舞台。教师的人生阅历、学业专长、道德情操、人格品位无不通过课堂影响学生。课堂教学事关重大。

 

除了上面这些为师的理念,作为历史教师还需对历史教育有些具体的信念:

 

历史教育是有价值的。

 

宾·W·温克说:“控制历史和控制如何写历史的人就控制了过去,而控制过去的人就控制了现在。”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却有其一定的道理。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有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这可以说是对历史学最高和终极价值的高度概括。在金相成主编的《历史教育学》则把历史教育的价值概括为:科学价值(揭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政治价值(形成民放意志,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理智价值(多元文化、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化社会的公民素养)、伦理价值(优秀人物的高尚贵品质、高尚情操、坚强意志、良好性格)、借鉴价值(借历史归纳一句格言、说明一个简单道理、找到一种方法,属于低层次借鉴。通过历史分析过去,理解今天,预测未来,属于高层次借鉴)、思维价值(分析、综合、归纳、比较、评价等)、审美价值(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历史教育的价值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

 

历史是可以解释的。

 

历史的价值因历史解释而存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认为:“历史是历史学家跟它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与交谈”。史料本身不会说话,史料要借历史学家的口来说话,历史学家只有掌握史料才能说话,从中产生和体现的是历史的智慧和导向借鉴意义。中学历史教师的工作与历史学家的工作固然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让文字记载变得鲜活起来,让历史事实的价值呈现出来,让听者(学生)的思维不断展开。

 

历史教师要有思维个性。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唯一的要求就是教学个性,教学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教学个性,以及这种个性是否有利于教育。萧功秦教授曾经说过,教师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对教学和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教学的启发性靠得就是教师理解和思维过程的启发性,历史教学作为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如此。

 

历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理解学习过程。

 

在历史面前人人平等,在认识历史的权力上也是人人平等,因为每个人都有理解历史的权利。因此,历史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和课本中的结论,而是想办法让学生认同这些历史结论,在从中生发新认识。那么,历史课堂最需要的就是民主氛围和共同学习交流的形式,让历史学习成为共同理解和认识历史的过程。

 

十年来,做过很多事,结交过很多师友,教授了很多学生,发表了一些文章,这都是我今后进一步教育实践的营养源,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十年来,也在各种活动中浪得虚名,今后要学会忘却,保持淡定,反省其中的真正价值。

 

十年的教育生活,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学生,也因为学生让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十年的教育生活告诉我,作为教师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陷入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清醒头脑,认识自我,坚守信念和追求,去期待和创造下一个十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