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中的砷、汞原子荧光测定
(2022-04-24 18:31:55)肥料中所含的砷、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矿物原料、工业和生活垃圾、禽畜粪便等原料,通常被称为重金属元素。这些有害元素在肥料中的存在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食品安全、人畜健康构成极大危害。
化肥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耕地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随着我国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化肥中危害元素砷、汞的限量对于防治土壤污染和人畜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砷、汞对人体可造成的危害
砷
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物肌体、植物中都可以含有微量的砷,海产品也含有微量的砷。由于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砷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如以砷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过量添加至牲畜食用的饲料中,就易使牲畜体内积砷,食用了这种牲畜的肉制品后,就容易造成中毒。砷侵入人体后,除由尿液、消化道、唾液、乳腺中排泄外,就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砷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长时期的少量侵入人体,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影响,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汞
汞主要在动物体内蓄积,工厂排放含汞的废水而至水体被污染,湖泊、沼泽等的水生殖物、水产品易积蓄大量的汞,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人体积蓄。汞积蓄于体内最多的部位为骨骼、肾、肝、脑、肺、心脏等。汞化合物与蛋白质形成疏松的蛋白化合物。因此对组织有腐蚀作用。
仪器与试剂
AFS-100型原子荧光光谱仪、As/Hg编码空心阴极灯、控温电热板(室温至250内可调)、排风设备、盐酸、硝酸、1000ng/ml的As标准溶液、100ng/ml的Hg标准溶液、王水(将盐酸与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放置20min后使用)、浓度为10%的抗坏血酸+10%的硫脲混合溶液(临用现配)、浓度为0.5%的氢氧化钠+1.5%的KBH4混合溶液(临用现配)。
样品的处理
固体样品经多次缩分后,取出约100g,将其迅速研磨至全部通过0.50mm孔径筛(如样品潮湿,可通过100mm筛子),混合均匀,置于洁净、干燥的容器中;液体样品经多次摇动后,迅速取出约100mL,置于洁净、干燥的容器中。
称取试样0.2000-5.0000g(可根据限值、定容体积以及曲线范围来估算,精确至0.0001g)于100mL烧杯或锥形瓶中,加入20mL王水,盖上表面用于150~200可调电热板上消化(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及含大量有机物质的肥料建议先浸泡过夜)。烧杯内容物近干时,用滴管滴加盐酸数滴,驱赶剩余硝酸,反复数次,直至再次滴加盐酸时无棕黄色烟雾出现为止。用少量水冲洗表面皿及烧杯内壁并继续煮沸5min,取下冷却,过滤,滤液直接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滤干后用少量水冲洗3次以上,合并于滤液中,加入10.0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和5mL盐酸用水定容混匀,放置至少30min后测试。
注:若待测样品荧光强度超出曲线最大范围,则需要根据测量值进行稀释处理。
原理
试样经消解后,加入硫脲和抗坏血酸使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且兼具掩蔽剂的作用。在酸性介质中,KBH4使汞还原成原子态汞,砷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氙气载人石英原子化器中,在特制的汞、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利用荧光强度在特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汞、砷浓度成正比的特性,对汞、砷进行测定。文章参考来源:http://www.hthafs.com/ParentList-165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