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和电子书的流行,数字图书版权交易面积迅速扩大,交易数量猛增。道理很简单,就像光有电视机没用,必须有足够多、足够好的电视节目一样。
但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图书数字版权市场没有真正形成,版权资源的流动性低,市场秩序混乱。一方面,大量的数字图书版权分散在众多的出版者、作者手中,资源十分分散,许多版权拥有者把着手中的版权不放,使这些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价格体系没有形成,版权求购者相互压价,无序竞争。有的五五分成,有的四六分成,个别网站甚至二八分成(把收入的80%给版权所有者,这样的分成比例是肯定做不下去的)。据我所知,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分成比例是五五。
在这方面,盛大文学有深刻的体会。
为了落实走出去的战略,盛大文学陆续在海外设立了网站。今年6月21号,盛大文学的第一家海外双语网站(英语、中文)—-新加坡网站(www.sdl.sg)上线。为了充实新加坡网站的英文内容,同时也为了宣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我们提出把《大中华文库》(中国古典哲学、文学名著外文译本)的数字版放到新加坡网站上,以便扩大对外宣传。但是,从6月份开始,一直谈到现在,有关方面始终达不成协议。迄今为止,
一部《大中华文库》作品的版权盛大也没有拿到。
造成流动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的企业准备自己上马数字出版系统和电子书产品,因此不愿与竞争对手分享资源(可以理解);二是有的出版社则担心把数字版权卖给别人影响实体书的销售。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基本上是多余的,在网上看书的人,同线下看书的人并不是同一群人,电子书更多的会起到扩大阅读面的作用。实际上,我国图书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我们应该把眼界放宽,不应该每个人把住自己的资源不放,而应该联起手来,共同把蛋糕做大,办法之一就是使数字版权流动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三是有的版权拥有者待价而沽,面对众多的数字版权求购者,希望卖出一个好价钱。
在这种种思想的干扰下,目前我国数字图书版权的流动性很底,
相当一部分版权处于封存状态。造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观念陈旧、落后。有些版权拥有者不但不同意独家代理,
连非独家也一概加以排斥。
除了上面说到的原因之外,现阶段数字版权流动还有另外一个障碍不好克服—-多人同时拥有同一部作品或一期出版物的版权。许多出版物的版权同时属于多人,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版权拥有者不具有其他人版权的处置权。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多个人联合的作品,另一种是期刊。这个问题的解决光靠单个的版权拥有者不行,
要借助行业的力量。相关行业协会(比如出版协会,期刊协会, 版权协会等等)应该出面,大家联起手来,
带头制定并实施一些行业规定,以便大家共同遵守。否则,具体业务中很难操作。
另外,必要时立法部门也要考虑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充实和调整。
现行的版权法规大多是在多年以前制定的,那时还没有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出现,有些问题当时并没有遇到,因此很多事情很难用现行的法规加以解释、规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