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嫂与鲁迅文学院的故事(下)
(2009-11-10 10:58: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络文学 |
2009年7月12日,丈夫送我去了飞机场。当我一个人坐在候机室的时候,我打开我的行李包检查证件。这时我发现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里有两千块钱,还有我老爸爸给我写的一个纸条:“买书看吧。”
我一个人坐在候机室大哭,真的,没人能懂得我的感觉。我爸都十五年没给过我零花钱了。
我哭泣着给父亲电话:“爸,我有钱。”
“爸知道。买书看吧。”爸在那边声音也哽着。
“爸,我有钱,我写东西可以赚好多稿费,比工资多的多。”我哭着说。
“去了,要对老师尊重。”
“恩,知道。”
“要好好学习。”
“知道。”
“要把你看到的都写下来,回来给我看。”
“恩。”
“李颖,爸爸打你,你恨爸爸吗?”
我的父,我从未恨你。真的,我感激你生下我。感激你热爱文学,我感激你送我这个世界上最敏感的心,我感激你将书带进我的世界。
我就这样,哭泣着进了学校,我给每个老师鞠躬。深深的!
一起来的同学都在笑我。他们不懂,这九十度的躬除了我,我还要代替父亲鞠一下。我爸爸他也在写,他的年代没有这样的平台。他今年七十岁了。他的故事要如何才能讲述给别人呢?
接下来,她继续写道:
回到家,我把鲁迅文学院的证书交给父亲。父亲又掉泪了。在我眼里,爸爸一直是个坚强的人。记忆中除了那年奶奶去世,我再也没见到过他掉眼泪。就在2009年,父亲为我掉了两次眼泪。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父亲热爱文学。对于写作,我想他是比我还要偏执的。我记得我家还住在北街小屋的时候,半夜起床,我爸爸常常伏案写作。每次写完它总是悄悄的念着,自己在那里感动,自己在那里激昂。几百字的小文章,他能改几百次。对于文学的狂热,崇拜,也许这辈子我都无法赶过父亲。
牛嫂说,她小时候非常淘气,比男孩子还甚,经常因此挨打。她曾离家出走(跑去卖羊肉串),早恋(疯狂地喜欢超人),甚至跑去出家做尼姑(但她爸爸说少林寺不要尼姑。也不要数学不好的尼姑)。淘归淘,她还是非常喜欢读书。她写道:
我的第一本童话书,叫《长袜子皮皮的故事》。那本书是瑞典女作家写的,故事中有个海盗的孩子皮皮。我认为她像极了我。我们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她有一箱子金币。我一毛钱也没。那本漂亮的书籍就摆放在新华书店的高架子上。售价四毛八。于是,我偷了我妈妈三十斤全国粮票卖给卖猪肉的大婶。每斤粮票人家给我八分钱。就这样,我买了《长袜子皮皮》《动脑筋爷爷》《365夜》。两块四在那个年代可以拥有许多东西。但是我确定我一分钱也没乱花,我都买了书看。
后来,牛嫂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但对文学的爱好和执著丝毫未减。最终,她的机会来了。她写道:
世界还在转动,电脑慢慢开始普及。我忘记关于电脑这个东西是如何诞生在我的世界。但是我永远无法忘记,我背着爸爸将第一篇海阔天空的幻想之文,变成文字,黏贴在晋江文学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在十五分钟之后,我拥有了第一个读者。“写的很好,要加油,我会看下去。”……我流泪了。三十五岁。没人懂得我的感觉。
牛嫂在她的上一部作品《乐医》取得成功之后,第二部作品《幸福的苹果控》又受到了广泛欢迎。我们期待着牛嫂有更多优秀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