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题】“崩盘”魔咒

(2012-06-06 15:18:02)
标签:

崩盘

高尔夫

球手

体育

分类: 特别策划

文:汪亦琴

  “崩盘”原本是股市术语,不过在高尔夫比赛中我们也时常看到这个词,它词意味着“倒霉”、“失望”、“阴影”……没有人手希望和这个词沾边,但遗憾的是,它总是无处不在,像个恶魔,越是怕它,它来得越快。很多时候,“崩盘”的发生不仅仅关乎经验,更考验球手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有人被“崩盘”吓得一蹶不振,有人以此为新的起点,奋起直追,正如古语所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http://s5/middle/62a59d84gc1c8ab1a7924&690

  “我讨厌这个词语,这是一个恐怖的词语。这是你永远也不想与之有关联的事情,是打高尔夫中最糟糕的事情,除了‘欺骗’之外。”--麦克罗伊

  这是一个恐怖的词

  大满贯的梦靥

  悲剧主角:罗里·麦克罗伊(Rory Mcllroy)

  以三轮领跑者的姿态进入周日而崩盘,这在高尔夫的职业赛事中并没有什么新鲜,尤其是在奥古斯塔。麦克罗伊在2011年美国大师赛最后一轮的崩盘,仅仅是发生在奥古斯塔的第三轮领先者最后功败垂成的最新一个例子。

  麦克罗伊素有“崩盘王子”之称,在他所有的崩盘故事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非2011年美国大师赛莫属。麦克罗伊决赛轮以4杆领先出发,最后崩盘,八字头让他再度擦肩大满贯冠军。前九洞打得并不顺利,但局面尚可控制。但转场后,麦克罗伊在第10洞的开球,简直与前几日的他判若两人,可以说是他在比赛中最臭的一次开球。在这一洞麦克罗伊花费了7杆,让他由领先直接掉落,但著名的阿门角并没有因此而显出仁慈,麦克罗伊在第11洞和第12洞共花费了10杆,从此在电视直播画面上北爱尔兰小将也几乎消失了踪影。人们可以说领先4杆的优势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但以领先4杆的优势进入决赛最终交出高于标准杆8杆的80杆,一切理由都只能是借口,麦克罗伊完全是自己垮掉。

  其实在美国大师赛历史上,还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周日崩盘案例。1996年,澳大利亚名将格雷格·诺曼以6杆优势领先进入最后一轮,但是最终被英格兰人尼克·佛度反超;1979年,艾德·斯内德(Ed Sneed)没有抓住5杆领先的机会;1956年,肯·文图瑞(Ken Venturi)几乎以业余身份在奥古斯塔夺冠,但是他在周日的狂风中打出80杆,丧失了4杆的领先优势。

  悲剧主角:达斯汀·约翰逊(Dustin Johnson)

  除了麦克罗伊,在大满贯上崩盘最近的例子是达斯汀·约翰逊,同样都是八字头的杆数,让人不记住都难。2010年夏季,进入圆石滩最后一轮的时候,达斯汀·约翰逊打出82杆这是美国公开赛自1911年以来,54洞领先者打出的最高杆数,将到手的冠军拱手让出。最后一轮,达斯汀·约翰逊标准杆只上了8个果岭,要知道他前三轮每一轮标准杆都不止上13个果岭。与此同时,他用了35推。达斯汀·约翰逊曾在圆石滩球场连续两年赢得ATT职业业余配对赛冠军,而且前三轮也展现了非常不错的状态,进入周末的时候拥有三杆优势。可惜关键一轮遭遇滑铁卢,+11杆与之前66杆有太大的差距。他的崩溃来自前四个洞,四个洞出现+6,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开始找不到赛场的节奏。

  过去十年举行的大满贯赛,15位进入最后一轮获得领先或者并列领先的选手,都打出了75以及75以上的杆数。亚伦·巴德利(Aaron Baddeley)在奥克芒打出了80杆,古森在松树丛打出了81杆,那两次都是美国公开赛。当格雷格·诺曼在皇家伯克戴尔努力成为年龄最长的大满贯赛冠军时,他交出了77杆。贾斯丁·雷奥纳德(Justin Leonard)在黑泽汀(Hazeltine)获得了3杆领先,可是最后一轮却打出77杆。这些选手之中有三人已经赢得了大满贯赛,所以你不能完全怪经验缺乏。

http://s8/middle/62a59d84gc1c8accff8c7&690

  一洞崩溃

  悲剧主角:塞尔吉奥·加西亚(Sergio Garcia)

  如果说麦克罗伊、诺曼等球手因为末轮领先的压力而导致崩盘,那么既无领先,也没有外界带来的压力却一洞崩溃就显得更加悲哀,因为连失败的借口都找不出来。

  2012年3月12日,加西亚在凯迪拉克锦标赛的决赛轮表现可以用“过山车”形容,在一号洞他抓下老鹰迎来开门红,却在3号洞击出几乎无法挽救的“12杆”。最终他交76杆,总成绩+5,并列60位。可以想象,加西亚的成绩有可能变得更糟糕,尤其当他在四杆的三号洞打出12杆以后。他4次将球打入水中,在水岸击了三次球才安稳地上了球道,加上罚杆一共是9杆。球上果岭时,他已经花去10杆,最后他又果岭用两杆推进白球。

  不过加西亚在三号洞的12杆并不是美巡赛球手的单洞最高杆。去年的德州公开赛上,韩国球手罗相昱曾在第九洞会创造了美巡赛四杆洞最差杆数纪录:16杆。

  悲剧主角:罗相煜(Kevin Na)

  2011年4月15日,德州公开赛第九洞,罗相昱会记住相当长时间,因为他在这里创造了美巡赛四杆洞最差杆数纪录:16杆。罗相昱的灾难发生在德州公开赛第一轮,起因是他开球进入一个不可打的球位中。他的16杆包括一杆几乎没有移动小球,花了5杆才从树林之中出来,有一棵球撞到树木之后,反弹回来撞到身体,他必须要接受2杆罚杆。让罗相昱更羞辱的是,比赛结束之后,他还看了回放,因为在记分处的时候,他不确定自己的杆数计算得是否正确。他觉得自己打出了15杆,而实际上,他要高一杆。那一轮球,罗相昱打出80杆,最终遭遇淘汰。

  美巡赛单个洞的最差杆数纪录属于约翰·达利。1998年,他在湾丘第六洞五杆洞打出了18杆。另外1938年美国公开赛在樱桃山举行的时候,雷·安斯利(Ray Ainsley)在第16洞四杆洞打出了19杆。不过,那个时候美巡赛还没有正式成立。

http://s1/middle/62a59d84gc1c8b2fac390&690

  荣誉与压力

  悲剧主角:菲尔·米克尔森(Phil Mickelson)

  也许大牌球星们早就习惯了热情的球迷围绕着自己,不过如果来的是政界大佬--即便已经下台,恐怕兴奋之余,压力也不小。2012年1月20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到现场观看休曼纳挑战赛。在他观看的大牌明星组中,米克尔森表现糟糕,只打出74杆,高于标准杆2杆。在前九洞打出低于标准杆3杆之后,米克尔森在第十洞开球出界,吞下了双柏忌。他努力恢复到正轨上。这个时候,克林顿坐着球车出现在第13洞五杆洞的球道中央。克林顿没有看到米克尔森在第14洞将球开到界外,最终在那个洞打出7杆,吞了三柏忌。这个洞也让米克尔森丧失了争冠的可能。是不是总统的出现搞得四个大满贯赛冠军紧张了呢?“哦,不,不。”米克尔森说,“他能来这里很好。这是一项荣耀。”只是,要hold住这份荣耀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悲剧主角:伊恩·保尔特(Lan Poulter)

  2008年保尔特在皇家伯克戴尔交出了大满贯赛最好表现:亚军,他因此成为2009年英国公开赛的夺冠热门之一,可是星期五打出79杆,高于标准杆9杆之后,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衣衫依旧招摇的保尔特在大风和阵雨中很挣扎,吞下2个双柏忌和1个三柏忌。他与预估的淘汰线相差太大,已经不可能晋级了。虽然保尔特在第17洞抓到了一只小鸟,但是两天糟糕的高尔夫之后,他的总成绩已经达到了154杆,高于标准杆14杆。“坦白说,今天我没有多少体面的高尔夫。”保尔特说,“如果过去两天你打得像我一样差,这个高尔夫球场难易怎样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坦伯利也许是最容易的球场,我会被淘汰。真是太恐怖了。”

http://s5/middle/62a59d84gc1c8ac39af34&690

  享受比赛才能赢得比赛

  “我只是试图保持原来的自己,”麦克罗伊说,“通常我在比赛中是健谈的,喜欢环顾四周,很放松。但是那一天我受到过度的关注,使得自己陷入其中很难自拔,那真的不像真实的我。

  从老将米克尔森、诺曼到新秀麦克罗伊、约翰逊无一例外的都经历过崩盘的摧残。尽管我们习惯用“难以置信”、“惨不忍睹”来表达惋惜之情,但在扼腕叹息的同时,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不得不承认,崩盘的原因并非无迹可寻,在看似“偶然”的外衣下隐藏着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前著名职业球员程军曾在某高尔夫比赛直播现场担任嘉宾时表示,选手抗压能力主要体现在实战经验,没有大赛经验的选手很容易崩盘。中国著名球手梁文冲则提出,经验决定了赛事成败,心态会直接影响整体成绩的发挥。的确,一般而言国际级的高尔夫赛事从首轮到最后一轮需要经过四天历程,能不能笑到最后,看的不是某一轮的超水平发挥,很多球员,前面几轮表现的非常强劲,却在最后一轮表现反常,特别是年轻球手,心理素质相对于老将更脆弱,越是焦急,越是患得患失,也就越容易在比赛中迷失自我。所以在大赛关键时刻,要看谁可以融入到比赛之中,享受比赛,和比赛合为一体,心态平稳的时候夺冠机会同时会随之而来。

  暗自神伤不如吸取教训

  达斯汀·约翰逊:“绝大多数球手,特别是许多好球手,他们也在经历同样的事情(崩盘)。他们都做过。我想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想每个人一生至少要经历一次。你不能把它视为一件坏事情。你要从中吸取到教训,然后向前进。”

  还有比“崩盘”更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崩盘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失去一座奖杯,而是给球手带来的心理阴影。有球手因为一次的以为崩盘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不去寻找其中的原因,更不想回首“不堪”的经历,当下一次再取得领先的时候,崩盘的魔咒又悄悄伴随而至。忘记不快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面对,或者说从中吸取教训,并以此为契机快速成长起来。

  是的,崩盘不丢人,有时候,它还是“凤凰涅槃”熔炉里的那团“烈火”。2011年,人们还没有彻底消化麦克罗伊在美国大师赛上打出的“惊为天人”的80杆,小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仅和美国大师赛相隔两个月的美国公开赛桂冠,而且是以8杆优势实现完胜。小麦从来不否定在奥古斯塔崩盘带给自己的伤害,也许就是这种敢于直面的态度帮助他更快的成长起来。变压力为动力正是一个顶尖球手所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2012年4月9日,巴巴·沃森在美国大师赛上脱颖而出,拿下职业生涯首个大满贯冠军。不过也许你不会想到就在一个月前的凯迪拉克锦标赛上,巴巴·沃森经历了末轮崩盘的惨剧。同样令人钦佩的还有凯尔·斯坦利(Kyle Stanley),他农场保险公开赛失利之后一周的凤凰城公开赛,扮演了从后反超的那个角色,他在最后一轮开始前落后领先者斯宾塞·莱文(Spencer Levin)8杆,但凯尔最后捧起了冠军奖杯。

  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金熊尼克劳斯的这个观点:对于那些出现崩溃的年轻人来说,吸取之前的教训,最终崛起,应该是他们要走的正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