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男孩

标签:
杂谈 |
http://s8/middle/62a59d84hab9bc9bb8b27&690
文:Cara
《国际高尔夫》:2011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南山站的练习日,有个头戴牛仔草帽的男孩——袁昊雨特别吸引摄影师的镜头。帅气的扮相,让人想起经常戴着牛仔草帽亮相的大白鲨诺曼来,最终拿下该站C组级别的冠军,看来实力也是很有巨星潜质。
http://s15/middle/62a59d84hab9bd07a1a2e&690
潜移默化爱上高尔夫
对于袁昊雨和高尔夫的结缘,定当归于袁爸爸的影响。袁爸爸曾有过13年的曲棍球运动生涯,问起对高尔夫的印象,他表示,最早的时候爱好踢足球,觉得高尔夫是老年人的运动,慢慢的踢不动球了,继而越来越多的接触高尔夫,觉得高尔夫永远都给人一种挑战感,想去征服它。当然,这样的过程中,也总会带着袁昊雨去练习场、球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对高尔夫产生了兴趣。
随着孩子在高尔夫方面渐显的天赋,他开始考虑给昊雨找专业教练,三年前甚至为了让昊雨有个更好的学球氛围将孩子送到了黄山高尔夫学院。袁爸爸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够有独立的集体生活。在那里,袁昊雨进行了两个半学期的学习,生活的四分之三几乎都用在练球上。而这段时间,袁爸爸是一直陪在身边。全家从天津迁到黄山生活,这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对袁爸爸来说,培养孩子是他目前最大的事情。
http://s13/middle/62a59d84hab9bd1eff86c&690
摸索中的学球路
袁昊雨也自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曾多次获得青少年高尔夫赛事的冠军,也变得越来越懂事。当然,和许多家长一样,袁昊雨也是在父母不断摸索的教育模式中成长了起来。其间也经历过误区。
三年前,家长普遍的想法是,只注重是否拿冠军,而不管这个冠军的质量。而今,袁爸爸会感慨说:“希望孩子平衡、综合的发展,在教育孩子上要掌握好一个度。能够接受成功,更要能够接受失败。”
在教练的选择上,袁爸爸分析说,韩国教练,一般都比较严格,而遇到过有些台湾地区的教练,要求先把球“打远”,然后再去规范动作。对此,他不赞同自己的孩子接受这样的训练,因为觉得高尔夫是有技巧的运动,然后再利用身体,并且是要科学地利用,使得掌握的技巧得到综合的发挥。不能单方面的强调说一个7岁的孩子打150码,而是要顺其自然,综合考虑,获得一个冠军,更要注重这个球的精准度和方向的掌握。
赛事上,昊雨的挥杆动作很漂亮,能利用身体划出很完美的曲线。这和他平日注重基本功的练习是分不开的,更是得益于袁爸爸通过带着他练球摸索中得来的感触,保障了袁昊雨在比较顺畅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高尔夫。
暑假,青少年赛事比较密集,但袁昊雨在爸爸的指导下也是有选择性的参与。当然,假期也并不全是高尔夫,除此之外,会去上游泳课,补习英语,也要做暑假作业。大概两三天练一次球,然后周末跟着家长去下场打球。面对孩子的学业和参加比赛,是比较矛盾的。比赛多了,自然影响了精力。但目前上六年级的袁昊雨,学习成绩在85分左右,可想而知,这个帅小孩真的是个天资聪明的孩子。
http://s8/middle/62a59d84hab9bd38ad707&690
“成绩论”
在角色扮演上,许多家长时常会充当孩子学习高尔夫时的“助教”的身份。对于让孩子打高尔夫,更是容易误入“成绩论”的误区。中国赛事,球道码数比较长,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入门门槛,成绩不太理想有时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你直接告诉孩子结果,不需要时间,速成的结果是他仍然领会不了意思,那么短期内提高了成绩长远来看还是不行。我觉得美国教练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他们会重复动作,也不会强调要你一步到位,而是一步步引导,先提出大的方向然后改一点,再改一点,这样记忆起来印象深刻,也能够去综合理解。”说到这些,袁爸爸说,他也是慢慢才开悟的。
说到这些年,袁爸爸说,家里生意交给了弟弟去打理,现在的生活重心就是培养孩子。对于花费,有时候一家三口或者四口参加一站比较要花费上万。在请教练的花费上,很多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成绩常常会“乱投医”。袁爸爸通过自己的经验表示,10岁之前可以让孩子抱着“玩”的心态,11-13岁可以试着请专业教练。
袁爸爸打了个比喻:“高尔夫球手就好像一个机场的调度师,要面对许多航班还有突发情况,那么就需要有统筹思维,找到最合理的方法。打高尔夫也如此,是一个锻炼人逻辑思维的过程。”
为了更好的激励儿子的兴趣,袁爸爸会给昊雨讲一些世界球手的“励志”故事。袁爸爸说,昊雨从来不说哪个球星好,但是碰到成绩不错的选手都想和对方去比划比划。或许就如袁爸爸总结的那样,高尔夫永远给人一个挑战感,看着是去征服别人,其实最终要征服的还是自己。
http://s11/middle/62a59d84hab9bd961480a&690
重回天津
对于现在重回天津,袁爸爸表示是考虑到教育观念和硬件,天津会是更好的选择。而两个半学期的学习,也让昊雨对打球产生了一些疲倦感。重新回到天津,可以让袁昊雨将学习文化知识作为重心,将练球和学习所花时间和精力的比重调整了下。
这一次的决定,和当初离开天津去黄山的决定如出一辙,看着袁爸爸黑黝的皮肤,不得不感慨家长的用心良苦。但在袁爸爸看来,似乎并未觉得苦。他甚至觉得,跟着孩子到处去比赛也让他感悟并改变了很多。不仅广交了许多朋友,自己也对高尔夫有了更大的热爱,以至于希望能够更深入地去研究高尔夫运动。袁爸爸说,高尔夫要有“一个度”,家长也不要“死抱”打职业的观点,要能够接受失败,还要觉得“好玩”,而且心理与孩子的想法和技术一样重要。
提起自己13年的曲棍球运动生涯,袁爸爸笑说,其实高尔夫和曲棍球一样,都是循序渐进的运动。曲棍球是动态的运动,而高尔夫是一种静态的运动,但都让他觉得有意思,为前者奉献了13年,相信,他也将陪着袁昊雨一起为高尔夫奉献更长的时间吧。也希望可爱的“牛仔”男孩在未来的日子能够越走越好!
文章来源:国际高尔夫网(www.ivgolf.co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