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家家有本“高球经”

标签:
杂谈 |
http://s16/middle/62a59d84ha92ba9d259df&690
特别策划:《国际高尔夫》编辑部
《国际高尔夫》:古语有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那些投身于高尔夫事业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家家有本“高球经”。这“经”里有喜有悲,有得有失,让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球经历的家长和孩子沉浮其中,演绎着别样的高尔夫情怀。
“高球经”背后的意义
如果问到那些投身于高尔夫事业的家长,让孩子打球的初衷时,大多都能够说出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气质,也让他们学会吃苦并能够在一次次的赛事中去挑战自己。汇丰全国青少年冠军赛上走出来了许多成绩不错的孩子,每一站都能够感受到这些小球手们带来的精彩和希望。
采访了许多家长,在他们看来,和同龄孩子相比,自家孩子通过打高尔夫少了娇气多了勇敢,并在赛事中得到了磨砺和锻炼。当你看到在落幕的果岭上,互相伸出双手的孩子时,仿佛看到若干年后,成年的他们,将会以佼佼者的身份出现,创下一个个记录。
“高球经”的个中滋味
http://s3/bmiddle/62a59d84ha92bb34a1e32&690
中英混血:李大卫
在2011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几站比赛中让大家尤为关注的是中英混血男孩李大卫。年仅6岁的小大卫是首次参加汇丰青少年赛事,大卫的爸爸是英国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对高尔夫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卫的妈妈说,许多家长对于高尔夫运动存在着偏执,认为高尔夫是贵族运动,其实不然。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会不惜余力的花上1-2万的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对比下来,高尔夫运动带给孩子们的却是在接触大自然的运动中思考。
得益于爸爸从事高尔夫相关的职业,小大卫有着比许多国内小朋友不曾有的优势,那就是可以有很多机会参加国外的各种青少年夏令营、高尔夫赛事,还能得到凯梅尔、加西亚等大牌球手的亲身指导。大卫的爸爸可以说是他的专职教练,在爱丁堡打球环境比国内好很多,而且政府提供打球便利,大卫家楼下就有一个公众的迷你36洞球场,完全免费,由政府出钱维护。暑假来临,大卫妈妈告诉记者,大卫参加了几个夏令营,可以说是让大卫的这个夏天过得充实而又快乐。
“对我们来说,打球并不一定要孩子打职业,高尔夫增加了家庭的互动,也让孩子在赛事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汇丰青少年赛事中,孩子们亲自背球包打球,考验他们的体力和意志力,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会了吃苦,学会了思考。最重要的是,这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欢的。”
工薪家庭:李铭阳
由于爸爸李蜀是一名体育局的干部,来自成都市温江区的8岁小男孩李铭阳可以算是工薪家庭的代表。同样作为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上的小球手,李爸爸告诉记者,李铭阳3岁接触高尔夫,5岁进入了青少年高尔夫培训班。看儿子在高尔夫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李爸爸为他请了教练,进行一周一次的教学,每次一个小时。
对于教练的选择上,李爸爸说,比较看重是否有青少年教学的经历,然后再看团队背景,最后要有能够真正培养孩子对高尔夫兴趣。在高尔夫的花费上,基于家庭原因目前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金钱,但或许因为在体育局工作的原因,李爸爸似乎更倾向于让孩子往职业上发展。李爸爸表示,虽然比赛碰到恶劣天气时会心疼孩子,但孩子能够坚持下来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磨砺。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练习果岭上练习时,和小朋友玩耍总会特别调皮,李爸爸也是耐心的和孩子讲高尔夫的礼仪和生活的道理。这对他们父子来说,高尔夫是个“寓教于乐”的方式。
人小志气高:倪嘉蔓
在此前汇丰全国青少年冠军赛的重庆站,有一个红扑扑脸蛋的小妮子惹人喜爱。这个本来应该参加E组比赛的小姑娘倪嘉蔓,这一站属于跳组参赛。而且首轮和女D组同组其他选手相比,成绩还位于中游。
嘉蔓的妈妈说:“还算发挥良好,正常水平的成绩应该还可以提高几杆。”
已经拿到汇丰全国青少年冠军赛总决赛资格的她此前并未计划再参赛,但由于妈妈是重庆人,所以这一次算是妈妈带着女儿探亲顺便多一次赛场经验。但打山地球场是第一次,自我感觉和平日打的平地球场很不一样,难度大了,有点不适应。妈妈说:“打完比赛,打得不好她也会失落,但是半个小时之后,你已经看不出来她打了第几名。”
倪嘉蔓曾在上个月的北京站获得了女子E组的冠军,为了体会和锻炼,这次选择了跳组。
“还有半年才可以打D组,这一次参赛,目的是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竞争。会有压力,越有压力,嘉蔓会表现得更好。”
当问及高尔夫带给嘉蔓最大的变化时,妈妈告诉记者,高尔夫让她比同龄人成熟,“自理能力、自我约束力更强了”。
嘉蔓最大的爱好其实不是高尔夫,而是画画。妈妈说,对于嘉蔓来说,画画就是休息时的“玩“,她希望,将来高尔夫也能够和画画一样,成为孩子“玩”的一种。
草根家庭:刘宇翔
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从小打高尔夫,但是从平民家庭走出来的刘宇翔告诉了我们:高尔夫不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草根孩子也能打好它。
如今在青少年高尔夫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的刘宇翔,成功背后的个中滋味只有爸爸刘忠最为清楚。为了支持儿子打球,他卖掉了一间老房子,和妻子不再出去旅游,也不买新衣服。国家队集训期间,他从大连来北京看儿子,别说飞机,就连火车都不舍得坐,只买100元的长途客车票。
说起2004年在阿都阿高尔夫学院学球,刘爸爸很是感慨:“当时的学费是一年5000多元,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我很快发觉,高尔夫球圈水太深了。练球,买球杆,手套,出去比赛,费用太大。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真是负担不起。”但欣慰的是,这几年刘宇翔在众多青少年赛事中都有不错的成绩,如今已入选国家高尔夫球队,
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刘爸爸还曾动过让宇翔放弃打高尔夫的念头,但是当孩子哭着说‘我一定打得出来’时,又心软而答应他继续学习高尔夫。好在,由于宇翔自身努力而不断取得好成绩,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后来,刘宇翔在山东南山及黄山的高尔夫学院落脚,既能学球、下场打球,还能学文化。这一切都是从2006年的夏天,父子下黄山开始。那是宇翔父亲第一次带刘宇翔出去比赛,之后宇翔父亲再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战场。
“自从陪宇翔一起出来比赛,我发觉自己原来的生活圈子慢慢远去,宇翔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宇翔父亲说的很坦白。刘爸爸见证了儿子第一次拿冠军,第一次打7字头、6字头,才觉得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只能说,高尔夫这条路太难走,尤其是对平民家庭而言,但既然走上这条路,那么我们就坚信下去,祝愿走在这条路上勤力付出的孩子都能够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