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岁半小孩的生死之问:知死而后乐生

(2013-03-18 15:39:49)
标签:

生死观

宇宙观

四岁宝宝

育儿

分类: 4-5岁
    我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死亡恐惧的,我记不太清了。只依稀记得上初中那会儿经常会有情绪低落,很悲观,觉得自己掉到了无底深渊,甚至想既然结局都是死,不如现在死了得了。后来长大了回忆那段生活,其实主要是逃避现实。
 生了孩子后,都沉静在生的快乐之中,几乎不会想到死的问题。一次和一位同事交流育儿心得。他说要我准备好和孩子解释死的概念。我说这太奇怪、太离谱了。小孩子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这事离我很远。
今年过年回老家。碰巧村里有个老人去世了,村里的丧事是很隆重的。程序很复杂。入葬的那天更是轰轰烈烈。全套的仪仗队又吹又唱,一队孝儿孝女披麻戴孝,要在村里转一圈才离开村子去郊野埋葬。高寿的老人死了叫喜丧,送的是红帐子,村里的人都去索要红帐子求长寿,主家更是要搭台唱戏。
可能是这个场面给儿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北京,有一天儿子玩得好好的,突然跑来问我,说:“妈妈,死了是怎么了?”我感到很惊讶,想起了那个同事的话,大概就是要如实的告诉小朋友死是怎么回事。我看着儿子的眼睛温和地说:“死了就是不存在了。”儿子又问:“不存在是怎么了?”我意识到给一个小孩子讲清楚这个问题真的很难。我试着解释道:“不存在就是不能呼吸不能吃饭不能玩,没有思想,消失了。”儿子一知半解地又问:“那为什么会死呢?”我说:“死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人年纪大了会生病,比如不小心会被车撞,再比如不想活了会自杀,还有比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我觉得自己似乎说得太多太直接了,对于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来说可能太残酷了。儿子的表情很沮丧。所以我就不敢往下说了。
有一天幼儿园放学我去接儿子。我俩拉着手走在公园里,享受着这春日的暖阳。儿子突然看着我说:“妈妈我就长大了一点,你和爸爸还没老呢。所以你们就不会生病,也不会死。”我当时都惊呆了,儿子这个小脑瓜在想些什么呀。我很痛心,因为这个事折磨着他,于是我蹲下来说:“儿子,死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而且正因为有死的恐惧,所以生命才显得异常珍贵,所以我们要快乐的生活每一天。”儿子笑了。
儿子喜欢天文学,一本《宇宙探秘》百看不厌。我带他去了两趟天文馆。现在的高科技使这些宇宙现象能形象地呈现在孩子面前,所以儿子的天文学知识几乎是我大学毕业时的水平。他熟知太阳系中每个行星的特点,甚至对他们的卫星也知道一二。最近对宇宙爆炸、黑洞更是着迷。据说黑洞的引力无穷大,连光都不能逃过。儿子有一天自言自语地说:“黑洞可厉害了,连太阳地球都能吸引进去。”突然表情严肃地说:“那咱们呢?”我说:“理论上讲也会被吸引进去,但是这在现在还是假说,还在研究中,还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去探究真想,所以儿子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你要好好学呀。”儿子很开心,说自己要当个天文学家。看到他的转变我很高兴。这个生死的问题终于告一段落了。希望没给小朋友留下阴影。
我想成年人不也是如此吗,如果能对生死之微言大义能有正确的认识,恐怕社会就会更进步,人们生活就会更幸福。熟话说的好:知死而后乐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