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62a53457x80fa82583635&690&690
我记得这次是第四次上回龙山了,第一次是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从村里出发爬上去的;第二次是2007年的五一节期间,我和朋友们组织了一个观澜书院-回龙山考古文化之旅,从双坑垅电站爬山去的;第三次是2008年夏季和同学开车到半山腰,然后再攀越陡坡上山巅,那时回龙山才刚刚开始开发,不久前又遭遇了南方百年未遇的冰冻灾害,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山间到处横亘着断裂的树木,稀疏的山林,加之由于修建通山公路而裸露的黄土,我心中圣洁的回龙山,仿佛受到了一次劫难,心里有难以言表的悲凉和伤怀。
虎年正月十六日,是母亲七十一寿辰。元宵节下午,我急匆匆地从陕西赶回回龙山脚下的故乡,为第二天老母亲祝寿,十六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田野里的油菜花如金黄的锦缎,蝴蝶翩迁,蛙声连绵,好一派湘南春色图卷。
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古老的观澜书院里,宾朋满座,唢呐声声,烟花阵阵,或嬉戏,或品茶,或摄影,或歌舞,或棋牌,或畅叙友情,其乐融融也。傍晚,几段花鼓戏过后,戏班的演出便告竣了,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礼花声的歇息,电影便闪亮上演了。
终于我可以在自家门口,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仰望着银幕,看人间悲欢,看潮起潮落,实现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可是毕竟时过境迁,没有了往日的喧哗,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没有了往日的期待,一切归于平淡,欣慰之余多少有种淡淡的失落,晚上9点多,天气就发生了巨变,一改白天的温煦,一阵狂风吹来,银幕在不停地摇晃,把诸多观众都吹到了电视前,火炉边,本来稀少的观众就更少了。
送走电影公司的同志,我在故乡米酒的催眠下也渐渐地进入了梦乡。长期身处他乡,经常从梦中醒来,不知何方。
可是不管身处何方,总会浮现故乡的影子,反复追寻故乡的样子,耳边回荡的总是那熟悉的乡音。亲情、乡情、友情是我心中永远割舍不断的情愫。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从梦中醒来,尚未洗刷,我就陪同姑姑和姑父在古村环道散步,感受着乡村清新的气息,品味那淡雅的油菜花,观赏竞放的漫山梨花,感受亲情,回忆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展望家乡美好的未来,勾画着心中故乡新农村建设的图景,寒风中,心里竟温暖起来。
满头白发的姑父是我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是我为人为官的标准,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潜心学习书法、楹联、绘画,闲适地过着他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可也很安然。宦海沉浮,起起落落,就这样归于自然,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物外的超然。世事诡秘变化,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能不说是一种修炼,是一种境界,我心向往之。小时候教我做人,长大了教我处事,不论为人处世,我们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和需要历练的地方还太多太多!
姑爷要赶去老年大学上课,我也不好强留,何况我还有上回龙山为母亲祈福的心愿。
下午三点,天空还没有丝毫放晴的意思,依旧是阴霾密布,麻雨霏霏,心愿已定,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本来这次回家我带了相机的,只是这样的天气,估摸着山上大抵也是灰蒙蒙一片,带上去,多半是浪费表情,也罢,也罢。
迎着斜风细雨,我和姐夫便从古村口出发了,由姐夫驾驶着他的新车,一出村口,原本就是转弯,可是姐夫明明没有转向,我急忙叫停,可是姐夫依然没有要停的意思,他笑着说,看来你很久没有上回龙山了,进山公路已经改道了。http://s6/middle/62a53457x80fa82583635&690&690
原来崎岖的山路由笔直平坦的水泥马路取代,我们并不费劲地来到团结瑶族乡的驻地,再往上走,就是上行了,还没有到二峰,雾气过浓了起来,打开防雾灯,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我时不时提醒放慢车速,可是迎面而来的拖拉机依然给我们制造了一点惊险。
到了二峰,瑶家小屋在雾霭中时隐时现,公路两侧的竹林里弥漫着白雾,视线里除了两三米路面和路旁的灌木和竹子,其他的就白漫漫一片了。姐夫小心慢行,我不停地提示。
峰回路转,白雾渐渐透亮,再依山势盘旋上升,我们欢呼起来,看到了一缕阳光,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明一束阳光,透过雾霭,投影到山壁,再前行,山势更加陡峭,四五个大弯之后,天空豁然开朗。
仰望回龙峰,峰巅阳光灿烂,神采奕奕,山腰云雾环绕,如八仙过海,飘飘渺渺渺,出神入化,灵动的洁白的云彩,如圣洁的哈达,缠绕着青山,时而露出青色的山脊,时而吞没山巅,时而静谧如处子,时而翻腾激越,如波涛汹涌,此起彼伏。
我们弃车步行,渐渐接近顶庵,回头俯瞰山脚,云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波诡云起,变化万千,云海与长天一色,竟分不清哪是云海哪是地平线。静谧的山峰与流动的云霞相互追逐嬉戏,动与静,起与落,沉与浮有着美妙的旋律。置身这样的仙山,恰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这样的圣境,我心飘飞,全然忘记了尘世间的纷扰,忘记了仕途的艰辛,了然没有俗务的烦劳,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时光,我真想永远把她留住,可是时光飞逝,又怎么是人可以变迁得了的呢?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山风越来越大,头顶上的太阳射在洁白的云雾上,闪烁着耀眼而不刺眼的银色光芒,山岚遮掩的影子与太阳斜射形成了或浓或淡的景象,衍射在云海之上,阳光与山影搭配,远山和近景映衬,白云、青山偎依,自然天成,妙处横生,妙不可言。
http://s16/middle/62a53457x80fd2233ac3f&690&690
我抑制不住激动,这样的心境,这样的美景怎么能独享呢,于是我打电话给山下的性亮兄和老庚,他们竟然不相信这是真的,顶多半信半疑,我后悔没有携带相机上山,猛捶胸口,肠子都悔青了。
为了多少弥补遗憾,我掏出手机急忙拍下了回龙山这一奇景,更神奇的是所拍的照片中,有一张竟然可以看到一幅隐约佛像,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http://s6/middle/62a53457x80fd22241d25&690&690
登上回龙仙寺,仙寺刚刚修竣,院墙由回龙山上的片石磊成,古朴而不失庄重,金色的太阳斜射在土黄色的大雄宝殿院墙和金色的牌匾上,放射出金黄色的光泽,熠熠生辉,给这座静谧山寺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好不容易会到住持,住持很客气地迎接了我们这两位不速之客,因为是正月十七,加上山下阴霾密布,烟雨蒙蒙,上山进香的人不多,空旷的寺庙只有两位主人和我们两位客人,寒暄一阵之后,我向寺庙赠送了我作的有关回龙山的几幅诗作,大体了解了回龙仙寺的建设情况,按照佛教礼仪祈祷之后,我们便告别了住持,沿路下山了。
依依不舍地作别云蒸霞蔚的仙山,告别集佛、道、儒于一身的神山,来到山下,我便绘声绘色地讲起今天的奇遇,惹得朋友们心痒痒。可是这样的巧遇的确可遇不可求呀,有的时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佛学讲究“缘”,其实又怎一个“缘”字了得,前三次都想去拍云海,都没有拍成。
第一次不但没有拍成,就连相机也掉水里了;第二次虽然没有拍到云海,毕竟晴空万里,和何琦教授一起观赏回龙日出日落,谈佛论道,到底是一种精神享受,算不虚此行;第三次,行色匆匆,加上冰灾过后,山色惨淡;这次无意间欣赏到了回龙绝景,领略了回龙春色,观赏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可是相机没带,多少有些遗憾了。
其实,人生不正是由这诸多的遗憾组成的么?大大小小的遗憾,组成了一道道不同的人生风景线。
故乡遇故交与他乡遇故交,对我来说是一样的心境,因为这近二十年来,我在故乡的时间很少,为生计四处奔波,晚宴,一时兴起,全忘了老母亲的叮嘱,竟然开怀畅饮,欢饮达旦,何时回家,何人送回,全然不知。
第二天起来,我不心甘地摆弄起来相机,即使不能拍回龙山云海,我也要拍拍古村人物风情貌,多少弥补此次故乡之行的缺憾。于是母亲召集村里的老少爷们,摆着不同的姿势,由我为他(她)们摄影。斑驳的老墙成了绝佳的背景,一对老夫妻,结婚几十年了,居然没有一张合影,他们兴冲冲地整理衣裳,严肃而端正地坐好,俨然一副拍结婚照的姿态,老大妈,老大爷都一一照了,心满意足就回家忙活去了。
http://s9/middle/62a53457x80fcfb1c6668&690
可是,一直紧随我的还有一个人,三十多岁,哑巴,单身,头发蓬松,口水直流,手里端着饭碗。我隐约看出我为被人照相时他羡慕的眼神,最后,他鼓起勇气比划着想照相的意思,我和母亲立刻心领神会,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急忙屁颠屁颠地跑回家,放下碗,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出来了,他母亲急忙帮他洗脸,整理衣领和头发,然后他也学着前面的人,倚靠在古旧的墙壁上,合拢嘴,摆出很认真的样子。随着喀嚓喀嚓的声音,结束了我为乡亲摄影的任务。
回到陕西,每当我浏览一张一张质朴而熟悉的面孔,特别是那张比较特殊的面孔,我心震撼!是呀,追求美,追求完美难道不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吗?我们都追求完美,然而现实却总是那么残酷,却总会有不完美,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其实,我想只要有一颗完美的心就足够了,不管世事沧桑,不管人情冷暖,不管天荒地老。
http://s11/middle/62a53457x80fd223380ea&690&690
http://s13/middle/62a53457x80fcf813651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