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超级中学”异地办“分校”是资源掠夺

(2015-01-23 11:59:55)
标签:

超级中学

河北衡水

异地办校

高考

发展

分类: 随笔

【原创】“超级中学”异地办“分校”是资源掠夺

 

                         文:九州狐

 

 

 

http://s3/mw690/001O0achgy6PoXcdHXA92&69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期,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在昆明成立,这标志着有“超级中学”之称的衡水中学走出河北省,正式进驻云南。(《搜狐教育》 15121

 

这条新闻标志着闻名中国的“衡水现象”很快将在昆明开花结果,河北衡水实验中学能够在昆明落地“发扬光大”则说明以“超级中学”著称的衡水中学的教育手段、管理模式得到了当地地方教育部门以及政府的肯定,即便是“衡水现象”受到了公众的广泛质疑,为了追求高升学率、高政绩在所不惜,这不是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政策导向的问题,在某些人眼里升学率就是王道,素质教育等等只是口号,升学率是大餐,素质教育只是小菜醒酒用的。

 

在我们的周围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城区名校把分校办到郊区,名校到外地欠发达地区办分校,大部分都挂上了公办私营的牌子,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均衡的问题,尽管可能打着这样的旗号做了宣传,只是,如果没有利益驱动,一所学校有兴趣或者能力到异地去办学吗?

 

有人认为至少这些开办分校的学校以及地方政府认为名校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能够起到均衡教育资源的目的,与地方上九年义务阶段成立名校教育集团一样有拉动辐射的作用,其实不然,河北衡水实验中学在昆明办分校及民办名校在异地办分校,第一,他们肯定会享受地方政府的扶持及超出本地区其他学校的优惠条件,其中包括招生条件、引进师资条件等等;第二,名校进驻一个地区,除了实施他们的办学理念、教育方法以外势必对该地区的师资、生源进行大肆的掠夺,地方优质师资、生源源源不断的被掠夺,势必对当地其他学校的生存造成非常大的威胁;第三,“超级中学”、“名校”异地办分校的目的不是奔着推广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去的,他们的理念理论上是上不了台面的,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们是奔着人民币去的,学校要人民币,地方政府要升学率、政绩,一拍而合私下里达成了协议;第四,一个地区有这样的“超级学校”存在,其他学校谈素质教育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呢?所以,这个地区的所有学校就会慢慢的学着“超级学校”的做法去做,只是程度不一而已,教育一定还是应试教育,改革成了空话。

 

为什么一些“名校”、“超级中学”热衷于异地办分校而地方政府又愿意提供这样的平台呢?

 

首先,高考的大旗坚挺。一考定终身选拔人才的模式决定了“超级中学”存在的“合理性”,每年对安徽的毛坦厂中学、湖北的黄冈中学以及河北的衡水实验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报道不管是质疑的声音还是赞成的声音无疑都是为这些学校做了免费的广告,大多数人更看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实现人生逆袭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那些迫切需要通过高考实现人生救赎的家庭,勒紧裤带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于是,一边埋怨一边趋之若鹜。

 

其次,升学率是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筹码,导致“名校”、“超级中学”成了政府部门的“亲儿子”。给“名校”、“超级中学”政策倾斜,资源配备上的优惠,对他们的教育举措哪怕是违背教育规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顶保护大伞的庇护下“名校”、“超级中学”们“嚣张跋扈”起来,高收费、抢优质生源和师资,破坏地方教育均衡。

 

地方政府毫不掩饰对高升学率的追逐,嘴上一套素质教育,在评价学校时考量的却是教育质量,或者对高升学率的学校给予特别的奖励导向上指示了升学率仍然是政府考量学校的最重要的指标。

 

另外,也不能排除某些领导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的可能,比如权力获取入学指标等等。

 

“超级中学”在其发源地不断地得到繁衍、壮大既有它生存的空间,对某个或者有限的区域造成了资源掠夺已成事实,或许一下子让它瓦解也不现实,只是,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度上、政策上加以遏制,限制其扩张,更不能让其溜过境对更多区域的教育资源进行掠夺,否则,教育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不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原地打转转。

 

“超级中学”忽视了教育本质,那就是教育是为了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受众生活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