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状元重奖利弊 |
分类: 随笔 |
【原创】政府奖励“高考状元”弊大于利
http://s16/mw690/001O0achgy6L3Dsb3gbbf&690
8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眼下,一些高考状元成了“暴发户”。高考结束后,高考状元成了企业、政府、学校等各方追逐的对象,重奖事例屡见不鲜。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3921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61.6%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奖励高考状元是把“状元”当成地方政绩。
高考一旦揭榜,“考神”、“考霸”、“状元”等“巨无霸”随即纷纷出炉,各种媒介争相报道唯恐落后,不管与你有关还是无关,也不管你是羡慕还是嫉妒甚至恨,风头占尽是不争的事实,状元笔记网上疯抢,好像得到了状元笔记自己立马就会成为状元似的,甚至一些过往的“状元”也被扒拉出来。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的明令禁止不得以学生的成绩做宣传,学校不得悬挂横幅对外宣传学校的中考、高考成绩,否则以违规论处,即便是学校考得好也只能偷着乐,就像做了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近年还出台了高考成绩不对外公布甚至不对学校下发而直接告知考生的规定,只是,“状元”还是会向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就像校内减负校外加负一样是一种很怪诞的事情,好像很多规定只是冲着教育部门、学校制定的,只是对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有约束力,这种做法或规定对教育部门、学校是很不公平的,不夸张的说这是有碍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对高考状元要不要重奖或者要不要奖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需要,原因有四。
第一,对高考状元重奖或者一定的奖励与现行的教育方针相悖。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极力追求全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里能够得到适合自己个体成长的教育,使不同的人在学校得到自身需要且能够达成的成长是当下的教育目的,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竭力的去追求精英教育模式或者方法,“高考机器”、“高考工厂”受广泛质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尽管会有很多人看重“高考机器”、“高考工厂”背后的高考成绩,而更多的人则是看到了“高考机器”、“高考工厂”的负面效应以及弊端,对高考状元奖励实质就是变相的鼓吹精英教育。
第二,高考状元与学校、家庭、自身的努力有关,与企业、政府有多大的关系?怎么就成了地方政府的政绩了呢?我们不能冒然否认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和管理,或许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学校有过很重要的帮助,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甚至政策,地方政府对高考状元出现在政府辖区内的学校感到自豪很正常,对学校取得的成绩进行适当的奖励也未尝不可,这是对学校教育的肯定,程序合情、合理、合法,只是,必须要综合所有成绩,总不能为一个状元大张旗鼓吧!
如果,高考状元是学校在违背教育规律下产生的,比如,违规补课,违规掠夺生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产生高考状元并不稀奇,那些“高考机器”、“高考工厂”哪年不出一两个状元?这些状元是在非正常状态下非正常手段“锻造”的,正是这样的“战绩”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人趋之如骛的加入它们的队伍,更多的公办教育资源被掠夺,被吞噬,教育公平再而三的被践踏,这样的“战绩”和“状元”至少是不应该鼓吹和嘉奖的。可笑的是,越质疑“高考机器”、“高考工厂”越红火,质疑声反而成了宣传它们的广告,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第三,高考状元被录取到自己心仪的国内顶级大学就是对他的最高奖励,还有什么比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奖励更重要?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还远吗?
第四,政府对高考状元的重奖滋生了“考霸”,不排除有考生冲着重奖一而再而三的重复复读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公办学校顶风违规开办高考复读班,违规开办补习班第一是为了收取高额学杂费,第二就是需要这些状元们扬名立万,状元们扬名立万后又能够吸引更多的复读生,循环往复成了恶性循环,学校有了名声后成了地方政府的特色、政绩,地方政府随即也被裹挟其中,难以割舍只好默许,甚至助推其发展壮大,哪管规律啊公平啊,这样慢慢的发展成了更大的“恶性肿瘤”。可能必须国家这个最高级的“大夫”进行“手术”方可痊愈。
有人认为对高考状元进行重奖或者适当的奖励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从某个角度看这些观点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无论是对考生还是对考生的家庭亦或是对学校都是一种肯定,但是,这些观点都是在完全撇开了弊端后的观点,对于某一种现象如果只看得其利而忽视其弊甚至其害都是不科学的也是要不得的,尤其是代表国家形象的政府部门。当然对于受奖励的考生以及家庭来说肯定是百利无一害。
如果,高考状元或者被录取的考生家庭困难难以维系大学的正常费用,政府亦或高校为他们提供帮助责无旁贷,哪怕是企业、政府无偿资助其完成学业既无可厚非更是必需的, 只是,仅因为高考成绩即便是天下第一而进行无节制的宣传、鼓吹都是不应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