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的时候,天天都是父亲节、母亲节!
标签:
父亲节教育 |
分类: 随笔 |
父母在的时候,天天都是父亲节、母亲节!
http://s3/mw690/62a52021gdf4558d360b2&690
都说父爱如山,父亲走了,我也成了一座山,我只想能够使母亲的晚年过得更好,把女儿教育得更好,从尊重她的奶奶开始,这是我能做到的而且是必须做到的,我想这也是父亲最希望看到的。至于,记不记得这些带有很多“噱头”的节日我觉得并不重要,或许这就是我不会刻意的去记哪一天是母亲节,哪一天是父亲节的原因吧!但愿,我这个原因还能勉强说得过去。
开年来我除了和一个哥们去渔场垂钓过一次以外,就压根没有想到会到村子周围的哪个塘里去钓鱼,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在上个星期五放晚学回家之前我鬼使神差似的去渔具店买了一袋蚯蚓,今天尽然把地点选在了由我家的责任田开挖成的鱼塘,没有预谋,只是偶然。
说来蹊跷的很, 2010年在父亲节前的一个星期日我也是糊里糊涂来这里钓鱼了,父亲节的那天我还写了一篇博文,题目是《心灵深处的那一抹记忆》,记录了我和父亲、母亲在这一块曾经属于我们的土地里发生过的那些支离破碎的喜怒哀乐,正因为那块土地留下了我太多的故事,所以,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2012年父亲节的那天我写下了博文《天堂里传来了父亲的琴声》,以此来祭奠我的父亲,写完发出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虚伪的很,自己分明不记得节日,知道了又翻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来煽情,干嘛要赶着这个节骨眼跟“时髦”呢?
今天,我站在塘埂上望着水面腾腾升起的水汽,我努力地从记忆的深处回想当初那块田的模样,毕竟放弃农耕生活有十来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打扰过这块土地,所以,尽管我曾经在这块地里劳作了十几年,我依然无法确定那块熟悉的田究竟在池塘的哪个角落。
抬头看看,圩堤依旧环绕着村落,再回头看看村子,炊烟袅袅升起,圩堤还是那个圩堤,村子也还是那个村子,物是人非了,这时,田野里到处是辛苦劳作的村民,而我却在悠闲自得的钓鱼,我顿时有了一种“背叛”劳动的愧意。
假如父亲还在的话,我一定不会让他再像过去那么辛苦了,可惜,子欲孝而亲不待,眼泪从心底涌出,眼眶湿润了。
耳畔传来火车车轮滚动发出的轰轰隆隆的声音,闭上眼睛,我要把火车经过村庄的消息告诉父亲,不知怎么的,脑海涌现的尽是父亲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冬天嘴边呼哧呼哧冒出的“白雾”,夏天后背永远也“洗不掉”的“白霜”。
我漫不经心地在塘埂上独步,任凭蒿草上的露水打湿我的衣裤,那块田的模样越来越清晰了,父亲劳作的身影也逐渐的清晰起来,身躯更挺拔,更伟岸!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留给我可以看得见的东西越来越少,说句大不敬的话可能想找出一两件来还真不容易,只是,父亲留给我血液里的东西依然奔流不息,立根做人、传德立世,这是父亲除了给了我生命以外留给我的最大财富,还在不断的积淀,不断的传承。
在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父母在不远行”的古训已经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求,“常回家看看”纵然入法也不过是 “画饼充饥”,而“儿行千里母担忧”却依然不失为人间大义,在人性沉沦,社会道德岌岌可危的今天,在众人恍惚老人路边跌倒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车上让座,让不是不让也不是的当下,我欣赏木棉花语:“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道德重塑,从关心父母开始,厚养薄葬,而不是那些煽情浮躁的溢美之词,父母在的时候,每天都是父亲节,母亲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