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师性侵幼女教育 |
分类: 随笔 |
这个儿童节必须给孩子们补上防性侵一课
http://s14/mw690/62a52021gdde7029d791d&690
http://s9/mw690/62a52021gdde703103d38&690
图片来自网络
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了,很多人都在考虑这个儿童节怎么过的问题,甚至有人觉得现在已经沦落到“儿童劫”的问题了,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刻不容缓的是必须给孩子们补上防性侵一课,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形势逼人。
海南校长开房性侵女童案、广东雷州校长性侵女童案、安徽潜山校长性侵女童案、甘肃省陇西县教师性侵女童案……这一系列性侵女童案刚刚才在激烈的声讨中稍稍平息,5月28日,在全国各地又密集曝出多起教师猥亵女学生案件,20天8起,一次比一次触目惊心,一幕比一幕刺痛心扉。
性侵幼女案中校长、老师成了主角,不仅让人大跌眼镜,更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不仅仅在于施害者的身份,更在于施害者的便利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尽管现在教育诟病饱受公众的质疑,但是,公众更多的还是期望教育能够保持高度的纯洁性,希望教育能够更加公平、透明,所以,质疑归质疑,更多的还是宽容、谅解,如今,性侵幼女案中校长、老师频频成了主角,更加激化了公众对教育的不满情绪,这种禽兽不如的行径一旦“落实”到了一贯标榜自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身上即严重挑战了公众的道德底线,老师成了“狼师”,忍无可忍,用任何恶毒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我觉得都不为过。
中广网北京5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刚刚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以打击震慑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与防范保护意识。其中鲍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作为典型案例发布,表明当前我国儿童遭受性侵害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已经引起最高法的高度关注。
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对此类案件决不手软,表明了国家惩治性侵幼女罪犯的决心,对性侵幼女罪犯下重拳确实能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是,事情发生以后是不是惩治了罪犯就能平息民怨了呢?答案是不能,另外,每一起性侵案件的深入调查都是对被害者再次的伤害,媒体的深度报道,各种热议的声音,公众的揣测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事实上任何一起性侵或奸淫幼女案留给社会是太多的思考,而留给孩子、孩子的家庭才是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校长、老师实施犯罪后果更为严重,它不仅彻底的颠覆了老师的形象,更能激化民众对一级政府的不满和仇视,人们会问:“这种品行恶劣的败类是如何进入这个队伍的”?甚至能够引发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因此,防范比惩治更重要,只有防、治两手抓两手硬才能有效的扼制此类案件的发生。
当下,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正在掀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热潮,在我看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先做好人再做能人,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无德比无知更可怕,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缺乏公共道德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果没有公共道德它越发达越是人类的灾难,人也如此,越是能力强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教师的师德要打破校内或体制内的评估格局,必须渗透到社会群体中去评估,通过社会的力量来监督教师的操守、德行,对于学校领导干部的任用更要如此,不能用了一个人带坏一帮人。师者,表也,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要加强老师准入制度的严格审查,避免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类似问题的一些人进入教师这个队伍,同时应该加强对老师的教育和监管。
中国学校性教育严重匮乏是当下不争的事实,在如何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进行性教育存在分歧甚至左顾右盼的时候,我们不妨先做做如何防性侵的教育,至少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面对这样的骚扰我们如何应对?在孩子“血液”里植入自我保护的意识很重要。
过去,我们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的教育,今天,我们必须还要对学生进行“防狼师”的教育,尽管,我们自己是老师,即便是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为岌岌可危的教育信誉。
天空中下着小雨,一如我写这篇博文时的心情,不知道这样的天气会不会影响到明天学生的游园活动,有影响没影响我都觉得不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明天必须给孩子们补上防性侵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