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心设计,提升合作交流的品质!

(2013-05-14 19:58:48)
标签:

听课

小班化

合作交流

培养能力

杂谈

分类: 随笔

精心设计,提升合作交流的品质!

 

              文:九州狐

 

http://s10/mw690/62a52021gdcac5ca2fd99&690

上个星期听了袁小林老师的一节课,内容是一年级《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从本学年的一年级始学校开始了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试点,过去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小班化教学也几乎没有听过小班化的课,只是知道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于生活经验,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也是比较熟悉的,至少能够区分人民币的数额,尤其是对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因此,认识一元以内不同数额的人民币应该不是一个难点也一定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应该落实在元、角、分的进率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

 

袁老师在指导学生认识一元以内人民币的环节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从材质到图案;从数字到汉字;从形状到大小,很细很细,我觉得没有必要,观察特点,辨别内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辨识人民币币值的多少,能够知道面值相等的人民币尽管材质不同但效用是等同的,用途也是一样的, 而这一些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获得。

 

袁老师在指导学生分类的时候做得比较好,可以说细致入微,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逐步的引导学生根据形状和材质分出硬币和纸币;再根据币值分出元、角、分,从而揭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因为,在这之前学生还没有形成人民币的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和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中安排了一幅购物的画面,并提示1元等于10角,袁老师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安排让学生上台演示买1元钱的练习本应该如何付钱,根据生活经验马上有学生就拿出了1元纸币或1元硬币,紧接着袁老师问同学们还可以怎样付钱,经过稍长时间的思考才有学生慢慢的找到两个5角和101角纸币来,于是,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1=10=25角,紧接着又板书出1=10分,这样元、角、分进率的教学也就完成了,本来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也并不多陌生,经过上面这个环节学生掌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 我觉得在这个环节大有文章可做,而且有好文章可做,这是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的绝好时机,老师只要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和安排即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会更有层次,更有内涵。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准备若干本练习本奖励给那些能够正确付钱买练习本的同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让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模型)的时候有意识的使每一个小组中的4个学生的准备不一样,一个同学准备1元的纸币和硬币,一个同学准备5角的纸币和硬币,一个同学准备1角的纸币,一个同学准备1角的纸币和1分的硬币,在认识人民币和给人民币分类的时候4个同学把各自准备的学具(模型)合在一起,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购物付款的时候明确规定每个人只能用自己准备的钱或两人合作用不同的钱付款,这样不仅可以“逼迫”学生动脑思考,而且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突破教材的框框增加单价7角或8角的购物行为,让学生体验付1元币找几角币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达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获得交流、合作的机会,教师更要跳出为交流而交流、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必须精心设计合作、交流的相关环节,只有精心准备、恰到好处的设计才能提升合作交流的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