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九州狐_6ei
九州狐_6e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96
  • 关注人气:5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爸效应”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2011-11-16 22:23:42)
标签:

虎妈

狼爸

效应

杂谈

“狼爸效应”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文:九州狐

 

 

http://s14/middle/62a52021nb1dadd1d50bd&690

 

说他不成功你信吗?


    或许是觉得“虎妈”蔡美儿出书自晒高压家教公众争议的还不过瘾,江苏教育电视台邀来了“狼爸”萧百佑做客讨论自己的育儿经;或许是因为蔡美儿是华裔而萧百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原因想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毕竟蔡美儿是华裔而萧百佑是中国香港人,只是不知道江苏教育电视台此举是为了宣传萧百佑的这种体罚式教育模式的经验呢?还是旨在引起对体罚式教育的新一轮热议,恐怕只有组织者自己心里明白了。 

其实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评判“狼爸”教育的功过本身就缺乏说服力,如果说他这种棍棒式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话无疑与当今严禁体罚的教育大环境相悖,况且连变相体罚都将受到口诛笔伐的今天更是不能容忍,如果说他这种教育方式是失败的不科学的,那么四个孩子中有三个进入北大总是硬道理吧,至少在中国目前还找不出一个与之抗衡的家庭来,从结果上看一味的否认人家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仅凭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一定是缺乏说服力的,至少不能阻止“狼爸”教育方式的煽动性,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狼爸”的身边让其代为教育了吗,这就是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应呢?其实使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几大误区。

第一、“狼爸”教育的成功顶多只是个体的成功,根本不能作为一种经验来推广,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父母乃至每一个孩子生长的环境、家庭的背景均不相同,所以,萧百佑口中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口号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三个孩子进了北大,说他不成功既说服不了他,也说服不了全天下的人,但是其他的家长即便是一天三顿打,孩子也未必就能进入北大,有的甚至连大学的门也未必能进,所以“狼爸”口中的成功只可仰望不可复制。

 第二、家庭作坊式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父母的体罚与学校老师的体罚也不是一个概念,且不说可不可以,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受到的是父母的教育,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首先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深处,说他科学也好,不科学也好孩子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比中途来自学校老师的教育要深刻得多,而且,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责罚似乎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是老师不可比拟的。

 第三、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惩罚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像萧百佑这样张扬其体罚方式明显的与时下大力提倡的尊重孩子人格的大方向相悖,因此受到公众质疑实属正常,说句不好听的话,时下公众希望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自由的发展,不同的人能够获得不同的需要,最好能够自然的进入北大清华,用老百姓的一句话就是“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可是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呢!既然不可能,那么人们似乎从“狼爸”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第四,狼爸的成功也代表了当下很多人对成功的理解,上名牌大学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吗?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狼爸”只是千千万个奉行“棍棒教育”家长的缩影,所以深受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传统思想的熏陶的中国人仍旧死抱着这一些古训不放,可以说“狼爸”效应重燃希望之火。

 有人觉得“狼爸”对成功的理解太狭隘了,我倒觉得有这种观点的人才狭隘呢!因为,成功的方式尽管有千万种但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可能只有一种,“狼爸”口中的成功仅仅是他个人的感受,或者说顶多包括自己四个孩子的感受,首先他没有要求大家来效仿他,也没说效仿他一定能够获得他一样的“成功”,人们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猜疑与担心只不过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如果把他的这种成功仅仅作为一个个案来看待,没有人关注他,没有人质疑他,没有人效仿他,“狼爸”也只不过是“狼爸”而已,和千千万万个父母又有什么区别的呢?不可否认争议的越厉害越是在为他做广告,越是不赞成事实越是走向你的反面。

 “狼爸”效应不是真的是狼来了,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合适的方式才是最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