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尽快还陈阿姨一份“宁静”!

(2011-10-22 06:04:14)
标签:

陈贤妹

彭宇

许云鹤

亵渎

宁静

杂谈

尽快还陈阿姨一份“宁静”!

              文:九州狐

 

 

                      http://s6/middle/62a52021nafd650e20005&690    http://s13/middle/62a52021nafd6525158bc&690


                                      
 请不要亵渎人性的光辉!

小悦悦走了,在历时8天的痛苦挣扎后还是走了,面对亿万民众无比牵挂的情感虽有太多的不舍,最终还是走了,让一个仅仅两岁的孩子遭受如此磨难太过惨烈了,或许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还没有领会什么是善良就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冷漠,什么是凄凉和悲哀,或许她想留给这个社会太多的思考,于是她不再留念这个肮脏的世界,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天堂。

 

多说上天会眷顾善良无辜的人,小悦悦的遭遇恰恰击穿了这个由来已久的谎言,事实上善良无辜的人却多灾多难,如今好人有好报成了童话世界里孩子们美好的愿望,许许多多的中华传统美德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拾荒阿姨陈贤妹的壮举受到世人的敬仰和赞许理所当然,这是当下群体道德滑坡时期应该弘扬的典型,尤其是在如此特殊场合下的可谓“惊天骇俗”的行为举止,彰显了陈贤妹阿姨无比崇高的人性光辉,这种光辉一定是无价的,一定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可是社会非得要给她一个价值的界定却反而扰乱了她的正常生活,第一,她的行为是她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她并没有考虑因此会受到什么困扰同时也一定没有想到会得到哪些报酬;第二、人们表示对英雄的崇敬纷纷慷慨解囊从情理上虽然也能说得过去,但是,这一定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我觉得作为普普通通的陈贤妹来说她最最需要的是平静,而不是多少荣誉和报酬。有人说她是为了出名才不接受奖赏的,这就奇了怪了,要奖赏就是为了钱,不要就是作秀,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做了好事反而难为人了,这不是对老人无比崇高的人格的一种亵渎是什么?我觉得这种思想并不比那18个路人好到哪里去。

 

我不愿看到的是一次真情的流露,一个平常人都该做的事情竟然打破了陈贤妹平静的生活,反而使得她饱受其累,媒体、社会、公众仅凭自己的意愿“不放过”老人,干扰了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干扰了她内心的宁静,我在想这个时候老人的内心一定会产生一丝后悔的念头,这是我们呼唤道德重塑的初衷吗?

 

再说,陈贤妹老人“脱颖而出”受到全社会的褒奖虽说很正常,但是,她接受不接受是她的自由,可是公众总是把拾荒老人挂在嘴边对老人无疑是一种身份歧视,不亚于一种侮辱,舆论好像认为这种事情发生在一个拾荒老人的身上应该更值得我们思考,更值得社会弘扬,其实,大家都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任何一个人都有人格尊重的需求,另外,老人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但凡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都会出手相助,那18个路人视而不见是因为他们的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所致。

 

舆论在热议这个悲剧的时候,在痛诉这个时代道德滑坡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救人被讹诈的事情,这其实就暴露了公众内心中一种不健康的理念,人们在为自己某些不作为的事情找借口,不是我不想救而是我不敢救,本身这种逻辑就背离了道德,我们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肮脏龌龊的事情,但是彭宇案、许云鹤案在13亿人口的国家所占几何?做好事被全社会褒奖的人和事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微乎其微的一些负面事情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正面的人和事呢?媒体中频频出现的那些“最美的”人为何就打动不了那些冷酷的心?不用我说,这个社会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不做好事难,做好事也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悦悦走了,有人说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而我觉得天堂里更是车来车往,只是天堂里没有冷漠只有和谐;没有碾压只有有序;没有丑恶只有文明;没有痛苦只有幸福……

 

小悦悦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陈阿姨活着,留给了她无尽的无奈,我希望天堂使小悦悦不再有痛苦,我渴望社会还陈阿姨一个公道,还她一份宁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