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菜农一分钱一斤的菜价说话?

标签:
菜价伤农源头郎咸平杂谈 |
谁该为菜农一分钱一斤的菜价说话?
因为访谈郭美美母女的新闻我知道了郎咸平,我知道了他有不安套路出牌的秉性,越是他人忌讳的他越敢说,这也是诸多新闻人所缺少的评事叙事的果决态度,尽管有人对此有争议,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确实是我们新闻人应该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新闻态度。
昨天,偶看郎咸平主持的郎咸平●说节目,是关于菜价的问题,从节目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精心的做了准备,至少他的团队做了精心的调查研究,有理有据,其中并没有采纳国家权威部门或专家们所做出的结论,他用上游、中游、下游陈诉了蔬菜从菜农、中途流通再到顾客手中的流程,最后得出了最后1公里决定菜价的论断,观点独到新颖,有说服力。
在节目中他呼吁只有学习香港模式才能彻底的控制菜价施惠于民、实惠于民,无疑是与当前的一些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唱对台戏,菜市场国有化的观点一改他过去竭力提倡私有化的观点似乎让人看到的是另一个郎咸平,不迂腐于事,不人云亦云。
只是从整个节目来看他的这种施惠于民、实惠于民的策略中所谓的“民”并非是指菜农,而是那些城市里的市民,充其量也只是解决了“菜贵伤民”的难题,于是我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的冲动。
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谷贱伤农、菜贱伤农”的农字并非是指下游的购买者而是上游出售蔬菜的菜农,在蔬菜基地1分钱一斤都卖不掉的大白菜我们不去讨论如何去保证菜农的利益却去讨论它最后怎么变成了1块2,首先程序上颠倒了,先有“上游”才会有“下游”的啊!我觉得即便是取消了中间的流通成本,最后顾客仍然是以1分钱的价格购得大白菜,实惠了众多的城市市民,那么谁又该为菜农1分钱一斤的菜价说话呢?逃脱得了“菜贱伤农”的结局吗?
大白菜产量就按亩产10000公斤计算,一分钱一斤亩产价值也不过200元,不说其间需要多少肥料了,200元钱即便是人工工资也不够啊!这已经不是伤农的小问题了而是“害农”的大问题了。
那我们就应该来问一问到底是什么才使得地产地1分钱或许还卖不掉的大白菜到了菜市场却被卖了1元2角钱一斤呢?我们不去讨论它到底怎么就变成了1元2角的,只是讨论有人买就说明它有市场,有市场那为什么把菜农的菜价杀得这么的低?很显然价格杀得越低,利润越大嘛!但是谁是这只黑手呢?又该谁来斩断这只黑手呢?
菜篮子问题是关乎和谐社会民生的大问题,只是我们在讨论菜贵伤民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首先关心一下地产源头的菜贱伤农的问题?菜农的信心才是菜价平稳的最大保障啊!
看着节目我一遍遍的问自己:“谁该为菜农一分钱一斤的菜价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