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牺牲孩子尊严的方式求学的代价太大了
(2011-09-06 05:44:05)
标签:
跪学维权受教育权外来务工子弟杂谈 |
用牺牲孩子尊严的方式求学的代价太大了
开学了,学校、教师乃至教育自然而然的会更多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也怪不得公众那种口诛笔伐式的议论,因为教育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人类的一贯思维定势,这不,9月1号河南13岁男孩在南京市春江学校门口重重的一跪引发公众对学校的不满情绪,于是拔出萝卜带出了泥,教育制度再次被送上“审判台”接受公众的审判。
面对学校、教育制度,孩子亦或是家庭永远是弱势群体,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天生的就有保护弱势、同情弱者、劫富济贫的情结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学校、教育制度与孩子亦或孩子的家庭发生矛盾的时候受到谴责的一定是学校或者教育制度,有的时候也会波及到老师,如果说这话太过了的话,极大部分应该是这种状况。
我这样说并非是为学校或教育制度袒护,本来事实就个样子的,这也是诸多教育丑闻累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是我觉得很多事情很多罪责并非是教育所能承受得起的,至少教育还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就拿北京关闭打工子弟学校这件事来说,这是教育部门能做得了主的事吗?但是,教育部门可能因为是执行者所以备受质疑,再说,有人愿意花20亿元人民币去援建非洲希望小学,怎么不去援建中国的打工子弟学校和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呢?虽然说慈善无国界,而且善款可能来自民间募集所得,但是毕竟打着的是中国的牌子吧!自己被蚊子咬了却要去给别人捞痒痒,公众不质疑不愤怒才怪呢!这一切的一切是教育能够做得了主的吗?
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每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的法律规定,难不成学校不知道?我觉得事件的双方都在打法律的擦边球。学校拿学籍制度或学区说事,家长拿受教育权利不惜牺牲孩子的尊严维权。
男孩校门口下跪真的是因为错过时间被拒的吗?我敢肯定这决不是真相,完全怪学校做得无人性吗?这似乎也不能这样的一边倒。而且我相信在这次新学期报名的过程中类似于这种外来务工子弟被拒的现象不会仅此一例,只不过那些人没有这孩子有决心,没有孩子的父亲有方法罢了!另外,我担忧这件事情出来以后类似于这种极端的维权的方法用于教育将来因为效仿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极端。
按照视频中孩子展示的成长脚印来看孩子小学阶段就就读于南京某所小学,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推定,孩子升入初中时就会有相对应的中学接纳,事件中的春江学校是不是这个相对应的学校呢?如果是,学校因为拒绝理当受到谴责,如果不是,那与他小学相匹配的中学又是谁呢?我们都知道即便是城区的孩子也是有学区的划分,至少不可以随便的转换学校,转换学校也一定要履行相应的手续,这是学籍管理的规定,学校也不是能随便擅自做主的。另外,即便是与这个孩子小学相对应的学校也有可能小学和初中本来就没有衔接好,对于小学来说你来上学我收钱,小学上完了你爱去哪里就去哪里,与我们无关,这也是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校受利益驱使、学籍管理的需要、升学率的背景等等都是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再者,外来务工人员打工场所不固定也是学校不愿收外来工子弟的原因。我就不止一次的遇到过这种情况,好不容易外来务工子弟在学习上有点上路了,说不准哪天悄无声息的就走了,什么凭证也不要,招呼也没有一个,老师为了帮助他克服地区差异带来的学习困难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不说,学校还多了流生。学校能不为你报学籍吗?肯定不敢不报,因为这也关系到孩子将来的考试权。
不管怎么说学校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总是不对的,但是,原因总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并非是一所学校就能承担当的,这些应该是全社会特别是地方政府需要认真调研的课题,只有通力合作,学校敞开大门,才能少出或不出这样的“悲剧”。
我相信这种方式是孩子的父亲精心策划导演的“杰作”, 有人认为即便是孩子的父亲精心导演了这一幕“悲剧”也是迫于无奈,我赞成迫于无奈的观点但是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尊严的,失去了尊严也就失去了平稳的上好学的可能,所以,我们不仅要谴责一切教育制度上的痼疾,同时也要反对一切以牺牲孩子尊严来获取权利的行为,因为,用牺牲孩子尊严的方式求学的代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