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距离
继《这就是命》之后,黄渤交出了歌坛的第二份答卷。然而没有华丽的舞步,也没有高音的炫技,朴素的近乎白描,歌名正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年又一年的日子,“过去了”……《过去了》是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这就是一首浓缩了每个人人生情绪的“凡人歌”。这一首歌,分明带领一个时代的我们,回头看看过去的时光,过去的自己。
“一月也过去了……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都这么过去了,我还是这样活……”,简单直接的每个月的重复,却在朴素中又呈现出黄渤那种苍凉又倔强的劲儿,“说得很简单,做只做一半,梦想也废了一半,可却老了不只一半”,人生滋味大体如此。与那些急于想在自己作品里塞进各种梦想感悟的歌坛鸡汤相比,这首歌曲更像是用心声来诉说,生活其实仅凭着一口气,周而复始自然就成了生活了。《过去了》贯穿着民谣的脉络,可以往上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个时代,那种干净却不是苍白,甚至在简约的民谣旋律下,有一点点迷幻、有一点点混浊腔调的民谣。而黄渤的不拘小节确实是贯穿到了整首单曲中,没有通常台湾流行乐的那种AAB的标准三段式曲式,也让这首歌的音乐都在粗线条的粗犷中呈现出一种洒脱和从容感。
http://ww2/large/62a4ceb8gw1fbp2d2nno3j20dw0990u1.jpg
作为在这个曲风多元化、音乐娱乐化时代逆潮流而行的跨界歌手,黄渤从一出道就就以其平民而本色的演绎,赋予了歌坛一种原野清风的效果,也因此在当代歌坛独树一帜,更让许多以为嘻哈、蓝调就是时髦,选择的突破自我的歌手,显得那么华而不实。黄渤的回归以我为主,反其道行之。作为一种类型化的音乐形式,这一次的《过去了》是叙事化的民谣风。民谣的优点就在于纯朴、自然、亲切,但对黄渤来说,却是那么服帖,那么自然而然。
黄渤的声线一如昨天,随着岁月流逝增加出了一丝“磨损感”。但却恰恰是这种沧海桑田、物事人非的“磨损”,反而让这首歌里的歌声部分变得更男人、更深沉、更幽默也更睿智,它所能包含的情感、情节和回味也就更多。用自己丰富的情感阅历当成底料,而将有感而发当成是作品的驱动力和润滑剂。一首有些棱角不那么主流的作品,可以因为率真和坦荡加分。用自己丰富的情感阅历当成底料,而将有感而发当成是作品的驱动力和润滑剂。《过去了》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音乐的坦荡与诚恳。这种把自己的内心掏出来并写到歌曲里的做法,有点类似李宗盛的《山丘》。
http://ww1/large/62a4ceb8gw1fbp2d73lj9j208c05zdfr.jpg
没有严谨和工整的结构,以词入曲,通过情绪的进程推动旋律的发展,《过去了》有着黄渤强烈的个性气质,模糊了主歌与副歌界限。说不上惊世骇俗,但那个歌曲里的主人公就是芸芸众生里的你、我、他,时光如斯,转瞬即逝。昨天的梦想啊,宛如一个真空体,将每个人自己的青春时代,都封存其中。所以这也是一首属于过去却无所谓将来的歌曲,恍惚之间,出世而不入世。作为歌者的黄渤,显然已经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唱凡人歌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