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词】友情篇(2)

(2009-10-21 11:01:48)
标签:

黔娄

险韵

纳兰词

金鼓

萧寺

文化

分类: 诗词雅韵

 清平乐
             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①人不语,有梦②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③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说明】

  这是一首秋夜念友之作,抒发了作者对顾梁汾深切的怀念和深挚的友情。全篇亦情亦景,交织浑融。上片从窗外写起,以实笔出之,由“夜雨”和“蛩螀”有声而“人不语”的秋声秋意中,引来了对故人的怀念。过片虚写,谓由于江山阻隔而与梁汾不得想见,遂点到“忆君”之题旨。最后又以“小窗红烛”之眼前景收束,更加突出了“此夜凄凉”的氛围和心境。

  【注释】

  ①蛩螀(qiang jiang):蛩,蟋蟀。 螀,蝉。此处指蟋蟀。白居易《禁中闻蛩》:“西窗独訚坐,满耳新蛩声。”

  ②有梦句:意谓忆念故人而成梦,但是梦醒成愁,故梦也不可靠,不能慰人相思了。 无据,词中常用之词组,含不足凭、不可靠之意。宋徽宗《燕山亭》:“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③游倦:犹倦游,谓仕宦不如意而飘泊潦倒。


            凤皇台上忆吹箫
          除夕得梁汾闽中信,因赋①

  荔粉初装②,桃符欲换,怀人拟赋然脂。喜螺江双鲤③,忽展新词。稠叠频年离恨④,匆匆里、一纸难题。分明见、临缄重发⑤,欲寄迟迟。  心知。梅花佳句⑥,待粉郎香令,再结相思。记画屏今夕,曾共题诗。独客料应元睡⑦,慈恩梦、那值微之。重来日⑧、梧桐夜雨,却话秋池。

  【说明】

  除夕,民俗是为合家团聚之日,而作为纳兰亲如手足的好友此时正身隔异地,遥在远方,遂逢佳节而起相思了。又恰于此时偏得到梁汾寄自闽中的信函,于是念友之情更切,遂缘笔赋此。词之上片是从实处落笔,先点除夕之景和怀人之意。下接以“喜螺江双鲤,忽展新词”,明“得梁汾闽中信”事。下再转写对信文之感受,既再伸怀人之意,又暗透梁汾的一往情深。下片则用虚笔表达,屈曲有致。过片“心知”二字领起,由此一写渴望酬答共处的优悠生活;一写回忆当初吟诗题句的美好情景;一写料想梁汾此时之孤寂;一写盼望再与梁汾重逢相会。辗转道来,深情脉脉。其中又借典取譬,就更加深婉之至。

  【注释】

  ①《瑶华集》此篇副题作“辛酉除夕得顾五闽中消息”,故此篇大约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除夕。

  ②荔粉三句:谓新春将至,薜荔萌发,春联欲换,怀人之情油然而起,遂点燃灯而赋。荔,薜荔(又名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 桃符,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木板,上画神茶、郁垒二神以压邪,至五代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后又书于纸代木板贴之,是为春联。旧俗除夕张贴春联以迎新年。然脂,点燃火炬、灯烛等。

  ③喜螺江二句:螺江,江名,亦称螺女江,在福建省福州市西北。双鲤,代指书信。此二句说欣喜地得到了来自闽中友人的书信,展开来奉读那动人的新词。

  ④稠叠二句:谓多年的离愁别绪,在这匆匆书写的一纸信文中是难于说尽的。 稠叠,稠密层叠,形容相思愁绪之深重。 频年,连年、多年。

  ⑤临缄重发:意谓信写好后,将封寄出,又拆开来,犹恐未尽深意。

  ⑥梅花三句:据《瑶华集》载:“再结相思”作“一样凄迷”。其下有双行小字云:“辛稼轩在闽中之三山有梅花相思之句,‘粉郎香令’梁汾集中语。”粉郎,博粉郎君,即心爱的郎君之意。香令,指三国魏荀彧。晋习凿齿《襄阳记》:“刘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以粉郎香令借指风流高雅之士。这里指顾梁汾。

  ⑦独客二句:意谓料想梁汾独在闽中,此时正辗转不眠,而京华旧游之事犹如梦幻,梁汾不在其中了。慈恩,慈恩寺之省称。唐孟棨《本事诗·徽异》:“时白尚书在京,与名辈游慈恩,小酌花下。” 微之,元慎,字微之。此处借指顾梁汾。

  ⑧重来日二句:谓遥想他日重逢,当是在梧桐夜雨之时,那时定然会一起追忆今日的情景。唐李商隐《夜雨寄北》:“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再。


              百字令

  绿杨飞絮,叹沉沉①院落,东归何许②。尽日缁尘吹绮陌③,迷却梦游归路。世事悠悠,生涯未是,醉眼斜阳暮。伤心怕问,断魂何处金鼓④。 夜来月色如银,和衣独拥,花影疏窗度。脉脉此情谁得识,又道故人别去。细数落花,更阑未睡,别是闲情绪。闻余长叹,西廊惟有鹦鹉。

  【说明】

  “故人别去”,此“故人”未知何指,但必为诗人之知己无疑。词中唱叹的是与故人别后的孤苦寂寞,无聊无绪的滋味。其“世事悠悠”等句,表明诗人痛苦的心境,现实是残酷的,想醉眼相看是不成的,但清醒直面去对待却又令人伤心魂断。如此矛盾的心情,只有“故人”识得,可是“故人”此际又别我而去,这孤苦无告,幽独寂寞又谁能知晓!因而慨然长叹之声也只有鹦鹉听到了。词低回伤感,幽恨难平,其中不无骚雅之旨,耐人寻味。故此篇绝非一般的怀人念友之作。

  【注释】

  ①沉沉:幽深貌。

  ②何许:何处。

  ③尽日二句:缁尘,黑色灰尘。绮陌,繁华的街道、亦指风光美丽的郊野道路。 迷却,迷失。

  ④金鼓:即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枞金鼓,吹鸣籁。”颜师古注:“金鼓谓钲也。”王先谦补注:“钲,铙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点绛唇
            寄南海梁药亭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②,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③,紫竹村边住。孤鸿语①,三生定许,可梁鸿侣?

  【说明】

  此篇大约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药亭于是年离京返粤,纳兰填此寄赠,表达了对他的深致的怀念。上片是写药亭意欲南归,留也留不住的惜别眷恋之情。下片是化实为虚,用想象之语出之,其中有人有我。于谐趣中见出对药亭的一往情深。

  【注释】

  ①梁药亭:梁佩兰(1630一1705),字药亭,别号柴翁,晚更号郁洲。广东南海人。清初著名诗人,与屈大钧、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时已年届六十。有《六莹堂诗集》。药亭与纳兰友善,康熙二十三年(1684},纳兰曾寄信给他,约其北上,共选宋诸家词,信云:“不知足下乐与我共事否?处此雀喧鸠闹之场,而肯为此冷淡生活,亦韵事也。望之!望之!”然此事未能成立。但药亭还是应约北上到京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纳兰病前一日还曾与药亭、梁汾、天章、西溟等南北名流共咏双夜合花。可见纳兰与之交契甚厚。

  ②片帆二句:南浦,南面的水边,后泛指送别之地。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丝,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沈香雨,谓沈香浦之雨。沈香浦在广州市西郊之江滨。相传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曾投沉香于其中,因以得名。药亭此时在南海(今广州市),故云。此二句意谓药亭踏上归途,要回到多雨的家乡去。

  ③回首二句:意谓回首往日隐居紫竹村边,那潇洒风流的生活实在令人怀恋。.

  ④孤鸿三句: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 梁鸿,指东汉之梁鸿。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后以之喻指为贤夫等。


             剪湘云
              送友

  险韵慵拈①,新声醉倚。尽历遍情场,懊恼曾记。不道当时肠断事,还较而今得意。向西风、约略②数年华,旧心情灰矣。  正是冷雨秋槐,鬓丝憔悴。又领略、愁中送客滋味。密约③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泪④。梦天涯、绕遍尽由人,只尊前迢递⑤。

  【说明】

  长调之词贵在屈曲转折,层层入深,这样虽直发胸旨,语直率露,仍可有感人的佳作。本篇正可谓是跌宕有致,转折入深,其恋友借别之情溢于言表。上片前二句说采用新声填词,继二句说往日情场失意之懊恼还记得,但再二句则翻转而出,谓今日之失意要比往日之失意更令人沉痛,而此中也暗透了送别的伤感。最后二句则总绾,说无论今昔皆是气合情灰矣”。下片转到送友、怨别、惜别等多种意绪的抒写,层层入深。过片承上片之意而翻转,接以“客中送客”便加深加浓怨别之愁情。又二句说盼望重逢却不知何时可见,其怨别、惜别之惆怅益见言外。最后再转,推出一笔去写,其情致绵长,伤感倍增,令人唏嘘情伤了。

  【注释】

  ①险韵二句:险韵,指险僻难押的诗韵。 新声。新作的乐曲,或指乐府歌词等。此处是说填写新词,不受任何音律的约束。二句意谓不愿采用险韵,在酒醉中随意填写新词,无拘无束。

  ②约略:大约、粗略。白居易《答客问杭州》:“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③密约:秘密地约定。

  ④青衫和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借此指仕途失意。此处为临别伤感至深之意。

  ⑤迢递:形容时间长久、连绵不绝之愁情。唐元稹《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金缕曲
             慰西溟①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②。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③,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④,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⑤,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⑥,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⑦,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⑧。又萧寺⑨,花如雪。

  【说明】

  姜西溟于康熙卜八年(1679)落选“博学鸿词”后,纳兰对他深表同情,因赋此以慰勉之。全篇紧扣一“慰”字,对西溟尽出肺腑,足见二人交谊笃厚。严迪昌《清词史》谓:“慨然长吭,劝慰中透不平”,“殊有风鸣万窍、怒涛狂卷的气韵。决不是自缚于南唐一家者所能出手的,至于神虚情匮的工匠们更是难加问津。”

  【注释】

  ①姜宸英(1638一1699),字西溟,又字湛园,浙江慈溪人。擅词章,工书画。生性疏放,屡试不第。后为人举荐修《明史》,年七十方成进士。又以主持顺天乡试案被牵连而死

  狱中。有《苇间诗集》、《湛园未定稿》、《湛园藏稿》等。纳兰与之结识甚早,姜回忆说:“君年十八九,举礼部,当康熙之癸丑岁。未几也,余与相见于其座主东海阁学士公(徐乾学)邸。”纳兰并不以之狂怪为戒,且交游甚厚,康熙十七、十八年留居西溟于府邸。二人诗词往还,多唱和之作。

  ②但由他二句:簸弄,玩弄、播弄。 磨涅,磨砺浸染。比喻所经受之考验或外界之影响。《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此二句谓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那就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不能因此而折磨自己。

  ③独卧二句:意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蒙床,用黎(莱草)茎编织的床。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故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玉笛,笛之美称。

  ④谯鼓:指谯楼上之鼓声。古代于城门望楼之上置鼓,为鼓楼,击鼓以报时。

  ⑤丈夫三句:因人热,谓大丈夫不要因求官求仕不得而躁急。热,热中、躁急之意,《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朱熹注云:“热中,燥急心热也。”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后人以此为不贪官位,隐居自适之典(见《史记·货殖列传》)。 料理,安排、安置。此三句意谓虽求官不成,但正好学作范鑫,泛游五湖,消闲隐居,陶然自乐。

  ⑥泪似二句:秋霖,秋雨。 野田黄蝶,谓郊野田间黄蝶蹉跎蹁跹之景,可引申为家园、知己。此二句是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

  ⑦承明班列:承明,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在朝为官之典。班列,位次,即朝班之位次。

  ⑧马迹二句:意谓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仕途上的奔走,又十分得意,而西溟却独不得际遇,不过应以达观处之,任那些得意人儿去奔忙吧! 吹冷长安月,喻在京为官的希望破灭了。

  ⑨萧寺:西溟居京时曾寓萧寺。参见《寻芳草·萧寺记梦》注①。姜西溟在为纳兰撰写的《祭文》中云:“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


             又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①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②,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③,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④。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⑤。裘敝入门空太息⑥,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说明】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上片言惜别之情,一下片写慰藉之意。值得注意的是,西溟以母丧南归,但词中绝少言此,而是以惋惜、同情其不第而回,仕宦不遂之身世为主,由此亦可见纳兰对西溟“才命相负”的身世有着极大的不平。词以发问起,直破言别之旨,其惜别之意已见。“叹人生”至“暂时相聚”,透叙人生苦短,相聚无多,眷恋诤友之意。起落婉转,惜别之情尽出。下又接以秋景的描写,并用“白雁哀鸣去”隐射行人,更加深加浓了惜别恋友的深情。过片一句转入对西溟身世的怅惋和同情。故下片一面抒写痛惜西溟之“落魄”、“未遇”,一而又诚挚地劝慰他家中“有解忆”之儿女,可享天伦,这总比淹留冷烟寒月的萧寺要好,而且“信古来、才命真相负”,更以达观的人生态度相慰。结句则是再表惜别之意。此中借典形容,层层转进,真纯深挚的情意确是感人。

  【注释】

  ①姜西溟于康熙十七年(1678)再度来京,被纳兰留居府邸。康熙十九年(1680)秋,西溟以母丧返里,纳兰资助之,并赋诗词以赠,本篇为其中的一首。

  ②最忆二句: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二句是化用商隐诗句述说西溟与自己交往的亲密情景。

  ③衮衮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衮衮,同“滚滚”。此句化用杜甫诗句描绘深秋的景象。

  ④栖迟梵宇:栖迟,淹留、隐遁。 梵宇,佛寺。西溟在京中曾居住在“萧寺”(此寺或在纳兰宅邸)。

  ⑤有解句: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几。”这里反用其意,谓家中尚有思念你、盼望你归来的小儿女。

  ⑥裘敝句:《战过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后以此典形容为功名奔走,其志未遂。这里是说西溟不第而归,空自叹息。


             潇湘雨
           送西溟归慈溪①

  长安一夜雨,便添了、几分秋色。奈此际萧条②,无端又听,渭城风笛。咫尺层城留不住,久相忘③、到此偏相忆。依依白露丹枫,渐行渐远,天涯南北。 凄寂。黔娄当日事④,总名士如何消得。只皂帽蹇驴⑤,西风残照,倦游踪迹。廿载江南犹落拓⑧,叹一人、知己终难觅。君须爱酒能诗,鉴湖⑦无恙,一蓑一笠。

  【说明】

  此篇真情四射,劝慰与牢骚纵横交织,真力弥满,才调纵横。其怨别与不平,从中可见作者对西溟的诚挚的情意。

  【注释】

  ①参见《金缕曲·慰西溟》注①。

  ②奈此际三句:渭城风笛,指吹奏离别之曲的笛声。渭城,唐王维《送元二使安息》:“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又称《渭城曲》等,后人以之代作送客、离别之喻。此二句谓面对着秋色萧条,正无奈之际,又传来了声声的别离之曲,这就更增添一了离愁别恨。

  ③咫尺二句:层城,高城。相忘,相忘鳞之意。语.见《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以“相忘鳞”喻优游自得者。此二句谓这近在咫尺的高城大都竟留不住西溟,昔日你我共处优游自得之乐,此后便成为令人思念的往事了。

  ④黔娄二句:黔娄,人名。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云为春秋时鲁人。 《汉书·艺文志》、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先生》以为系齐人。黔娄家贫,不肯出仕,隐居,死时衾不蔽体。晋陶渊明《咏贫士》之四:“安贫守践者,自古有黔娄。”后以之为隐士、贫士之代称。 消得,得起、禁得住。

  ⑤皂帽蹇驴: 皂帽,黑色的帽子。 蹇驴,跛脚的驴。

  ⑥廿载句:纳兰《柬西溟》诗中有“廿载疏狂世未容”之句,正可作“廿载江南”之注解。落拓,谓穷困失意、景况凄凉,又放荡不羁之意。晋葛洪《抱朴子·疾谬》:“然落拓之子,无骨埂而好随俗者,以通此者为亲密,距此者为不泰。”唐吕岩《七言》诗之四二:“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拓永无忧,”此句是说西溟二十年来在江南负有盛名,但至今仍以疏狂而落落寡合。

  ⑦鉴湖:湖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又名长湖、大湖、庆湖、镜湖等。西溟之故里慈溪在绍兴之东北,故云。


             点绛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①。萧寺怜君②,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说明】

  此篇是念友之作。从“萧寺怜君”句看,可能是写给姜袁英的。词极空灵清丽,极含婉深致。上片从自己的身体感受写去,小院孤酌,形影相吊,怀人之意可见。下片转从对方落笔,这便更透过一层。结句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遐思,启人联想。

  【注释】

  ①酬酢: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此处是说独自酌饮,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随,非常孤独寂寞。

  ②萧寺二句:萧寺,佛寺。参见《金缕曲·慰西溟》注⑨。萧索,凄清冷落。


             水龙吟
           再送荪友南还①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②高处。白波东逝③,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④、翦灯夜语。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⑤,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⑥,把凄凉助,

  【说明】

  纳兰是至情之人,无论是夫妻情、恋情,还是亲倩、友情,无不表现出“痴情”二字。这里所送之友是长纳兰32之岁的严绳孙,如此忘年之谊,在纳兰一生中并非仅见,由此亦可看出这位年青诗人的博爱之怀。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绳孙请假南归,临去“入辞容若时,坐无余人,相与叙平生之聚散,究人事之终始,语有所及,怆然伤怀。”(《致纳兰哀词》)二人之交厚及意气相投可见。与这一首词填写的同时,纳兰还有四首诗词赠别绳孙,其惜别恋友之情确是罕见。本篇所表达的正是这种怆然伤别的深挚的友情。值得注意的是篇末的“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三句,将国事与友情溶一,遂使此词境界阔大。

  【注释】

  ①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自号勾吴严四,复一号藕荡老人、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说昆山人)。清初诗人、文学家、画家,与朱彝尊、姜宸英号为“江南三布衣”。著有《秋水集》十五卷。康熙十二年(1673}绳孙与年仅19岁的纳兰相识,结为知己。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迁右春坊中允、翰林院编修等。纳兰曾留绳孙住府邸二年,彼此诗词唱和,“闲语天下事,无所隐讳。”本篇是为绳孙南归的赠别之作。

  ②金山:山名,指江苏镇江西北之金山。这.里代指荪友之家乡。

  ③白波东逝:意谓光阴流逝。 白波,水流,李群玉《题金山寺石堂》:“白波四面照楼台,日夜潮声绕寺回。”此处白波喻指时光。

  ④玉绳低:谓夜已深。 玉绳,北斗七星之斗杓,在北斗第五星玉衡之北,即天乙、太乙二星。《太平御览》卷五引《春秋纬·元命苞》:“玉衡北两星为玉绳。”苏轼《洞仙歌》:“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⑤荔墙::即薜荔墙。荔,薜荔(又称木莲)之省称。参见《凤皇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注②。

  ⑥金戈铁马:指战争。《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辛弃疾《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纳兰填此词时“三藩”刚刚平定,但收复台湾、雅克萨,平定噶尔丹等战事仍在进行中,故云。


             临江仙
            寄严荪友①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②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③,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④,窗白一声鸡。

  【说明】

  此篇为寄赠之作。挚友一别,纳兰无日不思念,遂填此寄赠,表达了对挚友深切的怀念。上片写春去秋来,时时刻刻的刻骨的相思,但这种孤独寂寞,除了残花落絮,再无人能知晓。下片写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梦幻,竟梦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荪友的家乡,如此虚拟之笔很浪漫,很感人。但好梦难留,正欲话别后相思时,却忽而梦断香消,令人不胜怅惋。其深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表达得尽致淋滴。

  【注释】

  ①参见《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注①。

  ②初莺早雁:初莺,借喻春暮之时:早雁,借指秋末之日。此谓春去秋来,无日不相思念友。

  ③生小二句:意谓自己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却梦里到了梁溪。梁溪,参见《梦江南·其五》注①,此处代指荪友的家乡。

  ④香消梦冷:谓一梦醒来。香消,形容梦中温馨的情谊消逝了。梦冷,梦断、梦醒。


             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①观莲,有怀荪友

  藕风轻②,莲露冷,断红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③,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④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⑤。

  【说明】

  康熙十八年(1679}夏日,作者曾与朱彝尊、陈其年、秦松龄、张见阳、姜西溟、严绳孙等净业寺观荷唱和。本篇说“观莲”“有怀”,显然是继前次而来,抒写其故地重到,油然而起怀念友人的深情。上片重在“观莲”二字的刻画,下片重在“有怀”的描写。上景下情,又情景交练,其结处与《临江仙。寄严荪友》一阕有一曲同工之妙,极浪漫,极见性情。

  【注释】

  ①净业寺:据《啸亭杂录》云:“成亲王府在净业湖北岸,系明珠宅。”故净业寺约在净业湖边,其旧址大约在今北京什刹海后海宋庆龄故居附近。

  ②藕风三句:意谓河塘里风轻露冷,一段彩虹消褪,夕阳映红了窗户,照到了帘钩上。 断虹,一段彩虹。

  ③田日二句:意谓斜阳里,荷叶田田,鱼儿游来游去,涌起层层绿波,荷香阵阵飘来。

  ④招提:梵语,原为“四方”之意,后北魏太武帝造伽兰,创招提之名,遂“招提”又为寺院之别称。此处代指净业寺。

  ⑤菱讴:即菱歌,采菱人所唱之歌。


             浣溪沙
             寄严荪友

  藕荡桥边埋钓筒①,兰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②。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⑤。画眉闲了画芙蓉④。

  【说明】

  此篇作法别致,即全从对面写来,全是想象之语。作者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南归故里的荪友的生活情景,不言自己对友人的怀念,而是写对方归隐之放情自乐。此种写法便显得更为深透,更加倍地表达出思念友人的情怀。

  【注释】

  ①藕荡二句:言荪友过着隐逸高致的生活,桥边垂钓,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极。藕荡桥,绳孙吴锡西洋溪宅第附近之桥,绳孙以此而自号藕荡渔人。顾贞观《离亭燕·藕荡莲》自注云:“地近杨湖,暑月香甚,其旁为埽荡营,盖元明间水战处也。荪友往来湖上,因号藕荡渔人。” 钓筒,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苎萝,苎萝山,在浙江省诸暨市南。 五湖,即太湖,参见《金缕曲·慰西溟》注⑤。

  ②笔床句:此言或执笔写写画画,或烹茶品茗,从容自乐。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茶灶,烹茶的小炉灶。《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不乘马,升舟设篷席,齋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

  ③况有二句:此二句系承上片意,谓其居处更饶安闲之景,短墙银杏,高阁玉兰,著雨经风更加风流动人。 银杏,即白果树。又名公孙树、鸭脚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银杏》谓:银杏“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也。今名白果。”

  ①画眉句:画眉,即张敞画眉事,喻夫妻感情和美。参见《菩萨蛮·寄梁汾苕中》注④。 芙蓉,荷花之别称。绳孙善画,尤工花鸟,故云。


             临江仙
            谢饷①樱桃

  绿叶成阴春去也②,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③,分明千里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④,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⑥,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说明】

  辽、金旧俗有“荐新”、“献时新”之举,即或由皇帝赏赐大臣,或达官贵人互送刚刚成熟的果物珍品。樱桃一直被视为果中之珍,遂于仲夏成熟之日相互馈赠。此时诗人得到了友人馈赠的樱桃,故填词以示答谢。这种应酬之作易入俗流,但本篇情真意深,措词含婉,且词中隐含骚雅的情韵,故不失为一篇佳作。

  【注释】

  ①谢饲:感谢赠送。

  ②绿叶二句:守官,即守宫槐。俗称马缨花。其叶白日聚合,夜间舒展。《尔雅·释木》:“守宫槐叶昼聂霄炕。”郭璞注:“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郝懿行义疏:“《御览》引晋儒林祭酒杜行斋说:‘在朗陵县南,有一树,似槐,叶昼聚合相著,夜则舒布而守宫也。”,此处借喻浓密的枝叶。此二句意谓春天去了,绿叶成荫,浓密的枝叶偏偏遮掩了粒粒樱桃。

  ③留将三句:谓留下鲜红的樱桃慰问我这多情的人,樱桃分明是送来千里外友情的泪水,这泪水又化作了浓香的醇酒。 玉壶冰,酒名。清吴伟业《戏题仕女图》之五:“四壁萧条酒数升,锦江新酿玉壶冰。”

  ④独卧二句:谓我这里正失意而病卧,蒙你盛情馈送了樱桃,我强拈着它以示对你的酬答。文园病渴,谓文人落魄,病困潦倒。参见《百字令·宿汉儿村》注④。此处以司马相如自喻。 红豆,代指樱桃。

  ⑤感卿三句:意谓在这黄莺啼遍的时候,感谢你如此珍重友情,不过亦当善自珍重,怜爱花开须当自爱,莫只是为花落而生悲。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①,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②,儿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③。

  【说明】

  本篇汪刻本有副题“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盖《香严词》系龚鼎孳词集,据李勖《饮水词笺》引张任政(按:原稿作“放”,误)云:‘龚尝有《蓦山溪》“重来门巷,尽日飞红雨”二句,为当时所传诵。观容若此词,似不胜重来之感。云忆《香严词》,未知何指。《通志堂集》复将此题删去。王俨斋(鸿绪)谓为柔情一缕,能令九转肠回。虽山抹微君,不能道也。”,故此篇是否含“忆香严词”意难以确定,不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确是事实。

  【注释】

  ①谁道二句:意谓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竟放的美好时光。旧游,昔日之游。

  ②一片二句:谓眼前红花一片,春雨微著,嫩柳丝丝在烟霭中摇曳。晕红,指中心红色浓重而四围渐淡的花朵。柔绿,嫩绿的叶子。

  ③倩魂句:谓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了。 倩魂,指少女之梦魂。
 

             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

  城上清茄城下杵①。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兼葭浦②。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⑧路。夕阳村社④迎神鼓。

  【说明】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散花楼及所送之客未详何指。词由景起,写秋天将尽,清茄声叠和着砧杵声传来,一片凄凉的氛围。正此时,“客”将上路远行,置酒送别,自是悲凉伤感,故云“心偏苦”。上片结句又以景收束,进一步烘托了惜别恋友、悲苦无奈的凄清之感。下片由眼前饯别之情景设想“客”在旅途上的景况,此系虚拟之景,更突出了眷恋之清和伤离之意。

  【注释】

  ①城上句:清茄,凄清的胡茄声。谢眺《从戎曲》:“嘹唳胡茄转,萧条边马烦。”杵,捶衣所用的棒槌。这里指捣衣之声。

  ②一声句:兼葭(jiá),同“蒹葭”,芦苇、荻。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里是说那声声凄厉的胡茄声、砧柞声,使长满蒹葭的水滨平添了萧疏凄冷,更令人伤感动情。

  ③黄茅山店:即黄茅驿,指荒村野店。苏席《鹧鸪天》:“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④村社:每不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日,一般在秋分前后,农家收获已毕,立社设祭,以祀上地神。


             忆桃源慢

  斜倚熏笼①,隔帘寒彻,彻夜寒于水。离魂②何处,一片月明千里。两地凄凉多少恨,分付药炉烟细③。近来情绪④,非关病酒,如何拥鼻长如醉。转寻思、不如睡也,看道夜深怎睡?  几年消息沉浮,把朱颜顿成憔悴。纸窗凤裂,寒到个人袭被。篆字香消灯灺冷⑤,忽听寒鸿潦唳。加餐千万,寄声珍重,而今始会当时意。早摧人、一更更漏,残雪月华满地。

  【说明】

  由内容上看,此篇作于塞上,为思亲、念友之作。但所思何人,不详。词中一面摹画塞上苦寒,彻夜无眠的况味,一面义抒思念之怀。凄冷、孤清、幽怨、伤感之至。其反复刻画塞上寒夜,相思情怀,景情互衬,极尽缠绵屈曲,婉转深挚。

  【注释】

  ①熏笼: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取暖的器物。

  ②离魂:指远游他乡的旅人。

  ③分付:交付、交与。

  ④近来二句:谓近来极坏的情绪不是由于饮酒太多,又怎能暗自吟咏,借酒消愁呢!拥鼻,掩鼻吟之省称。指雅音曼声吟咏。《晋书·谢安传》:“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声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宋欧阳修《和应之登广爱寺阁寄圣俞》:“旧社更谁能掩鼻,新秋有客独登高。”

  ⑤篆香二句:谓篆字形的香燃烬,灯烛的余烬也变得凄冷了,偏偏又传来了塞雁的悲鸣。 灺(xiè},灯烛余烬。


             蝶恋花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①,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②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若道客愁容易辍③,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摺,红闺此夜团圞月④。

  【说明】

  此篇《瑶华集》题作“十月望日与经岩叔别”,由此推知这首词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十五日,时作者奉命“觇梭龙”。作为贵公子,又是皇帝的身边侍卫,可说是极尽荣耀,极其风光了,但是从作者笔下流露出来的情景看却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这里所表现的是一幅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意绪和景象。也有人以为此篇是一首怀念妻子的情词,这从篇末的描写看也是可以吻合的。不过赠别也好,情词也好,率露之语,温柔蕴藉,是其突出的特色。

  【注释】

  ①尽日三句:此系描写天山之景。惊风,狂风。嵯峨(cuō é),山势高大之貌。 天山,在新疆境内。纳兰从未到过新疆,故此处是以天山代指塞外之山。这三句是说在这尽日狂风呼啸,极目望去,天山脚下木叶脱光,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

  ②去去: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张守义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司马贞索隐引《魏略》:“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此处是借指塞外极边之地。唐李涉《六叹》:“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两过阴沙外,”

  ③若道三句:意思是行人的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萎,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又当如何呢?

  ④一纸二句:摺,同“折”。团圞月,圆月。这三句为设想之语,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而此时的友人(或说闺中的人)不也正孤独地对着团圞明月,怀念着我这远在天山的人么!


             霜天晓角

  重来对酒,析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①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②。自古青绳白璧③,天已早、安排就。

  【说明】

  这首词像是与友人共酌而抒发的感慨。上片说重又对酒作别,而此时的心境与当日大不一样,颇蓄惜别之情。下片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结处大有不平之鸣,亦含互为劝慰之意。

  【注释】

  ①彀:同“够”。

  ②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

  ③青蝇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 青蝇,苍蝇。  白璧,白玉。《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白使黑,以喻谗佞。”


             浣溪沙
             郊游联句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 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成德)。

  【说明】

  此篇是纳兰与友人合作的一首词。见冯统《天风阁丛书·饮水词》补遗。此次“郊游”是在何年何地,未详。从词意看,大约是在北京西郊的一次春游。词共六句,陈、秦、严、姜、朱、纳兰各成一句。这一首联句之作既可以看出诗人之间亲密的友清,亦可看到纳兰在其中所表现出的伤感意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