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放言五首》

(2009-11-13 13:02:19)
标签:

放言

白居易

文化

分类: 文化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赏析
《放言》其三  唐•白居易
原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简析: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白居易,过了五年,也就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也写了五首《放言》回赠。当年六月,诗人因为上书请求朝廷追捕杀害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那就是放开怀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及古往今来的历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纷纭直抒己见,以表达对当时朝政的抨击并告诫世人。

此诗为第三首,意思是说我送给你一个鉴别事物真假的办法,既不需要钻凿灼烧龟甲产生裂纹去做预测,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来问天地,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宝玉也好,优秀的材质也好,都必须得经过一定的时间考验才能识别出来。因此,当年周公忠心耿耿辅佐成王的时候,有多少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但最终人们还是看出了周公的忠心赤胆,高尚品格;又比如当年王莽辅佐也不过九岁的西汉平帝,表现得多么谦恭敦厚,礼贤下士。可又有谁知道他后来居然会篡位自立呢?看起来,一个人的为人还真是猜不透啊,大家想想,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弄清楚真相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


注释:
①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②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
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
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谦恭下士。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
⑤向使:假如当初。复:又。

附录:《放言五首》唐•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