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潜意识的真相

(2012-04-16 21:07:07)

潜意识真相

 

      很多心理学爱好者都对潜意识很好奇,这个词很酷很富于想象力,当然对全世界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它是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通过他当时的观察,在精神分析领域提出了那段著名的冰山一角说,也就是人的意识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你清醒状态下的意识,而真正左右你的是你没有意识到的或者没法意识的冰山下的那部分,这是核心,就冰山体积来比喻淹没在海平面下的潜意识占90%..你上网络搜索潜意识定义,那些五花八门的定义你不难发现解释的随意性和多少想象力附着其中。

      至今国内精神分析爱好者们依然对潜意识情有独钟,因为已知的描述性定义给了他们巨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装进海量的信息,并且可以将任何陷入认知困境的心理现象附会到这个潜意识标签内,可怕的地方在于精神分析爱好者告诉人们这是心理的本质,各种打着潜意识名义的有害商业活动都喜欢这类语境。事实上作为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不可能停滞在百年以前,以粗糙笼统的概念来揭示各种脑内活动规律,否则不可能以越来越强大的学科魅力被广泛接受和借鉴作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

      貌似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意识状态如何被发现和确认,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心理学界已经对“潜意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潜意识是怎么回事?解决这个悬疑问题当然要等待时机,时机最终在我们对大脑的好奇和找到了窥探大脑的途径---各种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裂脑:是对严重癫痫病人的一种手术治疗,因为一侧神经元的过度活跃,通过胼胝体传递到脑的另一侧。胼胝体就是连接左右脑的大束神经纤维。裂脑手术就是将胼胝体切断,减少了癫痫病人的发作。有趣的现象开始发生:在观察那些裂脑手术后的患者时,发现你和裂脑人交流其实是与半球人在说话,左半球负责言语,那么右半球不受牵制保持着独立。有趣的冲突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病人左手正在饶有兴趣捧着一本书阅读,但突然会放下手上的书。原因是右脑没有参与阅读,当然觉得这本书很乏味。比如病人绝对无意对谁有伤害,但左手会作出猥亵动作;比如病人在和妻子争吵时企图用一只手打他的妻子,而另一只手却死死保护她,他是真想伤害她吗?各位看出门道了没有?回归到有胼胝体正常人的大脑,原来所谓“潜意识”,其实是大脑现象:左右大脑的分工机制不同,造成的信息综合加工后表达的误差,一点都不神秘。我们通过脑中风病人,更容易观察到用“潜意识”附会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脑的左右两半球完全分开的,右脑的功能像并联处理器,左脑的功能像串联处理器。左右脑靠胼胝体来沟通。由数亿神经元突触构成的构架中。对同一个刺激,左右脑各自关注的重心是不同的,处理信息的侧重点和偏好完全不同。右脑永远只关心眼前是事物,只关心此时此刻,它用图像的形式来思考,外界的资讯仿佛有能量,不断流进感觉神经系统。然后在体内拼凑出当下的模样。左脑它用线性和规律去思考,关心着过去和未来,它从纷繁的世界里捕捉信息,挑选其中细节,追寻更细的细节。并把细节分类处理,再用它来提取记忆,对照经验,并对演变和可能的变化给予憧憬和评估,并以语言的形式完成加工。用内心独白把“我”和外界持续联系起来。最终的协调通过信息竞争的形式完成加工处理。至此,所谓潜意识就是左右脑偶尔的不搭调或者排序上犹如高速公路上塞车后的放行,前后次序的短时混乱。

     假如像精神分析人士们所说,我们的心理处在那么一种混沌而无力自知的局面,那将是怎样的无序和失控,最有趣的是任何危机时刻或重大决策计划过程,人们从未被潜意识困扰过,怎么会在另外的语境中声称这种无法觉知的强大?假如它在大脑中真实存在,人类物种本身的生存适应都将是个大大的隐患,因为它太不可琢磨,需要时间分析,且被有文化者独享专利。还有我们是否可以对所有的犯错(当然包括各种精神不适心理疾病)都应该检讨潜意识的责任?抑或都可以免责,因为都被无意识所左右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