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火丁唱腔研究之-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

标签:
杂谈 |
1940年由剧作家翁偶虹应程砚秋之约而作的京剧剧本,故事题材取自《剧说》。该剧1940年4
月29日首演于上海黄金大戏院,集合了南北两地的演员联袂演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饰薛湘灵),另有吴富琴(饰赵守贞)、芙蓉草(饰胡婆)、孙甫亭(饰薛母)、刘斌昆(饰梅香)、李四广(饰老傧相)、慈少泉(饰小傧相)、张春彦(饰薛良)、顾珏荪(饰周庭训)、曹二庚(饰碧玉)、、李富春(饰卢胜筹)、王荣森(饰赵禄寒)、李小龙(饰胡杰)、杨善华(饰程俊)、韩金奎(饰卢义)、王春茂(饰卢仁)、卢庆元(饰锣夫)、李万元(饰周大器)、王小群(饰卢天麟)。后于1941年4月首演于北京的长安大戏院。
大约在1984年,我有幸在沈阳中华剧场欣赏到李世济女先生上演的全部《锁麟囊》,
记得当时,中国京剧院二团的文武场,在唐再炘大师的主持下,相当的整齐体面,一色坐在粉黄色的纱制屏风之后,对舞台的演出局面,没有一点点的干扰。
那个时候,我只能听出来唐大师的乐队,和别的乐队有所不同,特别的美,我还不懂京剧的音乐。
李世济女先生当时正在巅峰时期,台上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大的疙瘩腔儿,一个大的甩腔儿,俱都会被懂得京剧的戏迷票友,报以满堂的彩声。
客观的说:当时的李世济女先生,那是和方荣翔先生,马长礼先生这些大家,一个数量级。
当时的迟小秋儿,来自于阜新,在沈阳成名,她也唱程派,但是嗓子先天有毛病,在模仿程砚秋大师的哑音比较到位的同时,女主角的漂亮劲,她唱不出来,所以她只演程派的苦戏,比如《六月雪》《孔雀东南飞》之类,全部的《锁麟囊》,她不贴,估计是贴了也没有人看,因为当时的化妆技术还不行。
说实话,比较低年资的戏迷,喜欢英雄戏,而人老了,就喜欢有东西有意思在里面的程派了。
好比喝酒,会喝酒的,喜欢白酒,不会喝的,啤酒也行。
卑人由余叔岩大师的《搜孤救孤》粗纹唱片,而入京剧戏迷行列,
由徐元珠女先生亲授京胡而入京胡票友行列,理想还是有个正果。
徐老师半生献给京剧艺术,青年时候连续演奏样板戏《红灯记》200场以上。
要知道,这里面有个传奇的人物,就是毛老人家的侄子的安排,不然的话,辽宁样板戏学习班的琴师,哪里会有反复观摩沈玉才大师演奏精髓的机会呢。
毛老人家的侄子倒毙于政治,而辽宁样板戏学习班,就形成了沈阳京剧院二团。
要说:迟小秋从乡下来到沈阳的时候,按辈份,她没有得到徐老师的青睐。
得到燕守平先生的青睐和帮衬,那是后话,这个时候的迟小秋,已经不是程派了,是什么派?吼派。
您可以听听她的唱,现在是比扮相还要难啊,时常作出铜锤花脸的动静,来宣告,这唱家真有功夫。
程派谁好?张火丁。
张火丁怎么个好法?精致。
程派艺术好似国画里面的烟云山水,讲究的是个意境到了还不行,笔法还得到。若隐若现,扑簌迷离,在动人心弦的一刹那,该有的小腔儿,还真得十分的讲究。
说白了,文人戏,需要书卷气。不适用于野蛮人。
看张火丁那个幽怨的劲头,看张火丁的傲骨,看张火丁的灵性,那是适合于演绎与发展程派艺术的。
程派的口法,以湖广音韵为基础,唱腔设计里面,采用了较多汉调声腔体系的音乐元素。就是二黄啊。
汉调的声腔体系,到了京剧怎么叫二黄?窃以为:老先生们从京胡的两根黄杨木轴子为灵感,得出这么个音乐名词来,必须加以谅解。
四大名旦里面以梅兰芳大师与余叔岩大师合作最多,而已程砚秋大师借鉴余叔岩大师的声腔体系最多,这个可以先说结论,日后说故事。
看看张火丁教授的《锁麟囊》里面的二黄成套唱腔,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精妙在什么地方:
薛湘灵唱:【二黄慢板】
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二十个字,足足唱了2分多钟,会听的,觉得精美好听,不会听的就贬讽为咿咿呀呀。
实际上,20个字,里面蕴含张火丁作为程派标准继承人对京剧艺术规律的遵循,和对艺术的发展探索在里面。
一字没有什么说的,霎字,可以处理成湖广音不?可以。但是不软,不好听,听着不像小姑娘儿。
时字,也是京音,先卷舌,但是,出个“E"的韵母,然后专为落到“I"的韵母上,为什么?这是程砚秋大师的高明之处,为了征服上海的观众,特意安排的吴音在里面,是上海观众听着亲切。
火丁有灵性,注意到了,也表现出来了,正好适合薛湘灵小姑娘儿的身份。
前字,翁大师写剧本的时候正当壮年,写点有禅意的作品可以理解,他老人家,写了个七情。
火丁的演唱,粗听很容易听成七情,按照京剧的落音归韵的原则,后面确实落了言前辙。好!怎么好?不是薛湘灵没有了七情六欲了,是把一场大水,家道中落,生离死别的悲欢离合被她想明白了。
俱字,不可胡乱唱作尖字,太傻了。以字没有说的。
昧字,有唱味字的,
卑人觉得,既然是想明白的了,就要淡化它。用昧,无不可。如果用味,那还是往里面继续参悟的意思。
尽字,火丁唱了个尖字,可以,唱团字,更加贴合于程派艺术。为什么?中州韵技法,是梅兰芳大师以及马连良大师以及李少春先生为征服河南观众而特意开发的。程先生,很少采用或者不采用。
参字没有说的,透字和了字,是典型的湖广音,读作投字和撩(五声,类似京音一声但属于低平),酸字没有说的,辛字,火丁处理成尖字,可以。处字,湖广音里面的罗田音,读作(CHRU),若如是江夏音,是QV.我们已知谭鑫培大老板的江夏血统,以及余叔岩大师的罗田血统,而程砚秋大师的满族血统,则,程砚秋大师的湖广音体系,属于余派体系,而不是谭派体系。
泪字,按湖广音,做LUEI.比较官中,演员和票友都知道。
湿字,又是个吴音。归为湖广音和京音,都不对。假设要是按迟小秋儿的处理,那是个“稀”字,不好。
衣字正常,襟字,处理成团字,这地方要出来个尖字,就成了李少春大师的李派了,哈哈。
【快三眼】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我字,唱作窝字,标准,铁字,应唱作贴字,稍欠标准,铸字不唱作锯字,标准。)
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知字,轻咬,标准,数字,标准,倾字刻字,比较俏,明字唱作敏字,标准。)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曾字,标准,轻咬,比较俏)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我字,因为不是起首字,故不唱窝字,而处理成颚音,标准。)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休字的处理,很标准,有人在这个地方唱个秀字,很失败。恋字的处理,很精致,海字,很到位。)
可叹我平地里遭此贫困,遭此贫困,我的儿啊!(可字,标准。平字,标准。)
把麟儿误作了自己的宁馨!(宁字,处理的好!)
所以,张火丁作为程派的标准继承人,比起其他人来,明确的掌握了程派的声腔和旋律规律,纯熟应用,很突出,听起来很美。
只有钟荣的这段,吕洋的这段,和她相差的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