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调而有腔调的人——访超导材料专家徐建泉

(2020-10-04 15:36:54)
标签:

花依原创

超导材料

徐建泉

科技

分类: 采访录

低调而有腔调的人

----访超导材料专家徐建泉先生

               谢燕华

低调而有腔调的人——访超导材料专家徐建泉

 

(一)他说,我没有啥值得写的

  

编辑部嘱托我采写一位古美社区好居民徐建泉先生,于是冒着酷暑欣然前往他家。

甫一坐定,未聊几句,徐先生就在我的座椅前“笃笃转团团转”地连连吩咐:“上海市劳动模范?你千万不要写这个内容,当时课题组及研究室相关的人有几十人呢,并非我一个人的功劳,写在我头上不太好,对不起大家啊------

高新科技研究成果突出贡献?也不要写不要写。老实说我的一些科研成果花掉了国家多少经费呀!到现在也仅是作科技储备,束之高阁,由于应用条件苛刻等原因,要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不知猴年马月呢--------

为武汉新冠疫情捐款?这更不要写,迪点点钞票实在不值一提哪-------

瞧着徐先生那副憨厚样,我笑着说:“我的徐老先生哎,这都是杂志社交代给我有关您的闪光点线索哪。不写这些,难不成要我“交白卷”啊?”

   徐先生这才喃喃地说:“你大老远地来了,就权作老朋友随便聊聊吧,真没啥事迹可写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徐先生与我隔几相叙,兴致勃勃地谈他的固体物理专业、他的功能材料研究。什么电接触、金属膜磁带、低温高温超导材料,继而又是单晶铜、以铜代金、可控热核聚变反应堆应用等等等等。见我这文科女听得一头雾水时,拿了笔和纸一笔一划地写下我听不懂的专业名词。

看他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的超导材料研究,高瞻远瞩地述说世界上在凝聚态物理高温超导材料方面的发展趋势,忧心忡忡地分析我国在基础科研及基础工业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明白,在我眼前的是一位可钦可佩的科学老人。他的一生是学习和专研,他的眼光是追逐前沿和创新,他的作风是勤奋和审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而低调。他精诚所至的是科学研究和发明,珍视的是科研成果的求索和积累。他将名誉利益看得淡泊缥缈如过眼云烟。

 

 

      (二)    他,专研超导材料成果丰硕

徐建泉今年78岁,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专注于超导材料研究。这是目前世界上物理功能材料方面一个前沿研究课题。

早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研究发现了在极端低温下物体的超导性。昂尼斯因此获得了1913年的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

超导材料是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几乎为零的导体。超导体的应用非常广泛。强电应用在发电输电储能等。弱电则可用于电子器材,超导天线、超导计算机、超导微波器材等。更重要的超导线材是磁悬浮列车、热核聚变反应堆等工程所不可或缺的。   近一个世纪来世界上无数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寻找各种可制作超导材料的金属物质。徐建泉便是这群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之一。

可喜可贺的是,徐老先生的研究颇有成果:

1979年他负责完成了NbTi多芯超导扁带的研究及中试生产。该课题获上海市重大科技二等奖。徐建泉被评为197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1985年—1987年,徐建泉在联邦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超导线材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静液挤压方法研制成内锡扩散超细多芯Nb3Sn线材,其研究成果全文发表于国际低温权威期刊《 低温(1988年)  》上。在这篇论文上他作为第一作者不忘自己的祖国,在署名时特别注明他来自中国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因此该论文在上世纪末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1996年徐建泉先生参与组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这期间他着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潜心调研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状况,收集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历史和经验,撰写多篇报告向市经委市科委献计献策。

2002年徐建泉退休后又重返科研一线,全身心投入单晶铜的研发,以期将这颗铜材上的皇冠明珠实现以铜代金,用于替代目前芯片 封装上的金丝。历经8年,研发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可惜的是这项产品的推广应用及市场营销遇到诸多困难,目前未实现商品化生产。  

30年来徐建泉取得了1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了40余篇论文和著作,成果丰硕,学术造诣丰厚。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9年被“科学中国人丛书”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

 

低调而有腔调的人——访超导材料专家徐建泉

 

(三)他,勤奋刻苦努力拼搏

回顾自己的研究经历及学术成果,徐建泉深情地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他有机遇进入超导材料研究领域,有机会出国深造,看到中国之外的世界先进科学氛围及精湛的工艺技术,阅读到浩瀚的前沿超导研究资料。所以他感谢国家给他提供的这一切。

他说,他谈不上聪明能干,但一生勤奋刻苦努力认真。

1964年徐建泉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工作。“文革”初始研究所受到冲击,科研近乎停顿。他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一头扎进图书馆学习材料加工方面知识。还主动承担科研项目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时当二十几岁的徐建泉欣然领命研制金属膜磁带。他主动与机电二局联系争取到经费,并和上海磁带厂合作。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心无旁骛,不亦乐乎。这样的年代,他没有荒芜时间虚度光阴,在一系列的研发工作中提高了对科研方向的选择和项目实施的掌控能力。这为他以后进入超导材料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派遣大批研究人员赴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此时的徐建泉正当年,恰合派遣对象。可是出国者需有英语过关资格。第一次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准备,徐的英语考试没有通过。这以后徐发奋攻读,在ETP英语考试前短短3个月里将英语常用的8000个单词英翻中中翻英地背得滚瓜烂熟。那段时间为了不影响家中妻子儿子生活,他天天在街面的路灯下手不释卷。因而再次考试时他得了名列前茅的高分。

以学者身份出国后,他在德国最大的核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他的拼劲更是十足。白天做超导材料研究。晚上从事“超导电性”专著个编写。

德国政府对于科技积累非常重视。每项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阶段后要将之前全世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或实验有价值的成果规范整理收藏编辑成书。据悉,迄今为止,唯有德国在做这项繁复的工作。徐建泉参与编辑的就是世界上各种超导材料研制成果汇总。他庆幸并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浩瀚的超导文库让他大开眼界。每天他电脑上搜索、从美国图书馆索取文摘、筛选文摘阅读原文。近3年时间里收集了3万多篇文摘,看阅3千多篇原文,做出上万张卡片。每晚从7点干到深夜11点。最后成书的那几本皇皇巨著中凝集了他的心血。

 

   (四)他,小爱于心大爱无形

 20202月,上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党组织收到了一份特殊党费,辖区古美四村的老党员徐建泉先生为新冠疫情严重的武汉地区捐款1万元,随捐款还附有一封信:我是一老党员,无力参与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工作。我代表自己及刚辞世的老伴向抗疫一线捐赠壹万元,略表心意,并借以慰藉老伴的在天之灵。并请求不要透露我和老伴的姓名。


街道党工委书记及社区党总支书记登门拜访和感谢这位老党员。知悉徐先生捐款时离与之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才刚十天。徐先生压抑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心系疫情,将个人小爱融于社会大爱之中,令人感佩。

“回顾一生尚为勤勉,家事忧心近年疏懒。世纪转换带来欣慰,平生点滴留下忆念。专家人才忝列其中,劳动模范愧不敢言。往事历历感慨良多,唯有祖国兴旺永远。” 


 

这是徐建泉自己的人生感怀,亦是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处事哲学的真实写照。他以无形 大爱丰富了“有温度和情怀”的古美社区居民文化氛围。

                                                     

 

(本文应《大家古美》杂志之邀而采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