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贴在手,西安小升初一目了然,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a24adf0101crdx.html
1、交大附中小升初试题
http://s1/mw690/62a24adftddd5ef812130&690
http://s3/mw690/62a24adftddd5efdd3fe2&690
http://s10/mw690/62a24adftddd5f032faf9&690
http://s4/mw690/62a24adftddd5f0952b53&690
http://s1/mw690/62a24adftddd5f0cee290&690
2、工大附中小升初试题
http://s11/mw690/62a24adftddd61362737a&690
http://s2/mw690/62a24adftddd6126963e1&690
语文部分答案
二、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列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灿(càn)若繁星,飘逸(yì),粗犷(guǎng),声名远播(bō)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中三个词语各有错误,正确写法依次是“振奋、隔壁、锻炼”。
B中“饱经风霜”的“饱”意为“足足的,充分”;而“饱览群书”中的“饱”意为“丰富的,广泛的”。错误。
C中四个加点字的确都是多音字,“劲”读音分别是“jìn劲头, jìng苍劲”;“埋”读音有“mái埋葬, mán埋怨”;“号”读音有“háo号叫,
hào小号”;“脉”读音有“mò含情脉脉, mài脉搏”。
D组即便不能真正判断每个字词的具体意思,也可从短语结构方面来分析。其中前三个成语均为并列式,含有近义词,而“怒目圆睁”是主谓式,不具备有近义词的条件。因此错误。
3、完成诗句的默写和歇后语填空。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马谡失街亭——言过其实
4、按要求完成(1)—(3)小题。(3分)
1)第一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从上学到现在,校园的老槐树已经增高了六个年轮。
分析:此句中“六个年轮”为数量关系,和谓语“增高”搭配不当,数量应该是“增加”或“增多”。因此,应改为“从上学到现在,校园的老槐树已经增加了六个年轮。”
2)第二句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恰当词语是(B)。
分析:“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这两个词语显然不能用来修饰“一本画册”。“色彩斑斓”形容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能够展现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因此正确。
3)第三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
分析:第三句前后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联想了美好小学的生活,属于并列关系。所以在“嬉闹的笑声”后用分号。
5、信息处理题(略)
6、阅读下则《伊索寓言》,说说你得到的启示。(仅供参考)
猪:恶意扰乱他人的生活规律,会招致无谓的烦恼甚至灾害。
马:用博大的胸怀宽容他人,不要因为小事就想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猎人:帮助别人本是生活的乐趣,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的行为终究为人所不齿。
三、(一)阅读《闻一闻父亲的味道》
1、文章以“闻一闻父亲的味道”为题记叙了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余两件事。
2)一位经常带着酒味的父亲从来不耽误接孩子。
4)“我”父亲带伤指导我们成功做出美味咖喱鱼。
2、文章写了多位父亲的味道,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不同的“味道”:1)高雅的文化味道;2)醇郁的酒味道;3)咸咸的汗水的味道;4)鲜美的咖喱鱼味道。相同的味道:父爱的味道。
3、文章在写第一位父亲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具体说说其作用。
先抑后扬。文章开篇就点出了同事“生性懒散”的特点,后面紧接着他“不但按时上下班,还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摇头晃脑地背个不停”,前后一抑一扬,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同事在女儿的夸奖下的巨大变化,体现了他对女儿话语的在意和对女儿的爱。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文中【A】【B】两处划线句。
【A】“今年的试题难不难啊?作文是什么题目啊......”他接二连三地问,问得很仔细。
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细致的刻画出了农民工对参加中考的女儿的关心。
【B】鱼端上桌的时候,父亲尝了一口,点点头,向我们竖了竖大拇指,说,简直一模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父亲在尝了我们做的咖喱鱼虽然和他做的有差别后,依然对我们大加赞赏,体现了父爱的包容。
5、本文以“闻一闻父亲的味道”为题有何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揭示文章主题。(以“味道”为线索,揭示了父爱的主题)
(二)古诗阅读
秋日行村路
(哈,这篇古诗是我们《实战训练1》中的原文原题,运气不错呀)
【答案】1、"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3、高新一中小升初试卷
http://s2/mw690/62a24adftddd61c4e60b1&690
http://s6/mw690/62a24adftddd61cf5d0a5&690
http://s5/mw690/62a24adftddd61cb950f4&690
部分答案:
模块一:
积累与运用(30分)
4.
1)
her 2) sit
3) old 4)
years
12.
1)
B 2) A
3) B 4)
B 5) C
6) A
模块二:阅读理解(2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判断正误
18.
F 19.
T 20. T
21. F
4、铁一中小升初试题
http://s4/mw690/62a24adftddd625e6be93&690
http://s16/mw690/62a24adftddd625929d5f&690
http://s13/mw690/62a24adftddd62639fa0c&690
http://s6/mw690/62a24adftddd626749b1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