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路过面包房。
推开玻璃门,空调制造的热风迎面扑来,一道玻璃门就成了冬夏之隔。 匆忙给孩子解开羽绒衣,我也脱下外套。
在如花般的蛋糕面前,孩子欢快地点评着;我紧跟在身后,热衷地分享着孩子的兴奋。
不经意,感到了店员的目光聚焦,顺着视线望去——玻璃门缝中挤进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破旧袋子。
老人怯懦地从我身边经过,我抱起孩子给老人让道,想着老人进来的意图。而店员已在悄悄地议论着要让老人出去了。
老人沿着华丽的货柜踟蹰而行,想停,又不敢停,就那样慢慢地走着,看着,想着。
我似乎明白了:老人饿了,没有钱。
我小声给孩子说,去给那位爷爷找个大点的面包吧。孩子欢快地去了,找了一个大的,跑向老人。收银员扫了价格,四元。收钱的同时她问我:你认识他?赶快让他出去吧。
没作回答,只是带着孩子走向老人。
老人在一个货架傍停住,盯着一排精致的小蛋糕却没有动作。孩子把面包递给老人,老人不要。我接过来硬塞到他捡瓶子的袋子里,一边说:“孩子的一点心意,您收下吧”。老人又拿出来,小心翼翼地说:“我拿个小的吧。”随后从货架上拿起了一个如同小月饼般的小蛋糕。我瞥了一眼价格,五元。瞬间,我明白了:善良的老人并不知道价格,以为小的就应该比大的便宜,饥饿中还不想过多地麻烦别人,只想要块小的。
老人拿起那块小蛋糕就要走,我赶快说,两个您都拿着吧,一边说一边又去交钱。老人却又硬把大面包塞给了孩子。前边还有两个付款的,等收银员找完零钱,我抱着孩子匆忙推开玻璃门,迎面一股冷风,老人已经没有了身影。
抱着孩子往家走,默默无语。孩子却止不住地兴奋,问我:“爸爸,为什么要给那位爷爷买面包呀?”
“爸爸以前饿过,宝宝将来可能也会挨饿。爷爷现在饿了,咱们帮帮他,当咱们需要时别人也会帮的。”
“那咱们的钱花完了怎么办呢?”
“咱们多做工作就能挣来,少浪费也能节省钱,就可以了。下一次咱们出门不坐出租,坐公交车,就可以省钱了,是不是呀?”
孩子快乐地回答说:“我知道了,我以后不再坐摇摇了。”
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我不知道他能明白多少,我想他总会明白一些。
而我,不经意间总会想起那位消失在夜幕中的善良老人,想起饥饿的老人放弃的那个大面包。在那个寒冷的冬夜,不知老人去了哪里,不知老人饿了多久,一块小小的蛋糕,能抵御漫长的寒夜吗?我在自责着,为什么当时没想到给老人一些钱呢?
祈福着,善良的老人,会遇到更多善良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