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制度
(2020-11-26 09:57:23)
标签:
教育科研教育小学学校档案制度 |
校本教研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题,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校本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校本教研理念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惑。
2、实效性原则: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校本教研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五、校本教研形式
1、分组形式:全校分6个学科教研大组,每周三以教研大组为单位进行校本教研活动。
2、活动形式:校本教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使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集体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教研组隔周开展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公开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行政听课25节以上。
(3)专业引导
学校聘请校内外教研专家到学校讲学,引进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
六、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学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1、各组长负责每学期初要制定好校本教研活动计划,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每次活动有过程性记录,及时整理,并与期末总结汇编成册。
2、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七、校本教研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出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