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现代教育的基础。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做到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前提条件。
爱默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导和服从为特征,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表现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成为型号单一、只会执行命令的“电脑”,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素质教育发展背道而驰。
那么,现代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树立平等观念、相互尊重与理解、与时俱进等方面下功夫。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形成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心灵相通的真挚情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更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做学生的导师。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引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教师的职责是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和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
2、做学生的朋友。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互相交流,彼此敞开自己的心扉,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更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观点、答案正确与否,既不是由教师来决定,也不是由学生来决定,而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来决定,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某一问题达到意义的认同和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
3、做学生的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帮助学生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教师要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予以诚恳地肯定、赞许、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可以说,赞许的情感体验会比世上一切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老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做学生的楷模。“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是学生踏进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铺路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树立相互尊重与理解的观念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与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要热爱、信任、尊重教师,达到情感融洽、心心相印的效果,建立起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
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会感到师生平等。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是自己的本分。据说美国的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从不用“不”字,总是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许,我们教师应该从中受到启发。英国有影响的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的温和态度,甚至比他的学问和专业修养更重要。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教师一方的尊重与理解是行不通的,尊重与理解应该在师生双方互动,共同体验、增进、升华。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接触交往中才能做到。因此,师生共同参加活动是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和谐关系的条件和途径。教师应尽可能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课内、课外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爆炸”时代。教师要给学生的不再是一碗水,也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因此,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否则就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测:“从知识增长的速度看,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代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约翰、奈斯比特认为“科学与技术信息目前以每年增加30%的速度增长,当更大的信息系统出现,这个增长率将跃至40%,即意味着信息将每20个月增加1倍。”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学习计算机、外语、新的教学标准、新的教学方法,要了解更多的时事、科技动态,要时刻注意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拓展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非常繁重,大多数教师还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许多责任,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知识,就要克服许多困难。教师本人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要有迫切感和危机感,要有学而不厌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修养。
有人说,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这种说法其实具有片面性,因为一本书再好也是静止不动的,不能与时俱进。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不断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