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学管理权力与职责
(2019-12-29 21:17:46)
标签:
领导管理教育小学学校档案 |
校长教学管理权力与职责
教学管理历来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领导者的基本活动。在现代,教学管理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运行的基础和保证,而且在教师成长、教育改革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同时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校长必须花费大力气,集中主要精力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一、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要管好教学工作,就要抓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过程,可分为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考试等五个基本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抓好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就有保证。
1、抓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校长要加强对备课工作的管理。首先应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要求;其次要健全备课制度,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第三,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或全文抄袭、下载他人且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
2、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获取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校长要用主要力量去管理上课。首先要向全体教师提出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第二要切实保证上课有计划正常进行,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第三,校长要经常性进行巡课或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并加予解决。
3、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对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检查上课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校长对这一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指导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避免学生产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第三是校长要定时抽查学生作业,这对分析学生学习质量及改善教师教学效果和工作态度很有帮助,对发现布置、批改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布置批改作业的经验也很有帮助。
4、抓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外施教的重要措施,是培养优秀生与帮扶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校长首先应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作用;其次要指导教师建立辅导对象的档案,分析学习情况,明确辅导措施,因材施教;第三要帮助教师改进课外辅导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5、抓考试和考查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校长务必要重视这一环节的管理。在管理中应把好以下几点:(1)要建立考试考查制度。考试考查次数要适当,不能把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棒;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利全面检查质量。(2)校长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亲临教学第一线,获取教学管理指挥权和发言权
校长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精通教学,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学专家,才能取得管理、教学的指挥权与发言权。
1、校长要亲自兼课。尽管校长的行政工作事务很忙,但一定要率先垂范,带头兼课,并将教好,以让教师信服。与教师同甘共苦,有共同的教学语言,又了解教学第一线,以取得教学管理的发言权和指挥权。校长抽出时间去亲自参加教学实践,一方面通过教学,摸索教学规律,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握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验证学校制定的有关教学的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并为教师们做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表率。
2、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校长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校长要抓各学科教学的课,抓不同对象的课,听了课还要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校长要亲自抓好教学工作的突破口。教导主任是教学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一般性的管理工作应让教导处去加予管理,校长重点应放在抓那些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带有倾向性和影响全局的方向性工作,而且要抓得有头有尾,抓出成效、抓出经验,做到以点带面,扩大成果。
4、校长要做好教学工作的检查抽测工作。校长要定期会同教导处进行教学工作的检查抽测,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成绩了如指掌,对优秀教师进行表扬激励,对较差教师,属于水平问题的进行指导帮助,属于工作态度问题的则批评教育。
5、校长要善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经验上升到理论,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校长要起带头作用,从教学第一线得来的资料加予研究,亲自动脑动手,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这样有利于给教师作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又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也给教师以示范和力量,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精通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强化基层建设,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教学管理光靠校长和教导主任去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强化基层建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项项有人管,管理人员人人有事做。
1、校长要强化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共同围绕教学中心做好管理工作,以产生整体效应。尽管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但最后的落脚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为教学服务。在这一理念上,各部门工作中心突出,各执其职,攻关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校长要加强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将教学管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落到基层。首先应配备精干的组长,并集中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其次要每学年开展一次先进教研组、年级组的评选活动,表彰先进集体,促进工作激情;再次每学期初、学期末各举行一次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交流,以便互相取长补短、监督执行。
四、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其方式是多向性的,可通过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还可通过“师徒结对子”、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实行行政分工专人抓教学研究,发动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建设一支教育科研队伍。通过研究,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校长务必把好以下两点:
1、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提高教师问题解决能力。我校自从2002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坚持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着力提高教师问题解决能力。根据学校、学科、学生等实际情况,研究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组织教师参与研究,定期开设与课题相关的研讨课,每月进行一次研究反思,每学期开展一次研究工作交流会,每学年进行了一次课题研究先进分子表彰,不断增强研究的实效性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2、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改中起主渠道作用,也是获取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号召全体教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研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上一评”改变为“一说一上一评”,再由“一说一上一评”发展到现在的“一主题、二课时、三研讨”这一教研模式,其研讨的成效明显提高,教与学的方式越来越符合课改的新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
五、落实制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制度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管理可使教学秩序井然,环境稳定,克服形形色色的随意性和无政府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我校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狠抓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教学管理有序规范。
1、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四项制度”,即:领导巡课制度、领导随堂听课制度、领导听课书面评价制度、领导挂学科制度。每学年初,学校根据校领导的变动情况及时做出挂学科的调整,明确领导挂学科的具体要求,并在日常实施,使各学科均有领导把关,保证各学科均衡发展。校领导要时常深入课堂听课,每星期听3节以上的课,听后及时进行书面评价,一式两份,一份反馈给执教老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巡课制度是为了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校领导每周不定时巡课2次以上,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堂,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秩序等情况,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将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要求教师整改,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2、定期检查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同时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渠道。基于此认识,我校除了坚持每月一次由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的教案、作业等教学常规检查外,校长每学期有针对性地进行2—3次的教学常规抽查,并及时做出抽查情况的反馈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3、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对各学科实施平时监控、期中监控、期末监控,监控以抽检的方式进行,抽检后及时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分析抽检结果,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教学措施,使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总之,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对教学管理应作重头戏。在教学管理中虽无法事必躬亲,但应注重发挥决策的功能,把好以上的五大环节,我相信“只有教学管理的求实,才能达到教学质量求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