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知识讲座
标签:
办学条件教育小学学校档案教育信息化 |
教育信息化知识讲座
一、教育信息化的起源
Informationization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
1993年9月,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1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
二、教育信息化的定义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定义有四层含义:
1、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
2、国家及教育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
3、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要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4、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四、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1、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2、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4、促进教育现代化
五、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或在相关的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内容涉及现代
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及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管理、软件学院等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
六、我国教育信息化规划
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特别要重点扶持和发展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外,我国还及时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任务等。
七、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信息网络是基础。
信息资源是核心。
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
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八、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
1、国家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地区性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
目前,CERNET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已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38所网络教育试点大学的网络教育提供网络支撑。
很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或直接接入CERNET,或通过电信、广电接入CERNET,进而也有一批中小学直接接入CERNET。
2、中小学校园网环境建设
3、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目前中小学教学软件与资源的应用情况呈以下特点:
学校运用软件或课件教学的情况不是很普遍;学校使用各公司生产的教育软件较少;学校经常使用的教学软件主要是计算机学习类软件、学科辅助教学类软件、课件制作平台类软件;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丰富,目前的信息化仍不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九、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效措施
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
2.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阶段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十、教育信息产业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信息产业发展。
目前许多企业都已参与校园网的系统集成和教学资源或教学软件的开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快会涌现出一批校园网应用服务的提供商,而校园网应用服务或教育信息服务是未来教育信息企业的主流。
十一、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校需求的不只是产品,需要的是整体应用方案,因此在选择产品时除了要考虑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及售后服务,还要考虑产品供应商的方案及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学校会更加看中具备综合实力的教育信息企业,并与之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各施所长,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皂安小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