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
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的长效机制,切实保证“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为此确立以下制度,加强管理。
一、建立学校留守学生登记制度和档案制度
每学期初在教导处指导下,对本镇的留学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作好详细登记,在登记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与成长记录袋,为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由教导处统一管理,成长记录袋由班主任管理。
二、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责任制度
一是要明确学校和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责任,同监护人签订《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责任书》;二是要明确落实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育管理责任制。
1、
建立“代管家长”队伍:班主任、课任老师要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负责本班“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各显身手,因材施教,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孩子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子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拓宽育人途径:学校在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途径上,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
3、成立“留守儿童俱乐部”。设立了留守儿童“谈心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开展快乐“双休日”活动,组织留守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卫生教育。清除校园摆摊设点,净化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的食堂建设与管理,改善生活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开办家长学校,把学校教育延到留守学生的家庭。
4、建立“留守学生”家庭联系制度。学校(年级)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会议,强化监护人职责,通报“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开通“帮扶热线”,防止“留守学生”辍学。
三、制定“留守学生”沟通交流制度。
为搭建“留守学生”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和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健康和谐的交流平台,学校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设立心理咨询室,由校医负责“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建立“留守学生”情况报告制度。
各班每学期要将“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报告学校,学校在向县教育局报告。
五、开展留守孩子教育管理研究。
学校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确立研究重点与目标,开展留守孩子教育管理研究的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对留守少儿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剖析,切实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教育的长效机制。
皂安小学
2017年10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