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何时才能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

(2010-04-20 12:47:41)
标签:

校园

杂谈

分类: 杂谈

     昨天班长宣布挺严肃的一通知:从今以后,每天早上750之前必须到教室,学生会的人会按时检查,750之后到教室的同学必须在教室外面罚站,如有不服者,可以找辅导员去理论。

 

    听到这个通知,班里一片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搞什么,这又不是在上小学!”,“迟到了干脆就不来了!”……私下里打探了下,听说院长发火了,是关于我们学院“学风不正”的问题。大概是因为今年我们学院的考研结果不怎么样,与其他兄弟学院相差太远的缘故。

 

    今天早上,还真有两个倒霉蛋来晚了两分钟,结果就被老师命令在外面罚站,完了又被训斥了一通。

 

    这事听起来总感觉有点好笑,首先从罚站说起,可以说从小学到高中,罚站贯穿始末,然而事实证明:罚站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引起学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对其学习积极性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如今大学里也实行罚站制度,未免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然后再说说学校是如何管理学生的。

 

    大一上学期,“三板斧”:军训、歌咏比赛、体操比赛。说起军训,虽然有点累,也锻炼不出什么意志品质出来,但是大家都觉得训练两个星期也并不算过分。可除了军训,还有歌咏比赛和体操比赛。前者耗了半个月之多,后者耗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虽说这两个是自愿性质的,但是大一的时候还是很有积极性的,再加上师哥师姐的忽悠,就上了贼船。结果就是每逢课余时间和周末,就被大二大三的师哥师姐拖出去训练,重复的训练。累得半死不活之后,就被拖上台去表演,至于获奖情况就靠运气了,毕竟那些评委就是些门外汉。

 

    大一下学期,“三板斧”用完了,学校又开始了新政策:早晨全校大一学生做早操(敢情上学期的体操没有白学),六点就被折腾起来了,拖着疲惫的身躯、勉强睁着眼皮总算是到了操场,伸了伸胳膊,抬了抬腿,前后也就是十分钟的事,就回去吃早饭了。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没精打彩的,哈欠声此起彼伏。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又出新招:早晨全校大一学生跑早操。于是我们就还是折腾一小时,只为了那十分钟的“乌龟慢跑”。

 

    到了大二,终于不用早晨六点就起来折腾了,学校又规定:必须比上课时间提前十分钟到教室。现如今又添加了“迟到罚站”这一新政策。更为可笑的是,学校还搞了个劳动周,美其名曰“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并且采取了“一个学分”的制度。每个学生必须劳动一个星期,劳动内容有学校门口站岗、室内室外打扫卫生、校园巡查……

 

    通过对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来看,或许学校领导的思想里可能还是有一点为学生着想的意思,但是在学生眼中,更多的还是形象工程,这其中充满了形式与虚伪。更多的时候,学校是在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做这个,去做那个,依靠不厌其烦的点名制度去约束学生,并没有想方设法增强集体活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这些活动中,除了身体上的疲惫,学生更深刻的感触就是心理上的厌倦。这种厌倦感更是拉低了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丧失了信任与信心。所有的这些就导致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很多学生都对学校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而学校依然我行我素,对学生的意见不闻不问。很显然,在学生与学校之间,最基本的沟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又怎么能奢求学校与学生能够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呢?

 

    从根本上,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学校在落实各项行动时并没有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更多的时候还是习惯于把学生当做 为学校、为领导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从学生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学校关心的更多的还是学生的纪律、考试成绩、考研成绩和就业率。除了每学期一次的教师测评之外,从未向学生征集任何意见或建议。从大一到大二,任课老师里依然没有教授、没有院长,图书馆借书期限依然只有两个月,学校机房仍然不是免费开放,乒乓球馆和篮球馆依然是收费的(除了上课时间)。

 

    2.学校在行动上并没有把“育人为本”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倒是在表面上做得尽善尽美。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从歌咏比赛、体操比赛、早操到劳动周,没有一个是从行动上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办的,更多的是一种口号,一种形式,一种形象。学校所能保证的是不会让学生作出危害学校和社会的事情,而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如果说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对学校还有一丝期待和热爱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对它没有了一丝期待,更不用说热爱了。如果学校切实从学生利益出发并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对人性化的管理,又怎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