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试题答案)4

(2011-07-31 21:34:57)
标签:

杂谈

①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③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妙地转入正题。但应注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10分)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0分)
首先,允许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
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13、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
常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1、  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
2、 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1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图对你的启示。(15分)
                                           A:书本提供的知识
                                         B:教师本人提供的知识
                                         C: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C
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第二幅图体现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才是终身受用的。
15、小王乘出租车从A站出发到D站,途中要经过B、C两站(各站点之间距离相等)。到达B站时,又有小张、小李搭车。到C站时,小张下车办事。小王和小李一起到D站下车。三人车费共付54元。问三人各应付多少元车费? (15分)
 联系现实,你认为这道题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结合教育理论谈一谈对这一事例的理解。
16、举例说明,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作了哪些分与合的调整?有什么必要性?(10分
答: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样的分分合合,扩展了具有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际、机械模仿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17、谈一谈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答: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经验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视的。而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承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特别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18、举例说明,在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作出了哪些必要的升、降调整?(10分
答: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19、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10分)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15分)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2、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别提倡算法多样化,以“百以内退位减法”(24—6)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20分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别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20分)
24、请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体现以下理念:(20分)
(1)、要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10)
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26、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预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
        88年    92年    96年   2000年
                 16        16        28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15分)
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预测,   但是要注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预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2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
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并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去领略书本之外的精彩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
学习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29、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
整齐划一,一刀切,无疑会抹杀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相违背。
3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
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长处,看不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教师“成功”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很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