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新解

2024-08-27 22:28:35

独山玉轶事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荆玉、荆虹、荆璧、和璞。和氏璧刚拣到时的原石名称叫“玮”,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从古至今,和氏璧被称为天下奇宝,富有传奇色彩。和氏璧的故事来源于书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生存的年代与卞和献璧的故事要相距五百年,好比现在的人讲明朝人物的故事,并非是新闻报道那样的真实,或许多有虚构成份。和氏璧的故事发生在28百年前,至今有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等成语,发现后过了约5百年,相传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后又过了1千年,该玉玺相传在后唐失传。和氏璧是什么玉种,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无法得知,只能根据历史传说和记载进行揣摩和推测。

今天的人们感兴趣的是和氏璧属于什么玉种,对玉种的审美将会有导向作用,就好比股票什么样的题材会决定什么样的价位,甚至对玉种的价值取向起到颠覆作用。相传卞和取玉地点在荆山,我国现在有五个地名为荆山,其中湖北荊山有玉印岩(湖北省南漳县)、安徽荊山有卞和洞(安徽省怀远县),都与和氏璧故事有直接关系。就此而言,以当时的地理交通条件,卞和以一己之力不可能取玉于几千公里之外的和田,也到不了东北岫岩。如果是传统的名玉,蓝田玉或独山玉的可能性居多,以故事的记载描述地点和色彩,只有独山玉与和氏璧的采集地和多色彩的特点更相吻合。

独山玉在四大名玉中质地最坚硬,色彩最丰富。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曾表示,北京故宫馆藏珍品众多,如果把中国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拿出来PK,按照文物门类每种选出十大国宝,再从中挑出一件作为“镇国之宝”,难度很高,争议也必定很大。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独家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其中玉器类的类的代表就是元代渎山大玉海。也就是说,渎山大玉海比北京故宫的玉雕“大禹治水”还珍贵。渎山大玉海又名玉瓮、玉钵,高0.7米,口径135182厘米,昀大周围493厘米,膛深55厘米,重达3500千克,可贮酒30余石。玉瓮材质是四大名玉之独山玉,独与渎同音,渎山大玉海本名应该叫独山玉瓮。渎山大玉海于至元二年(1265)完工,完工后,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将其置放于元大都(北京)太液(今北海公园)中的琼花岛广寒殿(今俗称白塔)之中。蒙古人粗犷豪放,喜爱喝酒。据说忽必烈经常宴请功臣名将于广寒殿,席间大家不时从瓮中舀酒痛饮。明军攻破元大都后,宫室多被焚毁,明末渎山大玉海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后来遐迩闻名的玉瓮在朝代更迭的战乱中不知流失何处。直至清康熙年间,辅臣高士奇发现它遗落在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当时它已被道士们用作腌菜的大缸。高士奇回到家后,查阅了大量典籍记载,惊得拍案而起:这哪是什么咸菜缸,这是元朝的镇国神器“渎山大玉海”。渎山大玉海终于摆脱了其流落风尘的命运,经过刷洗依然展示出其晶莹的风采。

我前年特意到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仔细观摩了这件雄浑而又高雅的艺术珍品,此玉雕国宝周身碾琢隐起的海龙、海马、海羊、海猪、海犀、海蛙、海螺、海鱼、海鹿等13种瑞兽,神态生动,气势雄伟。据历史资料记载,渎山大玉海经过四次修复,内容分别是:对大玉海进行洗苔涤垢,将水兽、水纹俱着磨细,修琢、磨做异兽鬃毛、花纹,龙鳞、海兽的鳞甲按照清宫收藏的小玉瓮龙鳞雕刻。或许是北海公园蓝顶白柱玻璃墙面玉瓮亭中的这件独山玉珍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神秘的“和氏璧”的玉种极有可能就是独山玉。

北海公园团城渎山大玉海亭前留影

上述附图中的玉雕均为独山玉,均是本人多年前的收藏品。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