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玩爱好史记
2023-12-05 14:37:47
标签: 收藏 时评
营造书香社会,陶冶文化情操,是上海市虹口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宣传广告语,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内涵。营造书香社会,陶冶文化情操,既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而文玩是这种文明的载体,是传承和构筑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文玩包罗万象,海纳百川,而可以室内观赏摆设的雅石,是改革开放后文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玩雅石历史悠久,如米芾与雅石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米芾晚年得到块灵璧石,如获至宝,用作墨池来研墨,米芾对其爱不释手、意犹未尽,为这块山形石头撰文挥毫泼墨,便留下《研山铭》流传至今。
中国的文玩历史跌宕起伏,就我们这代人的经历而言,文玩曾经销声匿迹,更不要说有市场。再次堂而皇之出现这种物品和逐渐形成市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原南市区和黄浦区交界的旧仓街,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不久就蔓延到旁边的会计路和东台路,形成市场,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我感觉到的是这种东西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也就逐渐喜欢这种文玩。另一个因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工作单位的客运火车头从蒸汽机车更新为内燃机车,从原来的在南京更换火车头延伸到了蚌埠,春运期间或日常工作,我多次到南京或蚌埠蹲点助勤或工作至此地,南京的雨花石,蚌埠的灵璧石正是这种雅石的优秀品种,开始灵璧石在蚌埠是在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一样出现的。我家乔迁后,骑自行车从家到上班地点会经过四川北路那里的“文化名人街”,正是在这条几百米长的多伦路上,曾经连续十多年举办过十一届“中华奇石展销节”,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观赏石,让我大开眼界,得到不少好的观赏石。这些得天独厚的环境因素和自身的文化细胞,使得我有这种寻觅得到文玩的便利条件。
改革开放后的四十五年来,我收集的文玩(特别是观赏石)来自三山五岳、五湖四海,还有来自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还有来自大漠戈壁、溪流峡谷,还有来自国外。这不是虚言妄语,是我确确实实、脚踏实地的亲力亲为。例如:本世纪初在湖南张家界天子山上的贺龙公园门口,有当地人在出售很多钟乳石,开价几百元一块,我挑选了2块,还价到5元一块,我想是不可能卖给我的,想不到居然愿意给我,我买下后,几十斤重的石头要翻越几座山,再经过十里画廊才能走到旅游车的地点,显然是力不从心;我急中生智,再花5元钱买了只当地农民出售的少数民族旅游包装钟乳石,又花25元钱叫山里的挑夫帮我拿着2块钟乳石一起送到旅游车上;随后,包括在芙蓉镇买的土家族木雕和天然树根等文玩品,一起放在旅游列车包厢带回上海,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我的珍藏文玩。在台湾外海太平洋的海滩上,我发现有一块有20公分多如圆月般十分光洁的石头,可谓巧夺天工,让我想起那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捡了回来,到了花莲的饭店才知道,台湾海滩的石头是禁止游客捡拾的。在西藏拉萨,我从大昭寺经过八廓街回布达拉宫旁边的宾馆路上,发现有个藏民在卖石头,说是雅鲁藏布江里的,形似布达拉宫,还有化石类的石头,我也讨价还价买了几块,这个藏民高兴的拿着我给他的百元人民币高兴的举手挥舞连连说“大哥买我石头喽!” 后来我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得知,其中有的化石叫菊螺,珍贵的沧海桑田的产物。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的地摊上,我看到有从未见到过的花石头,很便宜的买了下来,后来新浪网博友山东省藏石协会的会长告诉我这种石头叫丹麻石,又称昆仑彩玉。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次我25元买的一盆紫砂盆的盆栽,路过四川北路回家,与有个经常在路边摆摊的老头闲聊,他叫把这盆栽给他看看,说盆里的棕竹留给我,把这只盆30元转让给他,显然这只紫砂盆应该值得收藏,所以我至今留着。在我国的台湾,在泰国、在柬埔寨等地方,乘飞机不允许带水果,却可以带石头,每次我饶有兴趣,满载而归。
几十年前,包括杨浦区黑山路附近我记得都有临时的文玩集市,有些外乡人在这里早出晚归做紫砂品生意,我买的一些茶具上面都有签名,现在再看这些名字,有的已成工艺大师,往往有人说这是仿冒品,我想,那时这些人还刚二十多岁,怎么会仿还没名气的年轻人的作品?现在文革的物品有的也已成为文玩,包括曾经和我们一起经历过岁月的物品,也会被人说是新品。文玩鉴赏的眼光因人而异,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自以为是,首先要自己喜欢,要博采众长,才能得到收获。我这辈子的爱好文玩,不为附庸风雅,不为沽名钓誉,不为升值盈利。有个文玩的兴趣爱好,生活会变得充实,修身养性,欣赏文玩,品鉴岁月的痕迹;生活难于有理想中的完美,却可以通过文玩说石道玉,玩物长智,特别是当人进入老年阶段后,有益的文玩更能让人老有所乐,老有所趣,老有所得,老有所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蚌埠农贸市场的灵璧石
台湾花莲海滩的水磨石
天子山黄龙洞的钟乳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京东路国华瓷器店购买
同事们在展览会欣赏我的文玩
我的文玩爱好史记
营造书香社会,陶冶文化情操,是上海市虹口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宣传广告语,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内涵。营造书香社会,陶冶文化情操,既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而文玩是这种文明的载体,是传承和构筑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文玩包罗万象,海纳百川,而可以室内观赏摆设的雅石,是改革开放后文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玩雅石历史悠久,如米芾与雅石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米芾晚年得到块灵璧石,如获至宝,用作墨池来研墨,米芾对其爱不释手、意犹未尽,为这块山形石头撰文挥毫泼墨,便留下《研山铭》流传至今。
中国的文玩历史跌宕起伏,就我们这代人的经历而言,文玩曾经销声匿迹,更不要说有市场。再次堂而皇之出现这种物品和逐渐形成市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原南市区和黄浦区交界的旧仓街,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不久就蔓延到旁边的会计路和东台路,形成市场,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我感觉到的是这种东西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也就逐渐喜欢这种文玩。另一个因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工作单位的客运火车头从蒸汽机车更新为内燃机车,从原来的在南京更换火车头延伸到了蚌埠,春运期间或日常工作,我多次到南京或蚌埠蹲点助勤或工作至此地,南京的雨花石,蚌埠的灵璧石正是这种雅石的优秀品种,开始灵璧石在蚌埠是在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一样出现的。我家乔迁后,骑自行车从家到上班地点会经过四川北路那里的“文化名人街”,正是在这条几百米长的多伦路上,曾经连续十多年举办过十一届“中华奇石展销节”,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观赏石,让我大开眼界,得到不少好的观赏石。这些得天独厚的环境因素和自身的文化细胞,使得我有这种寻觅得到文玩的便利条件。
改革开放后的四十五年来,我收集的文玩(特别是观赏石)来自三山五岳、五湖四海,还有来自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还有来自大漠戈壁、溪流峡谷,还有来自国外。这不是虚言妄语,是我确确实实、脚踏实地的亲力亲为。例如:本世纪初在湖南张家界天子山上的贺龙公园门口,有当地人在出售很多钟乳石,开价几百元一块,我挑选了2块,还价到5元一块,我想是不可能卖给我的,想不到居然愿意给我,我买下后,几十斤重的石头要翻越几座山,再经过十里画廊才能走到旅游车的地点,显然是力不从心;我急中生智,再花5元钱买了只当地农民出售的少数民族旅游包装钟乳石,又花25元钱叫山里的挑夫帮我拿着2块钟乳石一起送到旅游车上;随后,包括在芙蓉镇买的土家族木雕和天然树根等文玩品,一起放在旅游列车包厢带回上海,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我的珍藏文玩。在台湾外海太平洋的海滩上,我发现有一块有20公分多如圆月般十分光洁的石头,可谓巧夺天工,让我想起那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捡了回来,到了花莲的饭店才知道,台湾海滩的石头是禁止游客捡拾的。在西藏拉萨,我从大昭寺经过八廓街回布达拉宫旁边的宾馆路上,发现有个藏民在卖石头,说是雅鲁藏布江里的,形似布达拉宫,还有化石类的石头,我也讨价还价买了几块,这个藏民高兴的拿着我给他的百元人民币高兴的举手挥舞连连说“大哥买我石头喽!” 后来我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得知,其中有的化石叫菊螺,珍贵的沧海桑田的产物。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的地摊上,我看到有从未见到过的花石头,很便宜的买了下来,后来新浪网博友山东省藏石协会的会长告诉我这种石头叫丹麻石,又称昆仑彩玉。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次我25元买的一盆紫砂盆的盆栽,路过四川北路回家,与有个经常在路边摆摊的老头闲聊,他叫把这盆栽给他看看,说盆里的棕竹留给我,把这只盆30元转让给他,显然这只紫砂盆应该值得收藏,所以我至今留着。在我国的台湾,在泰国、在柬埔寨等地方,乘飞机不允许带水果,却可以带石头,每次我饶有兴趣,满载而归。
几十年前,包括杨浦区黑山路附近我记得都有临时的文玩集市,有些外乡人在这里早出晚归做紫砂品生意,我买的一些茶具上面都有签名,现在再看这些名字,有的已成工艺大师,往往有人说这是仿冒品,我想,那时这些人还刚二十多岁,怎么会仿还没名气的年轻人的作品?现在文革的物品有的也已成为文玩,包括曾经和我们一起经历过岁月的物品,也会被人说是新品。文玩鉴赏的眼光因人而异,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自以为是,首先要自己喜欢,要博采众长,才能得到收获。我这辈子的爱好文玩,不为附庸风雅,不为沽名钓誉,不为升值盈利。有个文玩的兴趣爱好,生活会变得充实,修身养性,欣赏文玩,品鉴岁月的痕迹;生活难于有理想中的完美,却可以通过文玩说石道玉,玩物长智,特别是当人进入老年阶段后,有益的文玩更能让人老有所乐,老有所趣,老有所得,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