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情石理
2023-02-09 11:22:26
标签: 收藏 感悟
秋霞圃的奇石
有观赏功能的石头在我国的古风雅俗中有一席之地,自古有“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斋无石不雅”的说法,此话源于何时,难于考证,但这话确实大家经常引用。园林石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把天地之雄浑浓缩于园林中,厅堂供石则把大自然中的精华移居室内而表达对大自然的崇尚。园林中的奇石,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的秋霞圃、醉白池、豫园、古漪园、曲水园,每个园林都有值得称道的园林石,比如豫园的玉玲珑,秋霞圃的米汁囊。
而厅堂居室的供石历久弥新,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得到充分发掘,但毕竟“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本人爱好收藏可供厅堂居室陈设把玩的奇石几十年,几次跟随我乔迁新居也是负担,但我从未由此而“减负”,也不知有没有经济价值。近日去附近花鸟市场,看到有父子两人在此关注石头,我说我有石头,才知道他们是罗店古镇古玩店的,到我家看石头,买走5件不算大的石头,共4200元钱,都说“黄金有价石无价”,其实奇石也有价,所谓鉴别奇石档次的“皱瘦漏透.型色质纹”,在市场行情中不一定适用,当下市场行情中适用的是有吉祥含义比较市民化的,不一定是所谓的文化内涵。我收藏了许多年的石头,好比养育了多年的孩子离开了,也寄托着自己的一份情感 。价格多少是其次,如果是有缘有情人士保存好了这些奇石,也是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
再说说园林的奇石,特别是明代奇石富有传奇色彩,据《秋霞圃志》记载:‘屏山’原有一块巨石,低部原有湖石一块,上镌隶书‘米汁囊’三字,每逢阴雨前有水珠溢出,色如米汁。民国九年移至‘屏山’左侧,遂成枯石,后不知去向。清代举人章松庵特为该石作“米汁囊”诗一首。据业内人士考证,该石约在明末清初就已存在,距今300多年历史,历来是秋霞圃内一块名石,20世纪60年代后就不知去向,有的说是去作为防空洞用石了,究竟怎么回事,众说纷纭,遂成“悬案”。2001年4月嘉定“藏石专家”王贵生依据嘉定博物馆藏图片资料再访秋霞圃屏山位置,几经探究,确认屏山右侧(志书记载是左侧)这块石头即“米汁囊”。园林管理人员即将该石上覆盖的石灰一一剥去,“米汁囊”三字又重见天日。古石再现为秋霞圃又添新景。“米汁囊”是太湖石,太湖石除了观赏价值,其实还是建筑材料石灰的原料,所以雨天会流出米汁样的东西,现在时间久了,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而且,除了“米汁囊”几个青色的字样,这块奇石并不引人入胜。
秋霞圃除了“米汁囊”奇石,还有不少值得观赏的奇石。在米汁囊西,原有一块“迎客僧”,亦为明代古石,高2.2米,宽0.89米,状如一老僧,双手合十,躬身作揖,故名。此石在周承忠的《秋霞小志》上有记载。现移至秋霞圃凝霞阁后,像是老僧躲在树丛中静心诵经苦修。由苏局仙老人题额的霁霞阁前也有一湖石,名“缀华峰”,由城内原廖家大院移来,高2.3米,云头雨脚,孔洞密布,玲珑剔透,为清代遗物。廖家曾为嘉定望族,晚清曾出廖氏兄弟进士,是嘉定科举史上的一桩佳话。廖寿恒曾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廖寿丰曾官至浙江巡抚。廖家之显赫由此可见。旧时,嘉定城内的廖家大院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房间有124间。缀华峰从廖家大院移来,可见其不一般。在秋霞圃看花赏石,每每在“迎客僧”、“缀华峰”前,我一次次地脉脉回望,似乎每一次总能看到不同的内容。明代遗物福禄寿三星石位于丛桂轩南侧的绿荫丛中,老态龙钟,似福禄寿三星。“寿星”居中,左“禄”右“福”,形神兼备,为石中珍品。云聚云散,“三星”笑看世事变幻,宠辱不惊。我每次带朋友来,总忍不住在三星石前拍照,是“三星”的安之若素让朋友怦然心动,还是想在石前获取其中吉祥之气?经桃花潭北岸碧梧轩,可见横琴石,古朴典雅。此石最长处1.64米,最宽处0.85米,据记载:“1920年,凝霞阁南屏山叠成后,遗有此石,石侧有云状纹,古拙典雅,遂移至此处,邑人戴思恭见石似古琴,取名‘横琴’,邑人赵梦苏即以朱漆书之,延石工镌刻。”古人坐山光潭影馆内,观庭前轻歌漫舞,一侧琴音缭绕,可以想象其风雅。
秋霞圃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景物与色彩的变化都不大,好像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秋意,让人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遐想。秋霞圃最有趣的特点是“移步换景、变换无穷”。虽然规模不大,但咫尺山林,方寸天地,处处是园内园、景外景,辗转之间又别有洞天,给予游客一种小人国般奇特惊喜的体验。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为它题匾“十亩之间”,巧妙地点出了秋霞圃“城市山林”的美。也有人说秋霞圃取意自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秋水共长天一色。”
400元
600元
1800元
800元
600元
石情石理
秋霞圃的奇石
有观赏功能的石头在我国的古风雅俗中有一席之地,自古有“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斋无石不雅”的说法,此话源于何时,难于考证,但这话确实大家经常引用。园林石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把天地之雄浑浓缩于园林中,厅堂供石则把大自然中的精华移居室内而表达对大自然的崇尚。园林中的奇石,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的秋霞圃、醉白池、豫园、古漪园、曲水园,每个园林都有值得称道的园林石,比如豫园的玉玲珑,秋霞圃的米汁囊。
而厅堂居室的供石历久弥新,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得到充分发掘,但毕竟“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本人爱好收藏可供厅堂居室陈设把玩的奇石几十年,几次跟随我乔迁新居也是负担,但我从未由此而“减负”,也不知有没有经济价值。近日去附近花鸟市场,看到有父子两人在此关注石头,我说我有石头,才知道他们是罗店古镇古玩店的,到我家看石头,买走5件不算大的石头,共4200元钱,都说“黄金有价石无价”,其实奇石也有价,所谓鉴别奇石档次的“皱瘦漏透.型色质纹”,在市场行情中不一定适用,当下市场行情中适用的是有吉祥含义比较市民化的,不一定是所谓的文化内涵。我收藏了许多年的石头,好比养育了多年的孩子离开了,也寄托着自己的一份情感 。价格多少是其次,如果是有缘有情人士保存好了这些奇石,也是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
再说说园林的奇石,特别是明代奇石富有传奇色彩,据《秋霞圃志》记载:‘屏山’原有一块巨石,低部原有湖石一块,上镌隶书‘米汁囊’三字,每逢阴雨前有水珠溢出,色如米汁。民国九年移至‘屏山’左侧,遂成枯石,后不知去向。清代举人章松庵特为该石作“米汁囊”诗一首。据业内人士考证,该石约在明末清初就已存在,距今300多年历史,历来是秋霞圃内一块名石,20世纪60年代后就不知去向,有的说是去作为防空洞用石了,究竟怎么回事,众说纷纭,遂成“悬案”。2001年4月嘉定“藏石专家”王贵生依据嘉定博物馆藏图片资料再访秋霞圃屏山位置,几经探究,确认屏山右侧(志书记载是左侧)这块石头即“米汁囊”。园林管理人员即将该石上覆盖的石灰一一剥去,“米汁囊”三字又重见天日。古石再现为秋霞圃又添新景。“米汁囊”是太湖石,太湖石除了观赏价值,其实还是建筑材料石灰的原料,所以雨天会流出米汁样的东西,现在时间久了,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而且,除了“米汁囊”几个青色的字样,这块奇石并不引人入胜。
秋霞圃除了“米汁囊”奇石,还有不少值得观赏的奇石。在米汁囊西,原有一块“迎客僧”,亦为明代古石,高2.2米,宽0.89米,状如一老僧,双手合十,躬身作揖,故名。此石在周承忠的《秋霞小志》上有记载。现移至秋霞圃凝霞阁后,像是老僧躲在树丛中静心诵经苦修。由苏局仙老人题额的霁霞阁前也有一湖石,名“缀华峰”,由城内原廖家大院移来,高2.3米,云头雨脚,孔洞密布,玲珑剔透,为清代遗物。廖家曾为嘉定望族,晚清曾出廖氏兄弟进士,是嘉定科举史上的一桩佳话。廖寿恒曾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廖寿丰曾官至浙江巡抚。廖家之显赫由此可见。旧时,嘉定城内的廖家大院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房间有124间。缀华峰从廖家大院移来,可见其不一般。在秋霞圃看花赏石,每每在“迎客僧”、“缀华峰”前,我一次次地脉脉回望,似乎每一次总能看到不同的内容。明代遗物福禄寿三星石位于丛桂轩南侧的绿荫丛中,老态龙钟,似福禄寿三星。“寿星”居中,左“禄”右“福”,形神兼备,为石中珍品。云聚云散,“三星”笑看世事变幻,宠辱不惊。我每次带朋友来,总忍不住在三星石前拍照,是“三星”的安之若素让朋友怦然心动,还是想在石前获取其中吉祥之气?经桃花潭北岸碧梧轩,可见横琴石,古朴典雅。此石最长处1.64米,最宽处0.85米,据记载:“1920年,凝霞阁南屏山叠成后,遗有此石,石侧有云状纹,古拙典雅,遂移至此处,邑人戴思恭见石似古琴,取名‘横琴’,邑人赵梦苏即以朱漆书之,延石工镌刻。”古人坐山光潭影馆内,观庭前轻歌漫舞,一侧琴音缭绕,可以想象其风雅。
秋霞圃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景物与色彩的变化都不大,好像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秋意,让人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遐想。秋霞圃最有趣的特点是“移步换景、变换无穷”。虽然规模不大,但咫尺山林,方寸天地,处处是园内园、景外景,辗转之间又别有洞天,给予游客一种小人国般奇特惊喜的体验。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为它题匾“十亩之间”,巧妙地点出了秋霞圃“城市山林”的美。也有人说秋霞圃取意自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