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婪与恐惧
股神巴菲特所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其实很难把握,这里面涉及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贪婪与恐惧的程度判断,贪婪与恐惧的时间点和股市外围大趋势,以及不同个股的特点,不同的操作方法,个人随机应变能力等种种因素,都是判断股民恐惧或贪婪是否得当的依据。因此,这句话可以看做股市经典名言,也可以看做是伪命题。
在股市里,只有同关切,少有共命运。当有些股民悲痛欲绝时,可能有些股民正得意洋洋。贪婪与恐惧是人性的特点和弱点,贪婪与恐惧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人都会有贪婪与恐惧。贪婪与恐惧不能轻易说是好或坏。
贪婪与恐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个方面,没有贪婪可能就没有恐惧,没有贪婪也可能不会有更大收获;有了恐惧感,股民才得以及时止损,也可能是恐惧感,白白失去了一次盈利机会。在每次股市大起大落时,总会有股民发誓再也不做股票了;在每次股市红红火火时,总会有人成为新股民,总会有发誓再也不做股票的老股民再次成为铁杆股民。
有时贪婪源于自信,恐惧源于判断失误。我国上证a股指数最高到过6124点,在2015年股市大震荡时,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说4000点是牛市的新起点,结果呢?7年多来到今天2022年8月24日的收盘指数在3215点。想当初,这个判断是不是误导股民,给股民挖坑?相信这句话,对中国经济发展自信而会贪婪,如果相信了这句话,却对上市公司发展判断失误,势必跌在坑里鼻青眼肿而恐惧。贪婪和恐惧是双刃剑,别人是否恐惧?是否贪婪?只要你不选错股票,不错失时机,即使孤注一掷,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当创业板指数2000点以上时,就有许多人认为是泡沫而恐惧不敢碰创业板。是不是泡沫呢?今天2022年8月24日创业板收盘指数虽跌还在2679点,不少股民几年中毫无畏惧而享受了“泡沫”红利。当时《今日股市》股评节目中两个嘉宾的评论如是说,一个是王列民说的”宁可在创业板里哭,也不要在主板中笑。“
但曾经一度死守创业板的股民伤心欲绝;还有张磊说的”买银行类股票收获太少等于没做股票。“但在每次非理性的暴跌,乃至于股灾中,买银行类股票的却往往能逃过一劫。所以贪婪与恐惧不是事后诸葛亮,是实践出真知。
如若在贪婪与恐惧的搏斗中,涛声依旧、阳光灿烂。可以对看好的股票屡进屡出,不赚钱不抛,最坏的结果做长寿股民。实际上,散户与机构在股市中的博弈,机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散户的优势是船小好调头。前不久,我偶然看到手机上的对账单,从2016到现在这6年来,我股票盈利翻了本金足足一倍多,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好多次在我经济需求时,股票给我如雪中送炭,如锦上添花。想在股海中有一技之长,没有十全十美的教科书,也没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师,实际上就是要学会恰到好处掌握贪婪与恐惧的分寸与火候。股票很难说好坏,股票能否有可观的收益,除了个股自身的质地,于买卖的时间点和价位至关重要,垃圾里面也会有黄金,如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金子总会发光。该出手时就出手,龙门要跳,狗洞要钻,心强则强,在贪婪与恐惧中找准平衡点乃是股市之道。
以前有个老电影《南征北战》有句经典台词“今天的大踏步后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前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放长线钓大鱼,三六九现到手。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看待贪婪与恐惧,还何在乎贪婪与恐惧,轻看过程,重视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