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酒风流

标签:
时尚 |
分类: 休闲时空 |
现在城市人口的急剧老龄化,催生了另一个热点,就是养生保健类节目的热播,涉及面越来越广,深受大家欢迎。我注意到,在最近这类节目中,多次多方面提到一个著名人物乾隆。养生的优越莫过于皇帝,要什么有什么,有求必应。但中国历史上五百多位皇帝平均寿命却只有39岁,而乾隆寿命最长89岁。据权威人士的解读,乾隆的养生出乎人预料,他一天只吃2顿,最喜欢的菜是蘑菇烧豆腐,蔬菜是东北森林中的拳头菜(蕨菜),荤菜除打猎得到的飞禽,还有就是鸭子。有的说皇帝寿命短是三宫六院女人太多,乾隆宫中有名分的女人一共是44人,生了27个孩子。而后宫女人最多的唐玄宗李隆基,共有4万多名,结果唐玄宗也活了77岁,由此可见阴阳调和得当,性趣对养生并无大碍。关于乾隆养身养心的衣食住行方面都有解读,虽然乾隆也是奢华风流皇帝,包括他晚年自己都总结到有的地方太浪费了,但他作息有规律,六十多年住在养心殿没有换过地方,卧室只有20多平米,一张龙床只有 1.15米宽,可见乾隆养生为养身。更令人惊奇的是,乾隆也有不少苦恼无处倾诉,他每天4点多就会起床,在乾隆花园散步,每次就会到一棵古松柏前自言自语倾诉,这些情况乾隆在诗词中都有记录,乾隆一生写过2万多首诗,是世界上写诗最多的人。乾隆也喜欢旅游,六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这棵树的叶子都会发黄,乾隆回来,这棵树的叶子就变绿,乾隆死了,这棵树也死了。所以宫廷里的人都说乾隆和这棵树之间有了心灵感应,就把这棵树叫神树。乾隆养身又是为养性,为了养性,乾隆诗书字画无所不包,有多领域多方面的非同寻常的艺术造诣。而养性目的又是为养心,养心殿是乾隆的小家,名字就是乾隆改的。养心殿原来是明代嘉靖年建,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另一件事,也可看出乾隆养性养心的兴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是为体现孝心陪母亲旅游,六次下江南唯一都去的地方是苏州狮子林,狮子林在园林中是属于袖珍型的,乾隆念念不忘是去看石头,乾隆的雅兴由此可见一斑。至于民间传说或影视剧说的乾隆到江南寻找美女都是捕风捉影,于史书无据,我说的那些故事史书都有记载。在乾隆的养心殿有幅对联,是乾隆的父亲雍正送的,上联是“无不可过去之事”,下联是“有自然相知之人”,这幅对联是乾隆养心的座右铭。
还有一种是文人的修身养性,就是清心寡欲,散淡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中国古今文人的这种村夫平民情结大多又和酒有关系,文人的许多名篇都是酒兴大发时引来诗兴大发,所以又有成语叫“诗酒风流”。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中秋 》,让人多么荡气回肠。就连当代文人前文化部部长王蒙也写过京韵大鼓词《文人与酒》,把中外名酒与文化名人联系起来,写的酣畅淋漓,非常洒脱,有的人甚至说,这词儿可能是王蒙先生一时趁着酒兴一挥而就。酒就是就是文人养性养心的重要载体,酒是琼浆玉液,其养身养生的作用非一个简单的利弊所能说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本人也天天喝酒,几十年如一日,觉得酒确实是保健身体的好东西,好多中药都是用酒调制的。不明就里的人看着喝酒的人糊涂,真正喝酒的人可以在美酒佳肴中释放污秽之气增添愉悦之情,特别是朋友间的倾诉,酒后吐真言的交流,是千金难买。说到酒就不能不说醉翁欧阳修,欧阳修酒后在安徽滁州琅琊山写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滁州琅琊山,离上海不算远,但上海去旅游的人可能不多。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这里吸引文人的除了胜景,就是酒给人的念想。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有数百处之多。这里还有佛家和道家的场所,加上文人,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足以让到这里的人得到修身养性的启迪。民国年间和建国后,琅琊山继续成为诗人、作家向往的游览胜境。1936年4月,著名女作家方令孺教授约同延安女作家丁玲、画家徐悲鸿等游览琅琊山后,写了散文新篇《琅琊山游记》。1985年10月下旬,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在琅琊山联合举办了“醉翁亭散文节”,王西彦、何为、柯蓝、艾煊、江流等散文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编辑、新闻记者共四十多人,聚会琅琊山,研讨当代散文复兴的前景,集中创作了一批描绘琅琊胜景的散文佳作,这就是典型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通过旅游修身养性,是许多现代人的一种理念和向往,真正能得到善果的,应该就是这种自己理解的,有人文意义的地方。为什么要到这样的地方像朝圣一样的追寻先贤的足迹?是为山水风景?是为酒?是为醉翁?都不是,就是为了修身养性。君不见,琅琊山“同乐园”的崖壁上清晰地刻着“意不在酒”“书酒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