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间吵闹,怎么办?
(2014-03-13 12:44:38)
标签:
代表怎么办好学生杨春林课间吵闹 |
分类: 教育思考 |
【案例】 杨老师,讨教一个问题。我班的学生特别活跃,一到下课,10个左右的男生就围在一起聊天,非常快乐,个别同学声音特别大,上学期甚至在后面打闹,像充了鸡血是的。高一上学期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每节课后都去镇压,累的要死,效果没有。本学期一开学我就提出,教室是学习的地方,请别影响他人。一周下来,效果还不错。可总不能下课也像自修一样吧?部分男生永远不可能做到学习的,就到走廊聊天,一兴奋声音就高,有时打一下游击,教室里围在一起又聊天了,我进去,他们散开,可出来后不久,可能又会聚在一起。究竟问题出在哪儿?我的分析,高一开学初课间的要求没有,习惯培养不够。碰巧我班的男生特别活跃,声音又大。也有可能我对学生课间的要求有问题。
接到这个咨询,一时间没想到合适的回复,我突发奇想,何不听听家长的想法?听听他们对教育孩子的诉求,或许对班级管理有所启迪。我到年级家长群里发布了问题,希望家长如实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各抒己见,从个性发展、适应环境、班级管理、科学休息等诸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精彩纷呈亮瞎双眼,一线教师很有必要看看。
◆方妈:有难度。
◆春哥:有难度,不意味着无解,有空议议。
◆徐爸:课间10分钟,适当宣泄一下压力,这个可以有。
◆方妈:应该让孩子在休息期间完全放松一下。
◆金妈:我们都是嘎过来的,觉得应该给与孩子放松的权利,当然希望他们适当注意分贝。
◆方妈:想想我们读书时,一到下课玩得那个叫爽类。
◆金妈:人要换位思考。
◆方妈:这样才能体现他们的青春呀。
◆春哥:
◆方妈:要是一点声音都没有,那才叫郁闷类。
◆方妈:下课发泄完了,上课也就安静了。
◆春哥:老师忧虑情绪延续,上课还在激动中。
◆朱妈:下课活跃点点没关系,稍微提早个一分钟收回来,准备下节课就是了,不要等到上课心还没收回。
◆金妈:毕竟是高中生了,也知道收敛的,要不和小学生无异了。
◆周妈:个性不同,闹的就是会闹的,不闹的一般动静会小一些。
◆李爸:中国人嗓门大,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这估计就是在学生阶段养成的。
◆徐爸:闹的要收敛,不闹的要让他们活跃,差异化教育。
◆李爸:聊天也可以小声地聊,不要影响人家。聊到忘乎所以,让人家侧目就不大好嘞。
◆李妈:赞同差异化教育。
◆肖妈:闹点好!
◆方妈:千篇一律世界就不精彩了。
◆春哥:很精彩,继续。
◆吴妈:热闹点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专心放松。
◆韩爸:堵不如疏,能不能给比较闹的学生弄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自己找资料、讨论、分析,老师可以帮助提供相关资料,同时要求这些学生注意减少对其他同学的影响。
◆黄爸:虽然赞同热闹的家长占据大多数,但是我觉得,应该以不影响其他要学习的同学为前提,比如高二、高三的同学,可能大家已经还在紧张复习,若高一同学在大声喧哗,可能就不好了。
◆方妈:如果连下课时间都要受约束的话,那现在的孩子真是太悲催了。
◆李爸:这个约束不是不让孩子说话聊天,而是要顾及其他还在坚持学习的同学呢。
◆吴妈:从身体的规律上说,一节课的高度集中后,必须放松一小会儿,接下的一节课才会有更的效率。我想,不是说一天到晚坐着不动,就是学得最好的那个吧。
◆方妈:那学校设下课时间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陶妈:课间十分钟都还要受约束不能谈天~,就是高三学生也应该利用这十分钟放松一下~现在的孩子太可怜。
◆吴妈:这个时间,都是专家验证过的,45分钟休息一次,不是随便定的。
◆陶妈:学生不是学习机器~也需要休息。不会休息的学生是书呆子~不是好学生。
◆朱妈:其实这个话题让孩子自己去讨论比较好。
◆李爸:有的同学一节课下来,很累,想闭目养神休息下,你一闹腾,他(她)还怎么休息?
◆方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休息方式。
◆黄爸:大声喧哗就是休息?
◆朱妈:所以让孩子讨论后得出一个什么样的下课方式,形成大多数人的意见,然后参照执行。
◆李爸:小孩子要懂得相互照顾,相互关爱。
◆胡妈:香港、台湾的学生到哪都不会喧哗。让他们声音放大都不会。这应该是个习惯问题,不会大声喧哗的不代表不会学习,是个习惯问题。
◆朱妈:我们都是瞎操心,如果不是孩子的意见为主,老师规定一个办法让他们执行,他们肯定心里憋屈的。
◆黄爸:下课后,有些人爱安静、有些人爱热闹,所以还是不能影响其他同学为好。
◆吴妈:喧哗不是好习惯,这个倒是任何时候都适用,不单是下课。
◆吴妈:哪怕聊天和放松也轻声点,不光因为怕影响别人,也是让自己的习惯和形象好一点。
◆金妈:做人好憋屈哦~
◆胡妈:个性张扬不等于就是大声喧哗。
◆吴妈:喜欢吵的,到操场上去闹腾,使劲地。
◆金妈: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换位思考就行。
◆胡妈:关键是每个人的习惯不尽相同。不能只尽自已的兴,然后学校也要多方考量,不能一棍子打死。
◆吴妈:如果只有一二个人要闹,其他人都反对,那他就闹不起来吧,就会适应安静。反过来说,如果只有一二个人喜欢安静,这是个活跃的班级,也没什么不好的,喜欢安静的人应该适应这个群体。
◆李爸:老师还是一门心思上好45分钟吧,其他的——别管啦。
◆吴妈:服从大多数,或者说,希望这个班级是闹的还是静的,作个引导就是了。
◆方妈:本话题讨论完毕,杨老师换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