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详评一堂课之顾志能《《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学习篇

(2017-06-14 21:40:17)

《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顾志能

教学目标:

1.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掌握计数单位整体结构。

2.经历对计数单位猜想、排序、比较等探究的过程,发展迁移、推理能力。

3.在对计数单位名称、四位分级等相关知识的探索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科学性、逻辑性的感悟。

教学难点:十万、亿两个计数单位的建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从人数讲起,计数器拨珠,揭示“计数单位”概念,复习已学过的计数单位。

引出学习更大计数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1.暴露学情

学生说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展示不同想法。

2.逐步建构

1)“十万”的认识。

①计数器演示,猜测新的计数单位名称。

②对“亿”和“十万”进行辨析,各自说理。

③感受“十万”的广泛应用,认可“十万”。

2)“亿”的认识。

①学生讨论“亿”所处的位置。

②在说理的过程中,理解“百万”、“千万”的意义。

③对“10个一千万用什么表示”进行讨论,引发思考。

④从系统的角度认识“10个一千万是一亿”规定的好处。

3)计数单位整体认识。

3.深刻感悟

摆计数单位游戏,巩固对计数单位结构的认识,自主产生四位分级的需求。

规定也可以做深度探究

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的《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有感

规定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感觉困惑的内容。这就是个规定,有什么好探究的!”这样的话语,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还时常有听到。规定的内容,就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探究的吗?今天,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就以《比万大的计数单位》一课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规定内容的教学其实很有引导学生探究的价值,也有引导学生探究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探究规定的过程需要教师有好的设计作支撑的,抓住关键点,能有效引导学生探究规定,理解规定的重要策略。

在顾志能老师的课上,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顾老师从知道出发,追究为什么才是希望学生经历的有价值的学习过程。于是,寻求学生知道中的问题,抓住知道中的矛盾点,成为了顾老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关于计数单位,在我们的经验中,大都是这么认为的:学生会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但不够全面。而今天的课堂上,学生展现的经验水平还是颇让老师们感觉到了意外。学生不但知道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有: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了亿、十亿、百亿、千亿,而且还知道有这样的计数单位,有学生甚至知道这个连我们一线老师都不太关注的计数单位。显然,对于本班学生,他们对计数单位的了解已经超出了我们一般的判断,已经不能用知道一些,但不够全面来描述了。而对于本班学生来说,如果仅仅以知道水平为追求的话,我们似乎已经不用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的价值了。那么,教学的突破点又在哪里呢?

在课上,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知道还确实是有差异的。这从顾老师设计的按顺序在格子中摆出相应的计数单位的任务时,学生呈现出来的结果中看到:

第一位学生呈现的顺序:兆、千亿、百亿、十亿、亿、亿万、万万、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

第二位学生的说明:万万是错的,还有亿万也不对。

第三位学生的说明:亿万也是,放在千万的后面。

学生在争论时,本课教学的突破点已经自然生成。

关于计数单位十万的讨论。相对而言,对于十万这个单位的,属于完善层面的,因为这个计数单位有作基础,理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首先以计数器演示十万的产生:1个万、2个万、3个万……9个万、10个万。提出问题:10个万用哪个单位呢?生:十万。问:从计数单位,这个地方用十万,你们有没有想问的呢?

生:以前的单位都换字,这里怎么不换字了呢?

生:以前的单位都用一个字,现在用两个字。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听到或者用到过十万作单位的例子呢?学生举了买房子花钱等时候,用到十万这样的单位的。对于万万是不是一个计数单位,虽然有学生一直坚持说不是,但对于为什么不是则说不清楚的。而事实上,对万万这个看似顺理成章可以作为计数单位的东西,却后来没有作为计数单位出现,其背后道理的明晰,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理解用亿取代万万作计数单位,建构数位顺序表与引出认识四位分级法的关键。当然,顾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也花了相对多的时间。首先是引发争议:计数器演示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接着是1千万、2千万、3千万…9千万、10千万。此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计数单位是亿,所以“10千万始终出不来,于是教师追问:为什么不用十千万”?可不可以用万万”?从反馈了解到有6位学生同意用万万。教师顺势引导:生活中有听到过,用到过用万万作单位的吗?请学生举例。呈现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表明万万是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但又为什么不用呢?再次引导思考。

此时,带着学生回归数位顺序表中去。如果用万万作计数单位,那么到了这个地方会出现万万万这个单位,再往后会出现万万万万这样的单位,此时学生显然已经体会到了,如此表达比较麻烦,与数学表达尽量简洁明了的特点相背离了。于是,学生在原有对十个千万亿来表示的认识基础上,对为什么用亿作单位的道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当基本完成了三级数位顺序表后,提示:同学们,当我们把这些计数单位都放入格子后,也悄悄地呈现了规律,你发现了吗?感觉学生思考中有一定困难时,教师将亿改成一万一亿,并提示:现在规律变得更清楚了。于是学生也就很自然地发现四位一级的规律了。此时,教师呈现了相关阅读资料,请学生比较完成地了解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组织男生与女生摆计数单位的比赛,一开始女生摆个级的数位,男生摆其他两个数级中的单位,女生很快摆在正确的位置,而男生花得时间则多一些。提出问题:男生想个什么办法可以同样摆得很快?最后在数位顺序表上四位一级作上记号,则摆起来速度同样快了。通过游戏活动,强化计数单位结构化的过程,深刻理解数位间的关系。

课上完了,而这节课对于规定内容课的教学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顾老师课堂的每个环节我都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关于规定的探索课。以上是我对顾老师课的一点粗浅感受,我相信在顾老师的实践启发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有价值的实践与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