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堂武侠评论】之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标签:
武侠梁羽生评论文章香港武侠小说文化 |
分类: 水镜堂武侠评论 |
文/水镜
第一次看《鸣镝风云录》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高中的时候吧。其实当时对这本书印象不深,只记住了一个公孙璞和他的玄铁宝伞,以及他会“化血刀”和“腐骨掌”这两大邪功。这次重温一遍,恍若第一次看一样。
这是一部描写群像的武侠小说。主人公是一群刚成长起来的少年侠客。故事以他们对抗外族势力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这群侠少侠女们的成长路程。
梁羽生先生很善于在故事的开篇就设下各种悬念和伏笔,让读者一下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本书亦是如此。故事一开始,便写女主之一的韩佩瑛在虎威镖局的护送下,到扬州完婚。然而半路上却遇到几路劫匪。最终她被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女主之一的奚玉瑾劫上了山。故事到这里,悬念便已经出现了。首先是为什么奚玉瑾要劫持自己的好朋友?再者是韩佩瑛与奚玉瑾的貌合神离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有便是韩佩瑛父亲韩大维为什么急于让女儿出嫁?带着一些列的问题,读者和韩佩瑛一起开始了这场奇异的远嫁之旅。
之后,随着各个主角的登场,故事开始以多线的形式展开。书中的几位主角刚一出场时,均是比较有个性的人物。如韩佩瑛的巾帼风范,奚玉瑾的心机深沉,谷啸风的坦荡却又有些优柔,公孙璞的淳朴善良,宫锦云的顽皮机灵,奚玉帆的温文尔雅,厉赛英的聪明机智,辛龙生的心高气傲等等……
然而,梁羽生的群像作品中,本书只能算作中下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主角刻画的后期无力。首先韩佩瑛与谷啸风这两人的刻画乏善可陈。似乎梁书中很多侠客均是此模板。其次,宫锦云前期刚一出场便扮乞丐戏弄韩佩瑛和黄河五帮群雄,又在酒楼上骗吃骗喝。俨然一个黄蓉的翻版,后来在和公孙璞的接触中,也是各种试探,小心思很多。可是书过近半,她身上的这些特点便逐渐消失了。慢慢回归到女侠的风格之上,实在是可惜。再就是厉赛英这个角色,和宫锦云一样,她也是以神秘女子的形象出场的,一上来就帮助几位主角度过了几场危机。尤其是与公孙璞的见面那段,更是一派女诸葛的风范。然而自从和奚玉帆回到明霞岛后,此女再也未能展现刚出场时的那种智慧,完全沦落为龙套人物。而奚玉帆虽然性格始终如一,却也始终不温不火,梁老对他的着墨不多,也没什么可说的。
不过,有瑕亦有瑜。几位主角中,我认为刻画的比较成功的,就是公孙璞、辛龙生这两位了。
首先来看公孙璞。他初次登场时,书中描写道:
就在这异乎寻常的气氛之中,又听得登楼的脚步声,上来了一个背着黄包袱,身穿蓝布衣裳的少年,看他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像是个农家子弟。
忠厚老实、农家子弟这两个形容词几乎是一直追随着公孙璞。他待人真诚,善恶分明,几乎很少见他对谁用过手段。对敌也都是堂堂正正的。在面对宫锦云的各种试探时,他也一直真诚对待。从而最终赢得了宫锦云的放心。然而,公孙璞虽然老实忠厚,却绝对不傻不笨。从他能练成那么难练的两大邪功,就可以看出,他的资质是很高的。之前见到有人说公孙璞和宫锦云像是梁版的郭靖黄蓉,我认为这一比喻不太恰当。首先不说宫锦云到后期完全没有黄蓉的影子。便是公孙璞,至少他在智商上完全可以碾压郭靖。我倒是觉得公孙璞更有些像司马翎笔下的裴淳,同样是一块璞玉,同样大智若愚,同样涉世不深却武功超群,同样在大是大非下毫不动摇……说到武功,可以说公孙璞是本书一众主角中的第一高手。当其他人两三个还打不过西门牧野这档次的老魔头时,他已可以与之单打独斗而仅仅稍落下风了。以他这个年纪,这种修为,放眼整个宋系列,似乎除了狂侠天骄魔女外,还没有谁能达到这个高度。即便是狂天魔三人,当时的年纪也比这时的公孙要大一些。
其次再来说说辛龙生。这个角色刚一出场,就给人轻浮的感觉。面对奚玉瑾时的各种作为也看得出他心机很重。在明知道奚玉瑾已经有心仪之人时,还要找各种借口与她在一起。甚至在初闻谷啸风身死之时,居然暗自欢喜。虽然当时他立刻醒悟,并暗责自己,但是从这里已能看出此人心胸如何。果然,在经历种种挫折后,他内心黑暗的一面终于爆发,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可以说前期时的辛龙生是很不招人待见的角色。然而在他大难不死后,对自己往日所为的逐渐反省,又加上身边有了一位单纯的如同白纸一般的车淇姑娘,再加上之后的一系列奇遇,让他彻底醒悟。终于回归正途。这时候梁老人物刻画的功力就显现出来了。首先,辛龙生并不是一醒悟便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而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改变。而在这期间,他自私自利及懦弱又爱面子的性格并没有马上消失。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毕竟人的本性不可能很快就改变。因此在这期间他是经历了多次的遭遇和反省,以及车淇在一旁的潜移默化,才慢慢改变过来的。这样写,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给读者一种真实的感觉。
除以上两人外,奚玉瑾、辛十四姑、杨洁梅、任天吾,宫昭文这几个人的刻画也算是颇为成功的。唯独任天吾最后洗白的有些生硬,美中不足。对于这几个人的刻画,大家可以在阅读中自行体会,笔者就不累述了。
本书档次不高的另一个问题便是故事相对松散,不够紧凑。其实梁老并非不善于写群像类作品,如《江湖三女侠》,《七剑下天山》,《大唐游侠传》都是经典之作,属于武侠界的顶级作品。但是这几部书共同点都是篇幅不长。而《狂侠天骄魔女》和《鸣镝风云录》这两本篇幅则是梁书中之最。但成就远不如以上几本。因此,我认为梁老的问题是不太善于掌控超长篇的故事。如《狂侠天骄魔女》前半段写的相当精彩,可是故事到了后半段,则东拉西扯了一大堆东西,零零散散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本书情况尤甚。几个主角各有各的经历,感觉每个人单独拉出来都可以写一篇很不错的故事。但这也说明了各条线似乎并没有太多交汇点。尤其是中间插入杨洁梅的故事,以及韩大维苗疆的事件,更是给人感觉是为了拖长故事而为之的。即便删除一些,也对主线影响不大。再如后面出现的赵一行、屠凤等人,除了给奚玉瑾拉郎配,以及把《瀚海雄风》与本书联系起来外,更是没有什么用处。再者就是那个上官复,此人除了给韩大维了一批军饷,让他被人怀疑了几秒钟外,几乎毫无存在感,实在是可有可无。
本书第三个问题是结尾的敷衍。之前说过,本书的开篇十分吸引人,然而结尾却让人大跌眼镜。首先,书中铺垫已久的两大BOSS人物龙象法王以及完颜长之,到最后却是轻轻松松便被干掉。龙象法王脑残到独自一人跑到敌方阵营,结果被一众高手羞辱,最后竟然被吓死,可算是武侠历史中最窝囊的BOSS之一了。而完颜长之这种横跨两本书,武功才智都属一流的BOSS级人物,居然更是简简单单就死在别人的一句话里。连个正面描写都不给。真是龙套到极点了。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问题,本书看着热闹,却略显杂乱。在各大神的梁书排名中均不算高。但其中对书中一众主角的感情描写,颇有悬念。也算是值得梁迷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