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苗炜
苗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3,772
  • 关注人气:7,0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海和南锣

(2014-01-15 12:34:44)

 

2002年,后海冒出来几个酒吧,我去过一次,在某酒吧要了一杯鸡尾酒。酒吧侍应不会调酒,端上来的简直就是一杯可乐。这是我的错,在不靠谱的酒吧,要一瓶啤酒是最靠谱的。转过年来,后海越来越热闹,我刚拿了驾照,找了个汽车陪驾,我问师傅咱去哪儿练啊,五环路上多畅快,师傅一瞪眼,五环路上一条狗开都没问题(那时候五环收费,路上车少),咱们哪儿人多去哪儿,后海!牛街!于是晚上开车去后海,游人摩肩接踵,我就顶着游人的后脚跟儿开。后海原来是一个清静的地方,我上高中上大学,都离后海不远,没事儿就到后海边上看书,约姑娘也喜欢去后海。现在,那地方变成了一个旅游区。一旦变成旅游区,好多地方就变味了。比如烤肉季,原来还能吃,现在是又贵又难吃。比如那里的酒吧,估计过了这十年,总会调一杯鸡尾酒了,但比起专业的酒吧来说,水平还是很低。我还听过那里的酒吧歌手唱歌,说实话,他们不应该在酒吧里唱,以他们的水平,就应该在大街上唱,在地下通道里唱。

 

有一回,一家旅游网站拍视频,拉我去了后海的鸦儿胡同,那里有家隆兴盛清真小吃店,早上卖面茶卖烧饼和豆腐脑。附近的老少爷们,穿着拖鞋大裤衩,睡眼惺忪的来吃早点,看见摄影机,有几位愤愤不平:“你们别老乱拍了行吗?你们是电视台的吧?这东西一上电视,来好几百人排队买烧饼,我们还吃不吃了?”我们连忙解释,我们不是电视台的,我们就是自己瞎拍。那位爷不依不饶:“上回甘露胡同那个卖戗面馒头的,也是被你们电视台拍了,好家伙,后来来买馒头的人太多了,我再也买不着他们家的戗面馒头了。”北京人说话幽默,这是个误解,他们说话楞,呛,不是为逗乐才说话的。他们想要买到好的烧饼和戗面馒头,这就是他们的普通生活。后海原来就是个普通生活的地方,现在是个假惺惺的地方,您要到北京旅游,千万别去后海酒吧,坐那儿喝汽水,去鸦儿胡同来一碗面茶是正经的。

 

另一个不靠谱的地方是南锣鼓巷。这也是承载我青春记忆的地方,以往去中戏看戏,戏前戏后就在胡同里找个小饭馆,吃大棒骨,吃鸡脖子。现在开了好多咖啡馆,一律是破桌子破椅子破电灯的装修风格。还有个所谓的创意店铺,就是卖T恤的,弄点儿俏皮话印上去就以为自己是创意产业了。现在的人,会点儿PS就以为自己是设计师,弄个鸡毛小店就管自己叫FOUNDER。人们尊重设计和创造,这给不少投机分子和外国混子机会,南锣就形象地展现了什么叫作LOW范儿。还有一个地方叫五道营,靠近雍和宫的一个胡同,也是个古怪的地方。

 

当然,您可以说,我上面的看法都是偏见。没错儿,我乐于承认这一点。我对后海和南锣的反感主要是文化心理上的,我们总看西洋景,总觉得咖啡馆和酒吧才是时髦,于是在北京的胡同里来一场西洋景置入,外表还是北京的胡同,内里却是鸡尾酒及设计,把暖壶这些老国货拿出来再次贩卖。实际上,北京也曾有自己的酒吧,小酒馆曾遍布街头,卖散装的白酒,煮花生和猪蹄,三三两两的下班的人,都在小酒馆里喝点儿吃点儿,我看这些小酒馆和爱尔兰或英国的小酒馆没什么区别,但它们早被时代抛弃了。它们便宜,便民,适用于日常生活,所以被抛弃,它们不符合消费者对西洋景的想象,所以被抛弃。我从后海和南锣领略到的就是“文化殖民”,生生把北京的普通生活改造得面目模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侯世达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