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特殊句式㈡

(2009-12-01 15:31:0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言基础

文言特殊句式㈡

二、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被(叫、让)……”之类的句子就是被动句。那么,遇到要翻译被动句就应该将被翻译的句子变成此格式。古汉语中,被动句大都是有标志的,为便于掌握,笔者将这种标志概括为四类:

1.以“受”“见”“于”为元素组成的

文言句子中有下面的格式,应作被动句考虑。

①“……于……”,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如:“故内惑郑袖,外欺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译作:所以,在宫中郑袖迷惑,在宫外张仪欺骗。

②“受……于……”,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人。”(《资治通鉴》)

③“……见……”,如:“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见……于……”,“臣诚恐王而负赵。”(同上)

特别提醒:“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以及“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等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一种客气说法,相当于“我”。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即“原谅我”。

2.以“为”“所”“于”为元素组成的

⑤“……为……”,如:遂为话胥报充里正役。(《聊斋志异·促织》)

⑥“为……所……” 如:(吴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⑦“为……于……”表被动。如: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史记.伍子胥列传》)

3.直接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另外,同判断句一样,有一种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如:

⑧“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⑨城陷(城被攻陷),忠烈拔刀自裁。(《梅花岭记》)这种情况只能借助语境和逻辑事理推断了。

特别提醒:文言文中的“被”作“遭受”讲时,容易误判为被动句。如:①项王身被百余创。(《史记·项羽本记》)②闻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针对性训练】

1.下列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王坐于堂上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③而君幸于赵王

④贤能为之用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⑦病削地挫,日削月割

⑧吾恐见欺于王。

A①③④⑥  B②④⑦⑧  C①②⑤⑧  D③⑤⑥⑦

2.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翻译下面加横线的句子

墨者有巨子腹暾,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暾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暾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吕氏春秋·卷一·去私》)

⑴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①⑤⑥不是被动句)

2.D(A“不可除”是“不可被清除”;D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3.⑴“杀人的人要被处死,伤人的人要受刑罚。”这是用来禁止(随便)杀人伤人的方法。禁止(随便)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啊。(注意被动句和两个判断句)

⑵儿子,是每个人偏爱的;忍痛(杀掉)偏爱的人来施行大义,腹暾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注意判断句式、省略成分)(1438字)

               419600湖南  沅陵一中  曾庆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