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之肢体语言的形态艺术美
(2014-10-04 12:09:21)
标签:
情感 |
论舞蹈之肢体语言的形态艺术美
作者:梁婷 来源:
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它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由于舞蹈是用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为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感情,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自然离不开手舞足蹈,但是不能说手舞足蹈就是舞蹈。因为,人们欣喜或悲伤时,所表现的动作,不能算是舞蹈,它只是一种表达自己感情的自然形态舞蹈动作。
那究竟什么是舞蹈?英国有位舞蹈家认为:“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
。美国舞蹈家认为:“舞蹈是身体的一种有节奏的运动。舞蹈在一定空间之中,合着一定的节奏所作的身体连续的运动”
。法国舞蹈家认为:“舞蹈是通过本能的或提炼的动作,惯常的或富有艺术性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
。苏联美学家给舞蹈下的定义是:“舞蹈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来揭示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舞蹈的艺术形象是由形成一定体系的人体姿态的有节奏的和有组织的变换构成的”
。现代舞之母——邓肯认为:“反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5】”
。
从理论上讲,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深层的精神世界,并且是通过舞蹈肢体语言将自己的情感、理想和社会现实生活表现出来,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美【4】。同时,舞蹈又是大自然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因此,人类的舞蹈,实质上是对大自然现象的反映,从现象中,舞蹈艺术的结构形态可归结为三大部份:走、转、造型。
转:旋转是舞蹈语言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就大自然中流水的形态:如悠如山林小溪;浩瀚的大江大河;娴静似田间清流等,反映在舞蹈中,有一步转、二步转、三步转、别转、劈转、流水转,平转,旋转的结构形式。
造型:舞蹈的造型,实际上是对大自然中高山的表现。如:黄山的秀气像长发披肩的姑娘;太行山的壮实如头顶半荒的大汉;昆仑山的苍劲则似饱经风霜且铁背铜腰的老人,于是在舞蹈中就有了分、合、比、对、举托……造型的结构形式。
走:(包括跑、跳等)主要作用是把舞蹈中的旋转和造型结合起来。大自然中的山水因为金、木、水、火、土及各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和化合,而有机的结合。舞蹈中的“走”,似大自然中相互作用和化合的基本元素,就是运动中把旋转和造型有机的、艺术的结构起来的基本元素,舞蹈于是便有了大自然高山流水般感人的灵气和魅力。而人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类舞蹈的各个舞种,从战术角度上说,都各有特色重点。有表现欢乐,有表现悲壮,有表现战争,有表现情爱…..;从战略的角度上看,人类的舞蹈实际上都是在表现大自然,追求大自然之美,是人类舞蹈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是什么类别的舞蹈(包括交谊舞),越是接近于自然之美,就越有美的震撼力,自然之美是人类舞蹈之美的真正标准。
一、古代舞蹈形态艺术
我国上古时代的巫乐舞蹈、周代礼乐舞蹈、汉代女乐舞蹈及唐代燕乐舞蹈形态艺术各有其不同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舞蹈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同时还推动着中国古代舞蹈 “经典化”的演进历程【1】。
以汉代女乐舞蹈为例,汉代女乐舞蹈代表了汉代歌舞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汉画中反映的大量歌舞活动场面看,其形态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即舞袖、舞腰、 “手足并重”和使用道具。这四种形态共同组成了汉代独特的舞蹈艺术,为我国传统舞蹈民族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代长袖舞、盘鼓舞、巾舞、剑舞、鞞舞等多种舞蹈形式,通过肢体语言反映了汉代舞蹈柔美轻、捷、刚健雄壮、开朗明丽的艺术特色,以精湛的技艺、妩媚的形象、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陶冶情操和愉悦人心的功能。
二、现代舞蹈形态艺术
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一种,它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从条件上讲:舞蹈必须借助人体为工具,必须是在自然和社会中进行;从人的功能上说: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及强的身体控制力,需有超常的 “内模力”和 “感受力”;需具有一定的情感逻辑或情感体验。现代舞蹈摆脱了古典芭蕾的程式和束缚强调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感情和生活的舞蹈。现代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
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一种,它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从条件上讲:舞蹈必须借助人体为工具,必须是在自然和社会中进行;从人的功能上说: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及强的身体控制力,需有超常的
十分丰富和复杂的舞蹈审美活动的内涵成分,由以下三点来说:
1.舞蹈动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 “第六感觉”。是对运动中力量的大小、阻力的大小、运动范围的宽阔等等,来认知自身筋肉关节的地位、彼此关系及和空间的关系。无论是反射运动或随意运动都受其指导。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 “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骨骼的开掘和定位是人体可塑的外部条件,大量的、最重要的是筋肉感觉的控制和使用。在舞蹈中,我们可以被《孔雀舞》手臂的表现力所慑服,可以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正是对舞蹈动觉的高级驾御能力。首先舞蹈的人体动态是静态上的舞姿造型依赖于舞蹈动觉的调控;其次,协调性、韵律感、延伸感是舞蹈动觉中动态关系需要强化训练的重点【2】。
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 “动律”是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4】。所以说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面结构【2】。同时大量的课堂民族、民间舞内容,也是要从原始的形态模拟开始 ;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人体 可以是山、是海、是雀、是鹿、是树、是雨无所不至;随意形态是在即兴状态中任意调动肢体产生的人体形态,虽属性不确立,但确具有及强的内在模仿力。舞蹈中人体形态的模仿是类别的归属和继承,舞蹈动觉恰恰是从对各类人体形态的模拟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的依据。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与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作品,舞蹈训练中,把握和融入舞蹈动作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首先,民族情态中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舞蹈形式显示出动态、体态、动律主要运动部位身体配合上的差异,如屈漆动作,各民族在动作的节奏、起落控制上显示出各自独具魅力的舞蹈动作差别。其次,环境情态,住山的唱山、靠海的唱海、草原与雪山、南国与北疆因自然地貌的差异,性情各异,心态万千。藏族地处高原多山不平而形成了屈漆、扣跨的体态,而蒙古草原造就了昂扬桀骜的天之轿子般的体态和动律,黄土地那高亢激昂人们形成了自我地貌环境特有的舞蹈形态,等许多都是如此,似乎都能从地貌的特征中寻找到动的原因、动的形态。再次,心理情态是指具有明显心理活动特征的舞蹈动作。那些哑剧色彩、独白特征和心绪迸发的动作形式,它提供了大量生活化、情绪化的舞蹈因素,并由此而调动人体情态下的舞蹈动作,成为舞蹈动觉中必须体验和认知的内容。我们的一些训练和所开设表演课 ,正是要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学生在跳舞时这一部分的不足,要从自信入手逐渐达到心理情态自如而准确的流露。
2.舞蹈视觉
舞蹈视觉是指舞蹈运动审视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它也是心理学中感觉的一部分,是运动中时间、空间、力量等等的认识来理解动作之间关系流动变化样式和力量使用中的态度。无论从主体客体上说都受其制约。
(1)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时间对比中的理解和作用
舞蹈在时间流程中展开,但它对时间是有要求的,人体在时间中强调了舞蹈自我的理解和作用才能产生意义。在舞蹈中时间是一个绝对值,节奏是其的相对值,是指在一段相对的时间里,节奏的分布间隔排列,在有限的时间中通过强调节奏的变化来控制和使用人体舞蹈,这是舞蹈视觉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它不但制造和给予舞蹈表意活动的基本语气,更是舞蹈语言中语意的内核,它制约了舞蹈的情态和心态,是舞蹈动作内在联系架构的关键。舞蹈《母亲》的编导没有改变动作,只将时间节奏加以调整变化,使青春的藏女变成母亲这一丰满的形象【2】;《扇妞》的编导只是将原有课堂动作元素变化性的强调节奏点位置就有了妙趣横生的效果【2】;最典型的还是“京剧”里那些名角的表演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时间节奏而达到随时控制观众的叫好声。中国古典舞,所讲究的 “点、线”主要还是说明了时间对动作的限制.动作受时间的制约才有意义。
舞蹈动作在对时间使用的方式上主要有:快慢对比即动作时间值的长短;缓急对比是指动作在时间中量的分配;鼓点式节奏处理是将一组动作的停顿点作间隙远近的配置形成了板眼式的表演效果;时值和频率中反复运用是说舞蹈在时间节奏上带有规律特点的使用和安排,我们看到国标和拉丁舞那简单又丰富的风采就不难于理解了;舞蹈中还有很多有意识的对时间节奏处理的技巧性运用,体现出的是各自的舞蹈观念和追求。另外一个特点是借助音乐提示进行时间节奏的动作处理。舞蹈在时间中运行是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的,通过严谨的结构动作的时间值、节奏点才能架构出舞蹈表意的骨架,这些都反应了人体在时间对比中的理解和作用这一舞蹈视觉特征。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
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面结构【2】。同时大量的课堂民族、民间舞内容,也是要从原始的形态模拟开始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与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作品,舞蹈训练中,把握和融入舞蹈动作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2.舞蹈视觉
舞蹈视觉是指舞蹈运动审视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它也是心理学中感觉的一部分,是运动中时间、空间、力量等等的认识来理解动作之间关系流动变化样式和力量使用中的态度。无论从主体客体上说都受其制约。
(1)
舞蹈在时间流程中展开,但它对时间是有要求的,人体在时间中强调了舞蹈自我的理解和作用才能产生意义。在舞蹈中时间是一个绝对值,节奏是其的相对值,是指在一段相对的时间里,节奏的分布间隔排列,在有限的时间中通过强调节奏的变化来控制和使用人体舞蹈,这是舞蹈视觉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它不但制造和给予舞蹈表意活动的基本语气,更是舞蹈语言中语意的内核,它制约了舞蹈的情态和心态,是舞蹈动作内在联系架构的关键。舞蹈《母亲》的编导没有改变动作,只将时间节奏加以调整变化,使青春的藏女变成母亲这一丰满的形象【2】;《扇妞》的编导只是将原有课堂动作元素变化性的强调节奏点位置就有了妙趣横生的效果【2】;最典型的还是“京剧”里那些名角的表演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时间节奏而达到随时控制观众的叫好声。中国古典舞,所讲究的
舞蹈动作在对时间使用的方式上主要有:快慢对比即动作时间值的长短;缓急对比是指动作在时间中量的分配;鼓点式节奏处理是将一组动作的停顿点作间隙远近的配置形成了板眼式的表演效果;时值和频率中反复运用是说舞蹈在时间节奏上带有规律特点的使用和安排,我们看到国标和拉丁舞那简单又丰富的风采就不难于理解了;舞蹈中还有很多有意识的对时间节奏处理的技巧性运用,体现出的是各自的舞蹈观念和追求。另外一个特点是借助音乐提示进行时间节奏的动作处理。舞蹈在时间中运行是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的,通过严谨的结构动作的时间值、节奏点才能架构出舞蹈表意的骨架,这些都反应了人体在时间对比中的理解和作用这一舞蹈视觉特征。
(2)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空间层次中的游动和构造
舞蹈必定是在视觉的范围内作三维的展现,必然在空间里留下痕迹和印象,它显现的是具体的形态和状态,“动”是其主要任务“态”是其追求的目的,其中形态是指物体的面貌;状态是指舞台整体空间所具有的内在关系。当舞台空间在人体的出现而打破平衡后就产生一定固然的情绪和内在的语言性。空间的层次是在低、中、高;远近、大小分割对比中形成的,人体正是在这客观形式的空间层次中尽情的游动和蓄意的架构。
舞蹈在运用空间手段达到视觉印象上主要有:舒展与收缩,它是人体动态在空间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显示的是一种自然生命的节奏;立起与跌落,它给空间已跳跃性的突变,加深了空间的弹性伸缩;流动与静止,也是人体在空间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控制空间气氛的变化,体现出人体对空间惯性的利用(因为在视觉感受上空间不随人体的静止而静止);空中与地面,主要是指舞蹈运用空间层面拓展舞蹈领域的两个基本活动面即平面和地面;构图与层次,是对空间施加的主观意志,其中构图是对空间的分配,层次是对空间节奏的梳理;凌乱与有序,是要给空间施加个性特征;整体与单一,是空间焦距镜头式的运用,是对空间负荷的使用。舞蹈巧妙的运用空间而得到自如的发挥证实了舞蹈视觉的这一特征。
(3)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力度使用上的态度和样式
人体原本是用力支撑起来的,其本质就是一种力的释放,显示出来的必将是力的结果。人体力的根源在于气的使用,气的使用又靠意识来支配,当情感影响了意识活动,意识就会左右气的运行,造成局部肌肉紧张,从而产生身体形态上的变化,形成 各自体魄气质上的差异。舞蹈中抬手投足包括表情不但是对力的使用,更是对力运用中的准确把握。抬手投足需达到肢体上一定的动力定型(训练修饰过的可自如运用的人体);表情是要运用力的不同搭配来固定不同情绪模式(传递情感的准确性);传神是力的凝聚和穿透(展示特定的品貌和风格)。力是舞蹈的主干核心,舞蹈中人体的形成是力的结果,透视出的是直接、真实的生命本质。
另外,对力的控制是造成身体形态、传递情感分寸、外化个性特征的主要因素。蓄力,向人体重心点的回缩或内扣;放力,释放或伸展;无力,不使用气来控制的力;持续力,静止或在力量值不变下的相对静止;劲,是对力量的来源部位和使用的分寸的诠释,也是力在身体部位上默契配合形成的一种具有动感性的使用样式(包括亮相所有的头部抖动)。还有一些特有的用力方式,如横向中力的盘旋拥有,中国舞中大量带有太极特点的用力样式。循环力是指力在一种往复持续状态下的反复(如手臂的波浪、腰的软起、身体的晃动)。舞蹈所呈现出力的态度和样式,构成了舞蹈生命力深层、直观的本意和内涵。
舞蹈必定是在视觉的范围内作三维的展现,必然在空间里留下痕迹和印象,它显现的是具体的形态和状态,“动”是其主要任务“态”是其追求的目的,其中形态是指物体的面貌;状态是指舞台整体空间所具有的内在关系。当舞台空间在人体的出现而打破平衡后就产生一定固然的情绪和内在的语言性。空间的层次是在低、中、高;远近、大小分割对比中形成的,人体正是在这客观形式的空间层次中尽情的游动和蓄意的架构。
舞蹈在运用空间手段达到视觉印象上主要有:舒展与收缩,它是人体动态在空间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显示的是一种自然生命的节奏;立起与跌落,它给空间已跳跃性的突变,加深了空间的弹性伸缩;流动与静止,也是人体在空间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控制空间气氛的变化,体现出人体对空间惯性的利用(因为在视觉感受上空间不随人体的静止而静止);空中与地面,主要是指舞蹈运用空间层面拓展舞蹈领域的两个基本活动面即平面和地面;构图与层次,是对空间施加的主观意志,其中构图是对空间的分配,层次是对空间节奏的梳理;凌乱与有序,是要给空间施加个性特征;整体与单一,是空间焦距镜头式的运用,是对空间负荷的使用。舞蹈巧妙的运用空间而得到自如的发挥证实了舞蹈视觉的这一特征。
(3)
人体原本是用力支撑起来的,其本质就是一种力的释放,显示出来的必将是力的结果。人体力的根源在于气的使用,气的使用又靠意识来支配,当情感影响了意识活动,意识就会左右气的运行,造成局部肌肉紧张,从而产生身体形态上的变化,形成
另外,对力的控制是造成身体形态、传递情感分寸、外化个性特征的主要因素。蓄力,向人体重心点的回缩或内扣;放力,释放或伸展;无力,不使用气来控制的力;持续力,静止或在力量值不变下的相对静止;劲,是对力量的来源部位和使用的分寸的诠释,也是力在身体部位上默契配合形成的一种具有动感性的使用样式(包括亮相所有的头部抖动)。还有一些特有的用力方式,如横向中力的盘旋拥有,中国舞中大量带有太极特点的用力样式。循环力是指力在一种往复持续状态下的反复(如手臂的波浪、腰的软起、身体的晃动)。舞蹈所呈现出力的态度和样式,构成了舞蹈生命力深层、直观的本意和内涵。
3.舞蹈表象
舞蹈表象,是对舞蹈作品全息形象的反映,是人与物在特定时、空中流动变化的真实存在,是舞蹈表演内容在视、听觉的综合体现。表象活动是一种形象活动,只有对舞蹈形象既综合表象的深化、分化、变异、联想、拼凑中才能赋予表象饱满的内容。
(1) 舞蹈表象是动、视觉的高度统一
舞蹈的动、视觉我们可以作主干的主观梳理,但实际存在是交叉融合为一体的。动觉是视觉的内容,视觉是动觉的反映。动觉存在的现象本质与视觉扑捉的主观迎合会因距离和个性的不同有所差异,但从现象本身看二者是综合在一起的。人体传递的舞蹈运动自然是同人类视觉心理惯性感受相一至的,舞蹈正是借助动作的逻辑,情感的逻辑、情绪线的连贯来传递所要表现的信息,舞蹈在表象世界里需要动、视觉的高度统一,无论从主体、客体来讲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规则。
在动、视觉高度统一的心理变化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舞蹈动觉的内容能够在视觉中得到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使表象活动能够连贯、延续的逐步发展,并可进行心理活动的互换与交流。在舞蹈中表现为大量的叙事性和情节内容的作品;其二,舞蹈动觉的形式在视觉中是不断扩散和逐步完善的,表象活动是基于一点逐渐丰满、不断升华的,在舞蹈中大量表现为情绪性和喻意性的舞蹈作品;其三,舞蹈动觉的方式与视觉统一的追求建立在一种相对模糊的表象活动中,动觉与视觉交融于自我意识的流动,使表象活动的外延无限扩大,这类舞蹈作品具有一种现代舞蹈的品味和观念。舞蹈动觉和视觉二者无论是处于何种状态,都会在表象运动 中得到最终的统一,勾画出绚烂的一幕。
(2) 舞蹈表象是情感的迎合和体味
情感是人类意识活动和交流的最高级的形式,是人类内心世界中最丰富和重要的心理活动 。艺术活动是其最主要、最好的一种交流形式 。舞蹈具体化为表象活动但里面盛满了情感 ,可以说表象活动中乘载着的内容就是情感,情感在舞蹈表象活动中的释放既是迎合,在舞蹈表象活动中的回收既是体味。情感世界的丰富和时代变迁的改变使舞蹈表象无法穷尽,不断涌现出新的舞蹈表象,并通过舞蹈表象进行了高品位的情感活动和交流,情感在舞蹈表象里的特征有以下几种:
其一,骨骼和肌肉相对僵直的状态,身体的跨部、头部和肩部的大关节变化,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舞蹈表象方式;肘、腰、肩、膝配合的曲直或波浪似的变化使其舞蹈表象的情感内涵更加 多样;脚手、头部位小关节的变化使舞蹈表象的情感符号更加鲜 明 。特别是转、跳技术性的动作,虽具有专业训练的属性,但还是能撑起情感所需的量度和强度;其二,人体在空间里所形成的关系,呈现出特定的情感内容,是舞蹈表象里表现情感内涵的重要途径;其三,人体在时间中速度、节奏、力量的使用,是直接反映情感特征比较主要的形式。情感是舞蹈表象里具体的核心,舞蹈借助舞蹈表象显露和传递情感的信息,来实现舞蹈本质的意义。
(3) 舞蹈表象是内心世界的深化、是美的灵魂的升华、是理念开掘拓展中的智慧、是人类潜意识的苏醒
舞蹈在人类视觉活动中是最为丰富、鲜明 、集中和创新的,它以流动着的画面展示了人们难以感受、体会的内心世界,创造着自己内心世界的各种神话,无论是对思想的深刻性冲击,对美的美好追求,还是对情感的多种体会和抒发,都会通过舞蹈的表象来传递,在完成舞蹈所独具的心理活动时,不是用文字而是一种特有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它寻找美的灵魂,升华美的成分 ,传送美的信息。
人类智力的拓展必定使人类的智慧多极分化,理念和情感的融合促使人类在艺术的天地中寻找智慧的结晶,探寻智慧可触机的末梢,在游戏智慧和情感的广阔内心世界之中,舞蹈正是以最原始的方式呼唤着人类潜在意识的直接对话 ,唤醒着人类内心世界更多的空间领域。这些正是舞蹈表象所含概的多种复杂成分。它既有感性又有理性:感性需有特殊、敏锐、丰富的感觉能力;理性需有各种智力的协调运用能力,舞蹈表象正以自己的存在逐步实践和完成着这些使命,舞蹈必将对人类审美和心理活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舞蹈表象,是对舞蹈作品全息形象的反映,是人与物在特定时、空中流动变化的真实存在,是舞蹈表演内容在视、听觉的综合体现。表象活动是一种形象活动,只有对舞蹈形象既综合表象的深化、分化、变异、联想、拼凑中才能赋予表象饱满的内容。
(1)
舞蹈的动、视觉我们可以作主干的主观梳理,但实际存在是交叉融合为一体的。动觉是视觉的内容,视觉是动觉的反映。动觉存在的现象本质与视觉扑捉的主观迎合会因距离和个性的不同有所差异,但从现象本身看二者是综合在一起的。人体传递的舞蹈运动自然是同人类视觉心理惯性感受相一至的,舞蹈正是借助动作的逻辑,情感的逻辑、情绪线的连贯来传递所要表现的信息,舞蹈在表象世界里需要动、视觉的高度统一,无论从主体、客体来讲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规则。
在动、视觉高度统一的心理变化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舞蹈动觉的内容能够在视觉中得到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使表象活动能够连贯、延续的逐步发展,并可进行心理活动的互换与交流。在舞蹈中表现为大量的叙事性和情节内容的作品;其二,舞蹈动觉的形式在视觉中是不断扩散和逐步完善的,表象活动是基于一点逐渐丰满、不断升华的,在舞蹈中大量表现为情绪性和喻意性的舞蹈作品;其三,舞蹈动觉的方式与视觉统一的追求建立在一种相对模糊的表象活动中,动觉与视觉交融于自我意识的流动,使表象活动的外延无限扩大,这类舞蹈作品具有一种现代舞蹈的品味和观念。舞蹈动觉和视觉二者无论是处于何种状态,都会在表象运动
(2)
情感是人类意识活动和交流的最高级的形式,是人类内心世界中最丰富和重要的心理活动
其一,骨骼和肌肉相对僵直的状态,身体的跨部、头部和肩部的大关节变化,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舞蹈表象方式;肘、腰、肩、膝配合的曲直或波浪似的变化使其舞蹈表象的情感内涵更加
(3)
舞蹈在人类视觉活动中是最为丰富、鲜明
人类智力的拓展必定使人类的智慧多极分化,理念和情感的融合促使人类在艺术的天地中寻找智慧的结晶,探寻智慧可触机的末梢,在游戏智慧和情感的广阔内心世界之中,舞蹈正是以最原始的方式呼唤着人类潜在意识的直接对话
总之,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并在时间的过程中以占有空间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独特艺术门类。英国的哲学家科林伍德曾对舞蹈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究,他否定了种种传统意义上的阐释,试图寻找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艺术特征来囊括舞蹈的本质含义,最后,形而上地指示出了舞蹈美的深层形态,认为 “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还是一切语言之母”。 舞蹈作为肢体语言艺术的一种,它表达了其他肢体语言艺术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内容,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展现其无穷的魅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