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2025-10-23 08:05:42)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发布时间:2025-10-20
近日,在南京大学“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计划”的支持下,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组织本科生赴西班牙开展以“全球望远镜科考与科研训练”为主题的境外实践。团队走进全球自动望远镜网络(BOOTES)的 BOOTES-1(韦尔瓦)与 BOOTES-2(马拉加)台站,参访配备欧洲大陆最大口径(3.5 米)光学望远镜的 Calar Alto 天文台(CAHA),并参加 AstroRob 2025 国际会议。围绕伽马射线暴(GRB)等瞬变源,团队完成了从“仪器—观测—数据—科学”的完整训练链路。本次活动依托我院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IAA-CSIC)的长期合作顺利开展。

一、活动概况

·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 合作单位: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IAA-CSIC)、BOOTES 全球自动望远镜网络

· 科考学生团队组成:来自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物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10名本科生

· 领队老师:张彬彬教授、彭志欣工程师

· 科考实践地点:西班牙马拉加、韦尔瓦、阿尔梅里亚及周边区域

· 科考主题:伽马射线暴相关科学前沿科学讨论,瞬变源快速响应观测、望远镜现场/远程操作、标准化数据处理与学术交流

二、主要行程与亮点

1. AstroRob 2025 国际会议
10 月 6 日,科考团队抵达阿尔梅里亚;10 月 7–11 日,全体参加 AstroRob 2025。大会聚焦自动望远镜与自主运行天文台的最新进展,与本次科考主题高度契合。议题涵盖 GRB 及多信使科学、望远镜软硬件、实时管线、近地小天体与空间碎片监测、科普教育与开放科学等。通过一周的聆听与交流,队员们把握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后续台站考察奠定了理论基础。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天文科考队员在AstroRob 2025会场合影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科考队员在会议现场及交流活动

在一场场报告中,同学们看到了天文学家对观测难题的持续攻坚与求索。经历五天的密集研讨,科考队同学们也看到了天文学家们各种奇思妙想的灵光与对观测难题的执着探索。对于刚刚接触科研的同学或许稍有陌生的报告人,展示了深耕于天文的科研工作者的热忱,正是这些有理想的科学家,共同支撑起了天文学的宏伟大厦。经历了五天的聆听与交流,同学们愈发明白:天文学研究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科学问题,更是一群鲜活、有趣、心怀热忱的人,以及他们献身星空的故事;天文学面对的也不只是抽象问题,更由一群鲜活而热忱的科研工作者及其“向星而行”的故事共同构成。

2.卡拉尔阿尔托天文台(阿尔梅里亚)

10月8日,科考团队于参观了卡拉尔阿尔托(Calar Alt)天文台。卡拉尔阿尔托天文台(CAHA)位于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菲拉布雷斯山脉海拔2168米的高原,是欧洲大陆重要的专业光学天文台群之一,始建于1973年,现由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IAA-CSIC)与安达卢西亚大区政府共同运营(2019年起)。台址干燥少云,长期提供优质观测条件。核心设施包括3.5米与2.2米望远镜,代表性仪器有CARMENES高分辨率光学-近红外径向速度光谱仪(520–1710 nm,主攻M矮星系外行星),以及用于CALIFA本征场光谱巡天的PMAS/PPak系统。该台亦被列入西班牙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ICTS)名录。

到达台址后,四座穹顶伫立在海拔 2000 余米的山脊之上。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团队参观 2.2 米望远镜与镀膜工艺,了解大口径望远镜的结构与控制,以及远程操作与现场维护的分工。随后聆听 “Calar Alto & AZIMUTH” 报告,系统认识 CAHA 的公众科普实践与发展历程。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科考团队在卡拉尔阿尔托天文台2.2米望远镜的合影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随后科考团队听了CALAR ALTO & AZIMUTH的报告,报告中分享了Calar Alto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的公共科普历程(下图)。

3. BOOTES-2(马拉加)

    10 月 13 日 18 时,团队赴 BOOTES-2。参观圆顶与主镜系统后,完成远程/现场开关机与安全清单演练,采集暗场/平场,依据天气阈值判定执行观测序列与夜间值守。在工程师 Emilio 与 Martin 的指导下,同学们熟悉了自动望远镜的整夜运行流程。透过目镜,大家在站点周边观测到繁星与横贯夜空的银河。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在BOOTES-2望远镜站点向工程师Emilio学习望远镜操作和远程观测过程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透过BOOTES-2的目镜,同学们也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空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BOOTES-2的望远镜和CCD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科考队员在BOOTES-2站点的合影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在BOOTSE-2站点听工程师Martin讲解望远镜观测能力(视频)

4. BOOTES-1 站点(韦尔瓦):

    10月16日,科考团队于韦尔瓦参观了BOOTES-1。韦尔瓦是一个一年晴朗时间长达三百多天的小镇,具有极佳的观测条件。早上十点半,同学们听了有关该望远镜的相关介绍后,参观了了BOOTES-1的多台设备。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BOOTES-2站点的学术活动及观测设备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科考队员在BOOTSE-2站点

三、科考收获及反馈
1. 学术与专业

围绕GRB与自动望远镜的前沿议题,同学们系统理解了“观测计划—实时触发—数据管线—科学产出”的闭环;望远镜前端与台站工程的关键环节得到补齐,实现从“知道做什么”到“知道怎么做”的迁移。多位同学提到,会议“介绍了很多前沿方法”,并“填补了前端认知空白”,对全球暂现源追踪系统的技术路线有了直观框架。

学生反馈摘录:

“学到了GRB的相关知识,也在会议中聆听了很多其他学者的报告,了解了许多观测方面的知识,获悉了很多观测计划的架构。”

“深入学习了望远镜前端的专业知识,填补了自身在该领域的认知空白。”

“会议介绍了很多前沿的学术研究方法,包括天文台的设计…自动化与天文设备设计和处理方法的结合。”

“在学术交流中了解世界前沿的暂现源追踪系统。”

2. 设备与观测实践

走进Calar Alto与BOOTES-1/2等台站,从选址标定、结构与供电、光机电一体化到镀膜与维护,完整感受望远镜建设与运行的工程链条。实践环节让大家体会到:课本光学只是起点,真正落地需同时平衡环境、运维与响应速度。“站在现场的震撼远超书本”,也更理解了“为何与如何快速观测GRB”。

学生反馈摘录:
  “参观了很多望远镜设施,了解了在搭建一架望远镜时的工作流程…也需要很多实际环境的考量和工程方面的经验。”

  “参观 BOOTES1 与 BOOTES2 观测设备…那种对宇宙探索的震撼感远超书本所学。”

  “在 Calar Alto 天文台,2.2 米反射望远镜…镀膜流程,让我触摸到科研设备背后的匠心。”

  “了解了bootes系列望远镜选址的关键原因,以及如何对GRB进行观测。”

 3. 交流与成长

同学们主动“走出舒适区”,在英文表达尚不熟练的情况下,与来自多国的天文学家与工程师开展学术与生活层面的对话,外语表达与学术沟通能力在真实语境中提升。大家总结,这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视野与心境的双重打开”,也是学会在会议、团队与星空之间开展“对话”的开始。

学生反馈摘录
·  “尽管英语表达尚不流利,但仍鼓起勇气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工程师交流。”

·  “锻炼了外语交流能力…对会议相关领域以及世界丰富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我们学会了‘对话’—— 在会议上与学者对话、在困难中与队友对话,在黑夜里与宇宙对话。”

·  “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也是一次视野与心境的双重打开。”

4. 团队与人文

十二人小队在旅途磨合出高效分工:有人对接会务与差旅,有人记录摄影与撰写日志,有人统筹学术笔记与资料整理。共同生活与协作使“从陌生到默契”的过程发生在每个日常细节里,“学术与人文交织”成为此行最具温度的注脚。

学生反馈摘录:
·  “培养了团队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拉近了同学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我收获颇丰。”

·  “十二人的小队…从陌生到默契,最终成为彼此生命中这段科考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学术与人文交织的旅程,成了我生命里滚烫的注脚。”

初心与反思

面对国际同行的热情与专业,同学们直面“差距”并将之转化为行动动机:只有充分认识,才能逐步缩小。这种反思回到个体选择——我为何做天文、我将如何做天文——形成了更清晰的方向感与内驱力。正如反馈所言,科考的价值“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而在于点燃长期奋斗的火种”。

学生反馈摘录

·  “体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精神面貌与科研热情…不由自主地反省起自己学习天文的初心。”

·  “只有充分认识到差距,才能逐渐做出改变,缩小差距,这也正是科考活动的关键意义所在。”

·  “核心不在于能传递多少知识,而是…赋予我们挑选正确道路并为之努力的内驱力。”

 星空与自然

地中海与大西洋沿岸的夜空、自然保护区的原始生机,为科学体验镶嵌上人文与自然的底色。有人在BOOTES-2下“拍到横贯夜空的璀璨银河”,有人在星空前感叹“这就是天文的浪漫”。这些瞬间成为最珍贵的纪念,也把“仰望星空”转化为脚踏实地的长期追索。

学生反馈摘录

·  “在…BOOTES-2…拍到了满天繁星与横贯夜空的璀璨银河。”

·  “站在星空下仰望,繁星点点,甚至可以看到一条不太明显的银河…这就是天文的浪漫。”

·  “这段独一无二的经历,早已是最珍贵的纪念品。”

致谢与结语

作为天文学院本科生科考计划的首期10人以上的团队实践,本次活动实现了学生从课堂知识到天文实践的实质性跨越。学院将持续推进该项目,全年招募有兴趣的同学参与。欢迎有意参加的本科生(专业不限,对天文有浓厚兴趣者优先)联系bbzhang@nju.edu.cn。

本次活动得到了 IAA-CSIC 及 BOOTES 网络团队的大力支持,并获南京大学“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计划”等项目资助。

我们期待与你共同仰望星空。

追光之旅——南京大学天文学院全球望远镜科考项目成功开展
拍摄于BOOTES-1站点附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