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形成透镜S0星系可能的演化场景

恒星形成透镜S0星系可能的演化场景
通常,根据形态我们将星系划分为椭圆星系、漩涡星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桥梁 -
透镜星系(S0s)。因此,S0s既有类似于椭圆星系的中央核球,又表现出与漩涡星系相似的盘结构,但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的旋臂。S0s通常缺乏原子以及分子气体,绝大多数位于“红序列”,并且倾向于高密度环境。然而,目前的一些研究已经在一些S0s中观测到了原子以及分子气体,它们的恒星形成(SF)活动已经通过连续谱或者发射线诊断揭示。这种处于恒星形成状态下的S0s(SFS0s)是蓝色恒星形成ETGs的一部分,它们是特殊且稀有的,虽然它们受到诸多的关注,但它们的“命运”仍然是令人困惑的。作为宇宙中冷气体的主要成份,中心氢(HI)在调节星系的SF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特定星系中的HI有助于阐明气体驱动的SF和熄灭背后的物理过程。因此,对SFS0s中HI发射(见图1)的研究,并结合先进的积分视场光谱(IFS)的观测,将帮助我们理解这类特殊星系的“命运”。
SFS0s中HI的含量
我们利用中国天眼 - FAST对我们样本的41个SFS0s中HI的发射进行了10个小时的观测(project
ID:PT2023_0112, PI:Peibin
Chen),发现其中11个源有明显的HI发射(信噪比大于5,见图1),探测率为27%。与其他类型星系的比较发现SFS0s是贫气体的,并且低于前人定义的HIMS关系。
SFS0s可能的演化场景
普遍认为星系中HI含量与其光学/紫外性质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即星系HI气体分数越高,星系越蓝、恒星形成率越高。然而,特殊的漩涡星系 -
红色漩涡中较高的HI探测挑战了这一观点。前人提出了关于红色漩涡星系可能的起源:耗光气体的年老的漩涡星系;经历某些物理过程(如冲压剥离)的正常蓝色漩涡星系的演化;或由于棒不稳定性导致的正常蓝色漩涡星系的演化。我们利用SDSS-IV
MaNGA
IFS巡天数据,结合FAST观测,比较了SFS0s与其他类型星系间内部结构、星族性质以及HI含量,讨论了SFS0s可能的演化场景:经历红色漩涡星系的瞬时状态;或直接从正常漩涡星系演化(见图3)。
图3:SFS0s可能的演化场景。图中不同类型星系图来自DESI
g/r/z波段伪彩色图,并且不同类型星系之间可能经历的过程用不同颜色数字表示。
研究论文
该研究工作已于近期被国际权威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接收。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天文系博士生陈培彬,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天文系王俊峰教授,合作者包括厦门大学天文系曹天文博士、厦门大学天文系博士生沈梦婷以及南京大学许啸宇博士(厦门大学天文系2018级博士生)。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的支持。
文章arXiv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2.14517
文章DOI:10.3847/1538-4357/ad9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