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2024-11-23 08:50:00)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发布时间:2021-03-24
作者:李川
让我们回到一切一切的开始:一个点,一个数学上的奇点。在这里,物质和能量都凝聚到极致,时
间和空间都弯曲到极致,我们的宇宙就诞生于此。对于时空弯曲的理解,我们要求助于相对论。简
单来讲,时空是相对的而不是永恒的,它可以随着物质和能量的凝聚而弯曲。这不仅对于普通大众
难以理解,也让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一直接受绝对时空观的哲学家们难以接受。他们认为在永恒的时
空背景下,任何理论都是暂时性的,所以结论就是宇宙不可被理解。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时空"
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然而爱因斯坦却告诉我们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被理
解。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要问这个创始点从哪里而来?在它之前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反问一下极致之极致是什么?北极之北
极在哪里?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在此点没有四方上下,也没有古往今来,所以讨论从哪里
来和之前如何也都失去了意义。如果再问这个创始点产生的理由是什么?正如佛家有言:"诸法因缘
生,诸法因缘灭",万物皆有其存在的理由。然而给这个创始点找个理由就如同给"上帝"找个理由一
样会陷入困境。还好物理学家们有办法,他们给出了诸如量子涨落之类的艰涩理论。简单来说,即
在无原因的情况下无限小的时空尺度内会产生无限大的质量和能量。这与我们老祖宗两千多年前的
看法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经》有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极致的境界竟是虚无,
一切来自于虚无,多么简单却又玄妙的理论。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关于这个创始点,霍金提出了一个更加抽象化和数学化的猜想。在传统的时空坐标内,时间轴和空
间轴相互垂直。当两者向自身弯曲并交汇时,必有一个数学上的奇点。在这里所有的物理定律都会
失效,因此必须要有所谓的第一驱动力("上帝")来解释这个奇点的存在。现在请想象存在一个虚
时间,该时间轴与空间轴相互平行。时间和空间没有了本质差别,当时空轴弯曲并交汇时就形成了
一个圆。不存在所谓奇点,也就不存在物理定律失效的地方,"上帝"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简而
言之,在虚时间的情况下,宇宙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自洽结构,既不被创生,也不被毁灭。正如佛家
对于宇宙的理解:"无始无终","万法唯识"。或许虚时间才是真实的时间,实时间反而是我们臆造
的东西。哪一个是实?哪一个是虚?科学的问题变成了哲学的思辨。为了不陷入纠缠,我们最好就
此打住,回到现实时间中来。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由于某个偶然又必然的原因,或者说"上帝"真的掷了一次骰子。惊雷一般地我们的宇宙从这个创始
点喷发而出,现在称之为宇宙大爆炸。在那一瞬(10-43秒到10-6秒)的电光火石之间,产生了超
高能量密度的胶子和夸克,它们是目前所知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当温度降低到10000亿度时
(10-4秒),胶子将夸克捆绑在一起形成质子和中子。时间到了0.01秒,温度降低到1000亿度,
宇宙变成处于平衡状态的超热粒子汤,其状态就像熔炉里的铁浆。3分钟后,这锅汤冷却到10亿度,
各种粒子相互结合,轻核元素开始形成。直至40万年,温度逐渐降低到4000度,基本核合成结束,
光子可以逃逸,宇宙从混沌状态中变得透明。从此开始进入漫长的星系形成和恒星诞生阶段,直至
137亿年后的今天。这就是大爆炸宇宙学给我们描绘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宇宙演化史。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想象一下,当你在某个安静的夜晚,漫步于喧嚣之外。周围的一花一草,头上的一星一月,每一个
存在都可以追溯到百亿年前的那次惊雷。你怎么可能不为这样的思想所激动,又怎么可能不为造物
的神奇所震撼。"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哲学与科学,思
想与思想,在这里碰撞出智慧之光。 现在请暂且打断一下思绪,来到当下。喝杯茶,提提神,抛开周围所有的现实琐碎,也像当年屈子
一般的发问:"天何所杳?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既然宇宙就这么砰的一下诞生了,那
它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否在广袤宇宙的另一隅也有同样的智慧在问同样的问题?此外,
你难道没有觉得这样的思考本身就是造物最大的神奇?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宇宙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最简单的回答是因为我们在这里。换句话说,只有这样的宇宙才适
合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的存在,而蕴含在其中的自然规律才可以被这样的智慧生命所理解。直白一
点,宇宙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智慧生命去谈论它。从这个逻辑中,我们发现宇宙并不会特别的
照顾人类,它的存在也不会仅仅是为了让人类去理解。参考一下地球在银河系中、在宇宙中的微不
足道,也会知道人类并非是特殊的存在。在银河系、在宇宙的某个地方,一定还有同样的智慧生命
存在,人类并不孤独。有科学家通过计算一个包含众多参数的德雷克公式,估计了一下在银河系中
大概有200个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如果把这200个星球均匀地点缀在银河系中,那么每两个星球
之间的距离是1万光年。因此,理智使我们相信在银河系里,或者其它的星系里真的有外星人存在,
但更大的理智告诉我们,他们似乎不会对造访地球感兴趣,因为这趟旅程的艰辛实在超出了预期。
天文中的哲学思考一则

或许你会说生命的形式不必以地球上的碳基生命为蓝本,也不必以地球上的生态条件为基础。比如
假设外星生命以能量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是我们感知不到他们的存在。然而这是科幻而不
是科学,你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必须谨慎合理的推论。科学的推论必须符合人类的基本逻辑思
维方式,并且建立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上,否则就是臆想。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外星人造访过地
球的直接证据,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想象一下吧,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
能够聆听到来自于外星朋友的轻声问候,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什么是短暂,什么是永恒?是有我之宇宙,是无我之宇宙?就让我们像孩子一样去仰望星空
吧,在那飘渺和浩瀚之中,有着数不清的秘密,数不清的珍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