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助力在双星中发现遁形已久的小黑洞

LAMOST助力在双星中发现遁形已久的小黑洞

近60年来,天文学家基于传统X射线方法已经证认并测量了20余颗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其质量分布显示为缺少3—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一区间被称为黑洞质量间隙。这与黑洞形成理论的预期——小质量黑洞数量远多于大质量黑洞——大相径庭。天文学家试图通过修改超新星爆炸理论来解释该质量间隙,也有研究认为超新星爆炸会更容易瓦解包含小质量黑洞的双星系统,从而导致了这一观测效应。尽管近年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观测揭示了黑洞质量间隙内存在致密天体,然而,小质量黑洞是否可以存在于双星系统中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这类系统中的双星很可能无相互作用(如物质传输),因此没有X射线辐射,但可以通过视向速度和天体测量方法进行搜索。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两位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G3425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双星系统,它的轨道特征挑战了双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炸的现有理论”("The authors have discovered a very interesting new kind of binary system" from Referee #1; "The low mass as well as the wide but circular orbit make this an interesting system, because it challenges current theories of binary evolution and supernova physics" from Referee #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松副研究员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冯发波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欣林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项研究还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南京大学等多家机构的其他天文学家。